“娘炮现象”早就应该制止。
记得几年前,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就曾针对“娘炮现象”发过文章,并进行过热烈讨论。
看来,对于中国演艺界而言,“娘炮”已是顽疾。
讨论归讨论,批评归批评。现在,时过境迁,此类现象不但没有销声匿迹,没有大为收敛,反而从某种程度上,还有愈演愈烈的苗头。
日前,《光明日报》率先刊登《“娘炮形象”等畸形审美必须遏制》一文,一时引起较大的舆论反响,该话题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
应该重视,应该炒热,应该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一齐出手,多项并举,才有可能将之减弱、压抑乃至消除。
看上去仅仅只是一种娱乐现象,其实质却危害甚广,甚深,让人细思极恐。
关于“娘炮”这个说法娘炮一词,最早来源于台湾,算是一句骂人的脏话。
“”娘炮“”属形容词,也就是“炮娘”的意思,是专指男生动作表情女性化,男生娘娘腔,太做作。在这里,“炮”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用法,有某种性暗示的意味。只不过,在网络语言中,在当下的年轻人那里,大家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了。
那么,在大众面前,在媒体面前,为了能够指代清晰,也为了能针对明确,大家也就权且用之。
从另一个方面里看,“娘炮”一词,还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色彩,有对女性刻板印象的观念在其中起作用。
2017年《中国妇女报》发布性别歧视类禁用词,娘炮一词包括在列。
因为,这里的“娘”,肯定不是和“母亲”一词有关,而是和过去一个极为不好听的词汇连接在一起,那就是“娘儿们”的“娘”。
当然,性别歧视的问题,我们可以另做专题探讨,今天,只说抛开对女性刻板印象可能之后的这种现象和问题本身。
因为已经约定俗成,因为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词汇来春却代替,也就权且用之。
“娘炮现象”的缘起娘炮越来越多,主要出现在娱乐界和粉丝团体中。
仔细追究,娘炮的构成和形成还真是比较复杂。
最直接最早的来源之一,就是收到日韩影视剧文化影响,尤其是韩国。
早在2009年,韩国就出品过一部叫《花样美男》的电视剧,这种称呼和说法首次出现在国人的视野当中。
所谓“花样美男”,英语就是Flower boys,意思就是像花一样美丽的男子。
专指那些长相比同龄人年轻,皮肤白,腿细腿长腿直、腿身比完美的男子。一般来说,花美男就是说一个男人长得漂亮,还很有男性的那种独特魅力。
韩剧已经影响中国很多年了,韩剧以及韩国娱乐界不乏花样美男,他们无论是从艺人角度还是从粉丝角度,都对我国娱乐界产生了直接而长远的影响。
外来影响归影响,娘炮现象的出现、持续并逐渐突出,影响日甚日广,最重要的还是内因。
“娘炮现象”何以愈演愈烈?对于电影界来说,有票房是第一要义。
对于电视剧界来说,收视率是第一要义。
对于明星来说,粉丝量和流量是第一要义。
归根结底,就一个字:钱!
效益都是为了钱,名声与热度也是为了钱。
一切有钱就行,演员有点让人别扭不要紧,男性有点扭曲不要紧,男明星女性化也无所谓。
而对于粉丝来说,迷失是第一要义。
只要喜欢,只要迷恋,只要光鲜,只要过瘾,只要兴奋,就足够了。
于是,变形的审美观出现,变味的价值观出现,令人越来越不舒服的明星出现,且越来越多。
加上影视公司背后票房攫取的运作,加上网络公司背后黑手读流量的操作,加上一些娱乐资本背后的趋利运作,“娘炮”明星大量出现,娘炮粉丝大量出现。
而且,作为一种现象,几乎席卷娱乐界。
毋庸置疑,在所有的男明星里,鹿晗的出现,几乎可以作为一个标志。
他从韩国归来,携带着鲜明的岛国风范。他对粉丝的吸引,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明星效应。他的稍微偏女性的男星形象,似乎从那时起,就开启了一个新的娱乐时代。
相比之下,和那些真正的娘炮相比,鹿晗还算是比较温和的,总体形象还是比较健康的。
从他往下,某些特质越来越明显,某些特质越来越极端化。
以至于,快要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娘炮现象”有没有社会心理基础?为什么男孩子越来越娘?
为什么女孩子越来越多?
为什么同性恋现象也越来越让人担忧?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达到9千万人?而其中,年轻人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这些问题之间,有没有直接的联系?都有那些联系?如何发生作用?
“娘炮现象”从小处说,误人子弟,扭曲审美观和价值观。从大处说,甚至有误国的潜在危险。
如果男性都这样女性化、畸形化,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不能不说未来堪忧。
这也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只是一个简单的娱乐现象,而几年之内,国家级媒体几次重磅发声。这一次,更是如此。
可见,已经不是小事情,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已经不是可以忽略和回避的事情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在悄悄发挥着作用,只是人们没有感知罢了,只是没有深入思考到罢了。
比如,一个人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中,男性角色的缺失。
从幼儿园到中小学,面对的老师都是女性,面对的教育方式都是偏柔性的。
而在家庭层面,由于中国当下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男性更多的需要在外面打拼,养育子女与教育子女的任务,就更多地落到女性的身上。父亲角色的大量缺失,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男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养成。
再加上中国持高不下的离婚率,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越来越多,加上原来独生子女的后遗影响,就更容易让那些男孩子,在自己的性别角色定位上摇摆不定,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引导和影响。
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不自觉地趋势若骛,摇来摆去,成为迷失的一群人。
“娘炮现象”有没有衍生品?除了上面所说,近些年来,娱乐界的一些不良倾向,一些怪现象,也都从不同的侧面,对“娘炮现象”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吴亦凡事件,郑爽事件,张哲瀚事件,赵薇事件,等等,可以说是乱象丛生。
还有,最近被封杀的风小逸。还有很可能被封杀的那些人,还有没有被封杀的一些人。
举一个也许不是很恰当的例子,那就是李佳琦。
一直觉得,李佳琦的火,有一种异样的社会心理在其中起作用。
一个青年男性,卖口红卖得格外火,买家和看家,也大都是女孩子,为什么呢?
皮肤白?口唇好?很懂行?解人意?
好像都有。
最起码有一点,这种性别角色的反转,可能在那些观看的女孩子那里,还有一种潜意识中的胜利感觉,也未可知。
还有一点就是,首先他要很女性化,不然也不会这么火。
很复杂,很微妙,也许需要单独成文来探讨。
太女性化的男性,我们不需要。
完全靠不正常的女性化来攫取流量的男性,我们不但不需要,还要坚决抵制。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男性形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男性形象?曾几何时,像日本演员高仓健那样高大冷酷的男性形象,风靡中国。
在中国,赵丹,孙道临,周润发,濮存昕,陈道明,唐国强,梁朝伟等,在不同的年代,都引领过中国男性形象的风向标。
当然,张国荣也是很多青年男女的心中偶像和“哥哥”。张国荣的影响同样比较微妙,也当另文探析。但其底线是健康的,甚至是向上的。
大家都知道,“无情未必真丈夫”,冷酷有力的男性,如果加上宽广温柔的胸怀,就更让人认可额喜欢。我们挂在口头的“暖男”就是如此。
也就是说,我们认可与提倡的男性,有力量,有胸怀,有温度,有阳刚之美,有包容之心,积极,勇猛,向上。
对青年群体来讲,这很重要。
对于社会来讲,也很重要。
对于国家而言,也不言而喻。
无论是生活所需,还是国家建设,还是国防需求,都不允许太多的“娘炮”出现在我们的青年群体中,于文化也毫无益处。
所以,我们称之为畸形审美观。
所以,报纸上说,这种审美观可以休矣!
国家禁止,行业抵制,青年自觉,一切才会行得通,一切才会行得好。
不然,说了也白说。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警惕并警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