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数学零分却被北大破格录取

阡陌上文史 2024-10-28 16:17:03

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

1935年,一女生被北大破格录取,登上报纸,一时成为传奇。

数学考试,她“连题目都看不懂”,得了一个无可争议的零分,可是北大却破格录取了她,因为她的国文考了不可思议的满分。

报道中的女孩叫张璇,然而这并不是她的真名。她不希望别人从真名联想到知名的姐姐和姐夫,故改名参加考试。

她的真实名字叫张充和,是“合肥四姐妹”中最小的妹妹。

1914年,张充和出生在上海。她的到来,并没有给已经连生3个女孩的家庭带来多少喜悦。

过继而来承担延续香火重担的父亲张武龄唉声叹气,母亲陆英偷偷垂泪。

没有子嗣的叔祖母识修体恤陆英,提出想抱养充和,但担心自己命硬会妨碍孩子,要找人算一卦。

陆英却说:“她有自己的命,别人是妨不到的。”

就这样,8个月的张充和过继给叔祖母,回到合肥张家祖宅生活。

识修是李鸿章的侄女,这位大家闺秀有见识、有远见。她为充和请来了名师朱谟钦,教授古文和书法。

当苏州的三个姐姐在接触数学、几何、英文等新课程的时候,充和仍待在闺中学习如何为古文断句、临摹各种古老碑帖等。

16岁那年,叔祖母去世,充和回到苏州的家,入读父亲办的新学乐益女中,她说自己就像走进了一个新世界。

在合肥,充和培养了书法这个终身爱好,她坚持每天清晨练字三个小时,这个习惯保持到老年;在苏州,她又找到了另一个终身爱好——昆曲。

1933年,三姐张兆和嫁给沈从文,张充和前去北平参加婚礼,随后住在姐姐家,做北大的旁听生。

1935年,她报考北大,准备国文、数学、英文、史地四科必考课。

家人特意为她准备了圆规和尺子用于数学考试,充和却直言没用上,“数学题目都看不懂”。

幸好她国文得了满分,被惜才的胡适争取,最后北大破格录取。

然而,令胡适没想到的是,充和进入北大后,却对邻校清华每周一课的昆曲课程,明显要比北大的经典课程更感兴趣。

她常前往听课,也常躲在无人角落一人偷偷练习。两年后她得了肺结核,不得不结束学业,返回苏州休养。

在此期间,她仍沉浸在昆曲世界中。跟着戏迷父亲为她请的昆曲名家学习,才艺突飞猛进。她英姿飒爽地登上苏州拙政园表演,令人过目难忘。

沈从文称赞她“昆曲行当,应以张四小姐为首屈一指。”

抗战爆发后,张充和去到西南联大。即使在逃难的日子,她仍没有放弃爱好。

在昆明云龙庵里,她用两只空油桶临时搭了一个长案,拿出笔墨碑帖,坐在蒲团上练字。警报声响,她就躲到旁边的防空洞。

又一个人独自练习昆曲,她不爱扎堆,喜欢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安安静静地做喜欢的事。

才貌双全的她吸引了众多爱慕者,诗人卞之琳便是其中一个。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很多人都被他的这句诗打动,却不知道诗中的女子,就是他苦恋几十年的白月光张充和。

两人通过沈从文相识,卞之琳对她一见倾心,写下动人诗篇。

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充和并没有被诗人的才情打动,也不喜欢他“不爽快”的性格。

十几年的单相思终究没有结果,直到45岁,卞之琳才黯然结婚,但对充和的爱恋却持续了大半生。他甚至苦心收集她的文字,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送到香港去出版。

还有一位研究甲骨文和金文的追求者方先生。

每次给充和写信,都是写满几页纸的甲骨文,充和说:“我相信他一定写得很有文采,可是我完全看不懂”。

对待爱情,她宁缺勿滥。即使身边不乏追求者,但她直到30多岁仍是孑然一身,可她丝毫不在意外界的声音。她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活得熠熠生辉。

35岁那年,她终于遇到真命天子——德裔汉学家傅汉思。

两人的相识也是通过沈从文。1947年,充和在北大开设昆曲和书法课,住在沈家。

而朋友傅汉思经常登门找沈从文学中文,后来沈从文发现,“这位美国年轻人早已转移了目标,根本不是冲我来的!”

所以当傅汉思再上门时,他直接喊“充和,找你的!”为两人创造单独相处机会。

傅汉思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还精通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好几国语言。

充和与他志趣相投、灵魂相契,两人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1948年,在炮火纷飞中,35岁的张充和嫁给傅汉思,第二年随丈夫去了美国。

随身携带的,除了几件衣物外,便是一方古砚,一盒古墨和几支毛笔。

这几样东西,撑起了张充和在大洋彼岸的精神世界。

到美国后,她先是在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东亚图书馆工作,后来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20余年、兼职教授昆曲,成为著名学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她不花钱到梳妆打扮、首饰上,但却很舍得为笔墨纸张花钱。

在住宅后院,她与丈夫开辟了一片小园地,种花养草、习字练曲,平静度过余生。

2015年,102岁的张充和走完丰盈多姿的一生,她被称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这是她在自己70岁寿诞时所作诗句,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她淡泊宁静,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即使身处乱世,也能在读书、写字、唱曲、作画中,冲淡日子的愁苦;

功成名就后,她仍守住初心,在自己的爱好里愉悦自己。

“酒阑琴罢漫思家,小坐蒲团听落花。一曲潇湘云水过,见龙新水宝红茶”。

清雅、诗意的生活,便是她一生的写照。

end

幸得文史从今伴,从此阡陌多豁达

愿同频的人,都能在这里相聚,感谢您的阅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