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完了头部时尚博主黎贝卡的《爱美也是生产力》。
强烈建议:所有女孩都去读这本宝藏小书!这是黎贝卡写给所有普通女孩的最佳成长指南!
读完你会发现,原来人生有那么多种可能:爱美、热爱分享可以变成一个职业,一份事业;给自己买好一点的东西不必担心被评价虚荣或者物质,因为穿的好的人会挣的更多;美好的生活、230平米的大房子并不是普通女孩遥不可及的梦想。
黎贝卡虽然是时尚博主,但是这本书里只有很小的篇幅在分享如何穿搭和化妆,更多写的是在分享女性的个人成长,从穿搭、购物、赚钱、存钱、时间管理、悦己、职场、创业、自我管理、创造美好生活等各方面,全面且实用。
分享一下这本书里最打动我的几个点。
01 爱美也是生产力小时候经常听村里的“八卦情报处”说谁谁家儿媳妇不会过日子,每天穿得光鲜得很;谁谁家儿媳妇很会过日子,衣服烂了、缝个补丁继续穿,节俭得很。话里话外都是对前者的贬低,对后者的赞美。
不仅如此,就连我们的老师和父母都教育我们:“你不用注重外在,内在美更重要”、“你不要花那么多时间打扮自己,学习更重要”,更别提会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穿更好。
于是很多人会简单粗暴地把穿衣打扮等同于消费主义,我们潜意识里觉得:讨论穿衣打扮,显得肤浅和虚荣。
但有科学研究表明:穿得好的人赚更多。
芝加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在2016年做过一个调查,他们找了一万四千多个样本,来自不同工种,包括男性和女性,得出这个结论:会打扮、形象好、有魅力的人,平均薪水要比其他人高20%。
形象管理做得好的人,自我管理能力通常都比较强。他们通过强大的自我管理,收获的不只是好身材、好气质,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信心,是追求更好生活的热情,自然也会赚的更多。
所以,当我们谈论穿衣服的时候,我们谈论的其实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我们和物品的关系,我们对自我认知的投射。
黎贝卡认为:穿得好,并不是指穿得贵,而是既让自己舒服自信,又尊重场合。
美衣美物可以拯救人于灰暗,一个人追求美的过程,也是滋养身心的过程。
02 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工作黎贝卡从小就爱美,新闻出身的她又喜欢写文字和分享。
毕业后先去做了记者,每天跑两会或者电影节,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还激情满满。认真精心准备的采访和随便问一些流水线问题写出来的稿子,效果和对个人的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
做了时尚博主更是。有一次黎贝卡和一群朋友吃饭,到了晚上9点她起身要走,原因是要回去写公众号的推文(她的目标是日更)。
只有做真正喜欢的事情,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一个人的热情和潜能。
但是如愿以偿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职业,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或者轻松,相反可能反而需要付出更多,甚至比之前多十倍、百倍的努力。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将自己热爱的事做出彩,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包括物质与心灵。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选择去做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作,不见得是因为迫不得已,有时候只是因为那样可能更容易,不需要付出太多。
03 把梦想具象化黎贝卡有个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爱好:看房子。她买房的原则是:选略高于自己承受范围,也就是那些以她当时的能力来说买起来并不轻松、需要稍微踮踮脚才能够得着的房子。
黎贝卡认为:房子不仅代表我们现在的能力,也代表以后的可能性。买“超出能力范围一些”的房子,就像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激励自己去努力。这是非常管用的“鸡血”。
每换一套房子时她都在想,为了供房,以后要更努力工作。起初一两年总是很吃力,但随着收入增长(还有通胀),慢慢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如果选那些轻轻松松就能买的房子会怎样?黎贝卡认为:以自己懒散的个性,大概就得过且过了吧。而因为有了这个“欲望”,她确实更努力工作了,然后又住进了更喜欢的房子。
黎贝卡还有一个爱好是:平时看到各种喜欢的家具图,都会存在一个文件夹里,它们代表了她理想中的家的模样,隔一段时间就会翻出来看看。
有一次再打开这个文件夹看时,突然意识到:好多她曾经关于家的幻想,在当时以她的负担能力来说是异想天开,其实早就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了。
这就是把梦想具象化:墙壁刷什么色调,光线从哪里射进来,想法越具体越好。不知不觉,我们潜意识里就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目标越具体,努力越有方向和动力。
黎贝卡的这些《看房经》我非常感同身受,2022年我买房的时候就发现,每次看完房回到家,无论工作还是自我提升,都特别有动力。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小小的、非常实用的个人成长的方法,真心希望所有的女生都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长得漂亮、穿得漂亮、活得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