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江苏211高校,为何培育不出像deepseek人工智能旗舰企业。

虞山清风吹 2025-02-19 01:16:24

南京有江苏211高校,为什么培育不出像deepseek人工智能旗舰企业。南京有江苏的211高校,但没有培育出像DeepSeek这样的人工智能旗舰企业,主要有以下原因:

产学研转化方面

- 成果评估导向问题:南京高校科技成果评估体系仍以论文为导向,而非市场价值,导致东南大学等高校的一些先进科研成果多止步于论文发表,难以转化为实际产品和生产力。

- 转化链条不完整:南京缺乏“实验室-孵化器-产业园区”的完整链条,使得科研与产业之间存在断裂,如南京智能计算中心聚焦基础研究,却鲜少诞生消费级应用产品。

资本市场方面

- 风险投资不活跃:2023年南京人工智能领域早期项目平均融资周期达14个月,比杭州多出5个月。南京70%的资金流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成熟赛道,早期项目融资成功率不足杭州的1/35,对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不够。

- 资本偏好保守:南京资本市场的审慎风格虽降低了系统性风险,但也扼杀了颠覆性创新的萌芽,不利于像DeepSeek这样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和承担高风险的人工智能企业成长。

人才留存方面

- 顶尖人才外流严重:南京每年培养30万高校毕业生,但顶尖人才留存率仅18%,地平线机器人、思必驰等本土AI企业更是将总部迁往苏沪,导致大量人才流失,难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来支撑人工智能旗舰企业的发展。

- 人才吸引力不足:相比杭州2024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达67万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净流入率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南京在吸引外地人才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政策与创新环境方面

- 政策弹性不足:南京某量子计算企业在申报专项扶持时,因技术路线不符合三年前的指南目录而碰壁,存在“用旧地图寻找新大陆”的政策惯性,对新兴技术和创新企业的支持不够灵活。

- 创新氛围不浓厚:杭州对创业失败的容错率高,年轻人敢闯敢做,而南京的文化可能相对传统保守,对民营力量的生长和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活跃。

0 阅读:0

虞山清风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