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破辽阳时立下“四不杀”规矩且看一秀才如何巧妙逃生

邓先生说文化 2024-04-03 05:30:05

顺治年间,松江(今属上海)有一祖籍辽阳的杨姓总督。一天,杨某和无锡一个叫刘果远的进士一起喝酒。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看戏,就在酒酣耳热之际,杨某突然拍着桌子,大声对演戏的演员喝道:停下,停下,这段音节不对,跑调了。

刘果远一听这话,大吃一惊。要知道,能在喝酒聊天的同时,还能辨别出戏曲里音节的错误来,这可是个中高手啊。于是就问杨某说,老哥你还精通音律啊?杨某很是感叹地回答说,想当年,我的命可都是靠着这一点才保全下来的。

这话让刘果远很好奇,于是,杨某就给他讲述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一六六二年春,清军攻破辽阳,为了防止贫民作乱,清军先是拘捕了大量的贫民,之后,将这些贫民全都残酷的杀害了。

解决了贫民之后,清军又开始对两种人大肆迫害。一种是富人,原因是富人有钱有地位,极其容易聚众谋反。还有一种人,就是读书人。在尚武的清军眼里,读书人是最没有用的,上马既不能战,下马又不能耕,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书人好议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因此,清军杀起读书人来,就格外的惨烈。

当然,在残酷杀戮的同时,清军也人性化地立下了一个“四不杀”的规矩。

那何谓“四不杀”呢?

“四不杀”就是对于四种特殊职业人,清军会网开一面,留下他们的性命。第一种特殊职业是皮匠,因为清军作战,需要大量的皮靴。而第二种职业,则是木工,因为木工能够制作许多器具。第三种职业,则是裁缝,因为他们能缝制衣服。而第四种职业则是让人有些意外的优人。

优人指的是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前三种职业都是属于手工艺者,而唯独优人是属于娱乐范围,可见清军在作战之余,还是注重休闲娱乐的。

下面,咱们再来聊聊杨某。辽阳被破时,杨某的身份恰好是个秀才,属于清军最深恶痛绝的一类人。虽然每天都战战兢兢地东躲西藏,但最后还是被清军抓获了。

清兵抓到杨某后,问他是不是秀才。事关生死,杨某当然不会老老实实地答应自己是秀才了,想到清军立下的“四不杀”规矩,杨某灵机一动,就对清兵说自己是个卖艺的优人。

清兵当然也不是好糊弄的主儿,好,竟然你说你是个卖艺的优人,那就给咱们唱一段好了。

杨某于是不慌不忙地唱了《四平腔》一曲,清兵一听,还真是怎么回事,于是就把杨某给放了。杨某也因此而逃过一劫。

给刘果远讲完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后,杨某甚是感慨,便来到戏台上,亲自拿起伴奏的板子,狂歌了一曲,将心中情绪宣泄了一番后,才和刘果远道别而去。

从杨某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里,不难看出,清兵破辽阳时,老百姓所遭受的苦难有多深重,不过,杨某无疑是幸运的,他靠着会唱小曲儿,保住了性命,最后还做上了松江总督,看来,身怀一技之长,有时候还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啊。

0 阅读:1

邓先生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