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吴三桂为首发起的三藩之乱如火如荼,几乎烧遍了长江以南的地区,清廷在三藩之乱初期可谓是焦头烂额。正在康熙帝紧张的筹划平定三藩之乱,漠南蒙古里“位冠四十九旗贝勒之上”的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发动了反清叛乱,对北京、东北、漠南蒙古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清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察哈尔蒙古的未来也发生了深刻的转折,下面就来说说这场叛乱。
布尔尼何许人也?布尔尼是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二代裔林丹汗的孙子。明朝末年,察哈尔蒙古的林丹汗“士马强盛,横行漠南”,与明朝结盟,与后金(清)展开在辽东展开对抗。后金政权,在皇太极继位后,联合漠南蒙古其他部落对林丹汗发动三次大规模征讨,迫使林丹汗向青海逃亡,中途病死于甘肃大草滩,在他死后,其长子额哲、次子阿布奈全部归降后金。
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皇太极将次女马喀塔下嫁给额哲,封额哲为和硕亲王,将察哈尔部安置于义州。崇祯十四年(1641年),额哲病死。顺治二年(1645年)十月,寡居的公主遵旨嫁给袭亲王爵的阿布奈,生有二子,即布尔尼和罗布藏。长大后的布尔尼娶安亲王岳乐之女为妻。后阿布奈因罪被革除王爵,亲王的爵位由年仅16岁的布尔尼承袭,正是这位掀起了察哈尔反清叛乱。
布尔尼叛乱之由家恨
事实上,察哈尔国与清廷的矛盾源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当年,阿布奈擅自处死了意欲行刺自己的部人阿济萨,并未上报理藩院备案,遭到了清廷的严厉惩罚,阿布奈险些被革除亲王爵位,虽然从宽免去削爵的处罚,但仍旧被“罚马一千匹”,但阿布奈的亲信和其部的管事大臣全都被免职。
从蒙古部落的习惯法来看,阿布奈处置察哈尔本部人众当然是稀松平常之事。但显然,察哈尔部归清以后,随着清朝坐稳江山,开始收紧了对察哈尔国的管制,这让阿布奈极其不满,双方至此矛盾激化。
阿布奈
从后来情况来看阿布奈显然是非常不服,以至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世祖福临驾崩的时候,漠南外藩蒙古王公几乎全部进京奔丧,只有他未亲自尽人臣之礼,且还没有参加康熙帝的登基大典,这就让清廷很是不满,双方关系进一步下降。可能是为了缓和关系,当年二月和次年三月,阿布奈可能是为了缓和与清廷的关系两次朝贡。但此后直到康熙八年(1669年),阿布奈都未再向清廷朝贡。据李朝人记载,是其妻马喀塔公主可能察觉了清廷有对付他的苗头,让其多加防范,以至于其不再朝贡,“我死之后,无往沈中,往必为所擒”。
八年不来朝贡已经让清廷怒不可遏,其间阿布奈又未按礼数安葬公主,且未经清廷许可将额哲的另外一位寡妻收为福晋,清廷终于绷不住了,对阿布奈采取了严厉措施,将阿布奈革去王爵,幽禁于盛京,“阿布鼐无藩臣礼,大不敬,应论死。革去王爵,不准承袭。得旨,阿布鼐理应依议处死,但向经恩遇,姑从宽免死,着革去亲王,严禁盛京”。而据李朝人记载,清廷是使用诈术,以扫墓为名将阿布奈骗往沈阳,本来要将其迁居南方,在康熙帝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建议下,才让其呆在沈阳。
阿布奈被革去王爵之后,由其16岁的儿子布尔尼承袭,他经常与清廷正面杠,发泄其心中对父亲被捕一事的不满,他曾扬言:“以非罪拘执父王,不可;罪父立子,不可!”康熙八年(1669年)八月,布尔尼前往盛京看望其父,遭到守将拒绝,其“发怒而归,且多恐喝之言”。此事估计让阿布奈蒙受了重大的心理阴影,想必此刻已经暗下决心反清。
国仇
不管是阿布奈还是布尔尼,当年黄金家族叱咤风云得历史,主宰大漠命运的声势都在他们的心胸连回响,他们的心里始终对清廷不服,时时刻刻都想着打破清廷一统局面,在草原上独树一帜与清廷角逐,历史传统不断激励着他们,所谓“我项朵颜即大元之后也,虽附于大国,犹有帝号”,据李朝人记载阿布奈、布尔尼等“自恃兵强,颇有轻视北京之意云”,“名虽羁縻,实未臣服,……,早晚终为清国切近之害”。
布尔尼的叛乱及其失败布尔尼起兵
经过漫长的等待,布尔尼终于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一时之间清朝丢失了云、贵、川、湘、桂五省,湖北还丢了一半,吴三桂隔长江与清军对峙。清军被迫大量南下参与到镇压三藩之乱中,不仅禁旅八旗大量南下,“时诸禁旅皆南征,宿卫尽空”,就连东北边防重镇宁古塔,原有1800名士兵,陆续被调走1500人,“今年正月,甲军一千人抄出,大将领云,二月又抄三百人,三月又抄二百人,留兵老弱仅三百余人”。
察哈尔左翼官兵奉命赴杭州,右翼官兵赴江宁镇守,在平定王辅臣之乱中,清廷又从察哈尔左翼调兵镇守宣府、大同,可谓是全力以赴(察哈尔左、右翼官兵属于八旗察哈尔部众,尽管与察哈尔本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不是布尔尼属众,清廷的这个决策不经意间降低了叛乱的烈度)。
布尔尼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进京朝贺后,伪装恭顺,但实际上是来北京探听清朝虚实,“当他们发现北京几乎没有满洲人的军队,连守卫大门的也只是些小孩时,他们立即向他们的主子报告,致使蒙古王企图乘机推翻满洲人的统治,恢复他们祖先曾经统治过的帝国”。又得到流言听说清军在南方损失很大,“连续出兵南征,无一人还”,认为起兵时机已经成熟,遂决意反清。
但是计划出现纰漏,布尔尼“日与其党缮治兵器”,被公主长史辛柱察觉,辛柱立刻派人前往北京密报中央。康熙帝由于布尔尼没有公开反叛,遂与孝庄太皇太后商议,征召外藩蒙古王公进京“以征其虚实”,其他蒙古王公纷纷来到北京,唯布尔尼兄弟不至。布尔尼兄弟知道自己反谋已经暴露,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十七日扣押清廷侍卫塞稜,在三月二十五日正式发动叛乱。公主一行乘乱逃往锦州,与盛京将军邬内巴图鲁一起上报布尔尼叛乱之事,至此,清廷最终确认布尔尼已经反叛。
布尔尼在匆忙举事,立即向各外藩蒙古王公派人,煽动他们一起反清,但计划基本流产,漠南外藩蒙古此时基本上已经臣服于清廷两三代,清廷通过加恩和联姻与他们建立了几乎牢不可破的臣属关系,这些蒙古王公在布尔尼反清之后几乎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清廷一边。比如阿鲁科尔沁就是典型例子,作为额驸的色棱就力劝其父不要随布尔尼造反,其父郡王朱尔扎哈不仅听从了他的劝告,还迅速上报了布尔尼造反的消息:“我等与大清结亲,蒙恩甚厚,尔今附从布尔尼反叛,亦不过作一王而已,尚欲何为?布尔尼决不可从。朱尔札哈王因其言而止,然后遣人来告耳。”
响应布尔尼的只有奈曼部扎萨克郡王扎木三一部(其侄子鄂齐尔一听说自己的叔叔要反清,带着九个佐领立马撒腿就跑,“携孥及九佐领兵,避徙喀喇沁牧”)和附牧于察哈尔的喀尔喀右翼公垂札布,其反叛人数大概在万人左右。
清军组织兵力平叛
康熙帝见布尔尼反意已决,遂进行军事部署镇压叛乱,命盛京将军倭内巴图鲁、宁古塔将军巴海固守盛京,防止抢走阿布奈并从捉襟见肘的兵力中抽调部队打击布尔尼,镇压叛乱清军兵员构成主要有三个,开列如下:
一、禁旅八旗和东北驻防八旗兵。根据赵翼的《皇朝武功纪盛》记载:命大学士图海率满洲兵三千疾驰往。但其记载流于片面,尽管人数无误,并未说明八旗兵的成分。根据《平定察哈尔方略》记载,这支3000人左右八旗军是由盛京兵,禁旅八旗前锋、亲军、护军和汉军鸟枪兵构成,其统帅是多罗信郡王鄂札,并非图海(当然,可能指挥战役的可能是图海)。也是平叛主力,而并非野史所说的家奴。
二、八旗家奴。康熙帝感觉兵力不足,而信郡王鄂札实战经验欠缺。康熙帝遂请教孝庄太皇太后,孝庄在关键时刻推举大学士图海,“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命其统率八旗家奴出征镇压反叛。至于图海的兵力,《啸亭杂录》谓图海“得数万人”,则过于夸张,后来的官私史书大部分都没有采纳数万人之说。如《国朝先正事略》就言“选八旗家奴骁健者付公北征”,并未言明人数,应最多数千。
三、外藩蒙古兵。四月初,康熙帝命理藩院郎中马喇往外藩蒙古调兵,清廷此举不仅为了弥补兵力不足,也是为了试探外藩蒙古的忠诚度。科尔沁部、阿鲁科尔沁部、翁牛特部、土默特部、喀喇沁部、敖汉部纷纷起兵响应清朝,出兵镇压布尔尼叛乱。
布尔尼叛乱的失败
根据《平定察哈尔方略》、《清圣祖实录》、《清史稿》、《碑传集》等书记载,康熙十四年(1675年)四月初六,信郡王鄂札率领八旗军携带红衣大炮由山海关大道出发。图海率领八旗家奴由宣府出发。双方在会合后,于四月二十一日进至歧尔哈泰,侦查得知布尔尼和札木山在达禄之地。二十二日,清军到达达禄。
布尔尼试图以逸待劳,一部设伏于山谷间,“而以兵三千人来拒我师”,鄂札、图海及副都统宏世禄、吴丹率八旗兵和外藩蒙古向察哈尔兵发动进攻并搜捕山谷,但土默特兵被叛军伏兵击败,图海则分兵救援进击鏖战。这时,布尔尼派400骑兵赶来与清军搏杀,也被图海堵截并全歼。
布尔尼见伏击无效,遂以主力排列火器正面迎战清军,清军奋击,布尔尼大败。察哈尔都统晋津率其族人于阵前投降。布尔尼不甘心失败,收集溃卒,两次接战试图挽回败局,但均被清军击败,图海“一日六战”,“斩级甚多”,缴获马匹物资无数。布尔尼眼见败局已定,“仅以三十骑遁走”,共同叛乱的垂札布落荒而逃,札木山势穷力竭,自缚投降。布尔尼麾下的5名佐领也率兵300多人向清军投降。
布尔尼与其弟罗布藏逃至扎鲁特其贵勒苏特,正碰上科尔沁和硕额驸沙津科尔沁右翼兵。罗布藏是沙津的妹夫,知沙津兵至,遂与沙津交涉。沙津毫不客气令罗布王和布尔尼同来向康熙帝请罪,“尔欲乞命,当招尔兄来”,结果两人仍然亡命逃跑,被沙津亲自射杀。
佟国纲
此时,驻扎于大同得察哈尔左翼军毁坏长城,直趋独石口,意图策应旧主。但被内大臣佟国纲和四子部落郡王沙克都尔派兵堵截。他们见有重兵夹击,布尔尼兄弟已死,不得不投降。
在叛乱平定之后,清廷将布尔尼之父阿布奈处以绞刑,将布尔尼未成年的幼子“正法”,其女入官为奴,这种斩草除根的做法,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的残酷性。而察哈尔本部的世袭扎萨克体制也被废除,察哈尔部众被划为内属蒙古,归理藩院直辖,以总管体制进行管理,“官不得世袭,事不得自专,与各札萨克君国子民不同”。
察哈尔的建之变更后,清朝统治更加严密。值得一提的是,察哈尔蒙古在统一北疆,戍守新疆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不少贡献。
一些人不懂满洲族的原因在于,把蒙古、后金、汉族三合一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洲族当成了以前的金! 是错的!蒙古元朝首次将中国历史上所有疆域统一成一个完整中国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第二次大一统才是清朝,而且清朝是蒙古元朝的延续。大清,就是蒙语代青谐音是骁勇善战之意。清朝皇帝也是蒙古大汗。满洲族不等于女真,满洲族是蒙古与后金女真以及汉族三方融合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取名满洲族,以区别于传统后金女真。三合一融合的满洲族对于蒙古、后金、汉族来说都是亲戚民族,不论怎样互相制衡,都是家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