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筑牢安全防线!曹妃甸区实验学校开展第30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防震逃生演练
4月2日上午,曹妃甸区实验学校组织七、八年级全体师生开展了防震逃生演练活动。此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教育主题,切实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应急避险能力。
周密部署,筑牢安全防线
演练前,学校成立专项工作组,由学校安全主任担任总指挥,副校长协同督导,七、八年级主任分别负责年级疏散统筹。各班级于演练前召开主题班会,通过视频演示、动作示范等方式详细讲解了“伏地、遮挡、抓牢”避险技巧,并明确疏散路线图。年级主任提前安排楼层督导教师实地踩点,政教处、教务处联合检查疏散通道畅通性,确保演练万无一失。
分级演练,提升应急能力
演练分年级分批次进行。警报声响起后,全体师生立即进入紧急避险状态,就近躲至课桌下方或墙角,用书本、书包护住头部,保持镇定等待指令。1分钟后,第二次警报拉响,进入“紧急疏散”阶段。各班级按预定路线有序撤离:教学楼东、中、西段班级分批次撤离,一层班级从正门撤离,二层班级分东、中、西三路疏散,严格遵循“靠右行、间隔1米”原则,避免路线交叉。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全程带队,体委在前引导、教师断后保障,确保无抢道、无滞留。
此次演练重点检验突发事件中的组织响应机制,通过“班级体委-年级主任-总指挥”三级信息传递体系,确保应急状态下人员清点、信息上报等环节衔接顺畅。
总结优化,夯实安全根基
演练结束后,活动总指挥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演练组织严密、行动迅速,体现了“安全第一,实战为本”的原则,并针对个别班级路线衔接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学校将以安全教育周为契机,每月开展分主题应急演练(如消防、防踩踏等),将演练表现纳入班级安全考核,对优秀班级颁发“安全标兵”流动红旗,推动安全教育长效化、常态化。
此次演练通过分年级、分区域的精准疏散安排,检验了学校应急组织能力,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强化了师生“居安思危”意识,为构建平安校园奠定坚实基础。据悉,曹妃甸区实验学校将以安全教育周为契机,持续开展消防、交通、防溺水等主题教育活动,将安全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为学生的平安成长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