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在七大后因其健康问题和曾犯过左倾错误而逐步边缘化

史海撷英 2025-01-24 20:58:56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这次历时长达50天的重要会议,在空前团结和民主的气氛中落下帷幕。不过就在“七大”即将闭幕的前两天,出现了一个令毛泽东十分意外的“小插曲”,曾手握我党军政大权的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1974年1月25日)居然意外落选。

为此毛泽东在意外之余亲自为王稼祥“拉票”,最终王稼祥全票通过并当选“候补中央委员”。从党的领导核心成员降至“候补”委员,放在谁身上都未必想得通,即使王稼祥表示服从党的安排,但他在党内的地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令很多人十分不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核心领导成员“折戟”七大

王稼祥原名嘉祥,又名稼蔷,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人,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论资历、地位、分量、影响都举足轻重。民国十四年(1925年),19岁的王稼祥开始参与革命活动,在留学苏联期间入党并深得共产国际和王明的信赖与支持,民国十九年(1930年)王稼祥回国并被破格任命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

从民国二十年(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王稼祥转战中央苏区,并成为了集党、政、军要职于一身的核心领导成员。在红军长征之前王稼祥已经位列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而且还和任弼时、顾作霖组成了“三人团”,地位和权势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王稼祥作为共产国际和中共之间的重要纽带,在党内的地位和王明、博古等“留苏派”不相上下。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王稼祥对中国革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从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后,更加坚定地认为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救中国。

王嘉祥

至此之后王稼祥成为了党内的“挺毛派”,并正式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尤其是在确立以毛泽东领导地位过程中,王稼祥可谓功不可没。多年后毛泽东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曾感慨地说:“王稼祥是最早支持我的人,遵义会议上如果没有他,事情就不好办了。”

按照当年王稼祥在党和军队中的地位和威望来讲,他对毛泽东的支持要比任弼时和周恩来更有分量。但王稼祥却“折戟”七大,从党和军队的核心领导成员地位,一下子变成了候补中央委员,说实话这一点就连毛泽东都没想到。

王稼祥“七大”落选之谜

1、“左倾路线”错误

早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民国二十年(1931年)11月党和军队核心领导人在江西瑞金召开过一次赣南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以王明、博古代表的“留苏派”集团,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当时王稼祥站在了共产国际和王明一方。

毛泽东在赣南会议后受到了排挤,不仅被撤销了所有职务,而且也丧失了对中央红军的领导权。不过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王稼祥认识到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但却并没有检讨自已在执行“左倾路线“中所犯下的错误,更没有声讨和批判“左倾路线"。

2、没有“选区”和影响力

虽然王稼祥在革命初期在党内的地位比较高,但却并没有在战争中领导和指挥军队作战的工作履历,所以并没有属于自己的“选区”。相比于任弼时、张闻天等同样犯过“左倾”错误的人来讲,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党内的影响力和支持力度都略输一筹。

王嘉祥

另外,王稼祥在为人处世和自我认知上也有很多毛病。据很多党内老同志回忆,王稼祥平时总是一副书生气,不愿意和同志打交道也无法走进群众,平时只和工作上交集比较多的同事走得比较近,个人影响力不足也可能是他落选的一个主要原因。

3、健康问题

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起,王稼祥的肠胃病越来越严重,为此他不得不几次前往苏联治病,并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因健康问题暂时停止中央常委工作,一直休养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才开始恢复工作。在养病期间王稼祥并没有参与七大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没有参加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在历史遗留问题和自身健康欠佳的影响下,王稼祥在七大选举正式中央委员时仅得到了204票,后来在毛泽东的一再坚持下,才让王稼祥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这和他原来的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地位简直天壤之别,让人既尴尬又惋惜。

王稼祥之所以会在七大中落选,或者说从核心领导成员成为了边缘人物,无外乎犯过“左倾路线”错误,又没有及时作出自我检讨;其次,他虽然在党内的威望很高,但却并没有支持自己的“后备军”;再加上健康和性格等多方面的问题,致其影响力不足才会落选。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