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4年春节档压了太久,最近才开始集体官宣。这当中,贾玲自编自导的喜剧《热辣滚烫》发布定档预告了,之前还预热过,说是贾玲减肥100斤还上了热搜。
这片子还算是值得期待吧,因为今年春节档总体来看太弱了,目前正式定档的电影当中,张艺谋的《第二十条》,韩寒的《飞驰人生2》都属于某种类型+喜剧,目前是一部商业特效大片都没有。
《热辣滚烫》并不是原创电影,它是翻拍日本电影《百元之恋》。日本原版还是相当经典的电影,从定位来看倒更像前几年春节档刘德华那部《人潮汹涌》,也是翻拍的日本电影。
目前来看,就是看这部电影翻拍质量如何而已,只要你看过日本原版就没有太多惊喜。这其实也涉及到一点,2021年春节档贾玲《李焕英》的成功还是值得恭喜的,但是这电影本身有不少的问题。其中最大问题就是带动中国小品电影,有点讽刺。
票房54亿,中国第一女导演?《李焕英》凭什么影史第三这个答案非常简单,不用长篇大论,就是《唐探3》给它机会不中用。我给大家回忆一下背景,2020年是疫情爆发头年,我们国家控制是比较好的,当时大家关了几个月,观众反响异常的热烈,热情很高。
最开始大IP,续集和全明星阵容,再到喜剧模式的《唐探3》是万众期待的。它前期也非常符合市场预期,这电影预售破了8亿,上映首日票房破10亿,前几天一直在破各种纪录,没几天就二三十亿票房了,当时市场都以为这电影要打破《战狼2》纪录,冲击60亿甚至更高纪录。
结果它口碑崩了,电影太过商业导致质量严重不行,与之相反真诚的《李焕英》。顿时唤醒了大量中国观众的热情,然后双方票房迅速拉近,最终逆袭,最后《李焕英》成为那个春节档最大赢家,票房一骑绝尘。
要知道电影上映时对于《李焕英》的批评不多,因为有“同行的衬托”。
但电影上映结束过后,影史纪录的票房,当然电影质量还行,还有贾玲母女亲情的真诚。大多数网友都不会反驳这点。可这电影本身问题确实较多,比如其中一点小品感,这是后来很多网友批评的一点。
这电影票房高可以理解,毕竟当时中国电影费拉不堪,也没有网友批评的那么不堪。但它最大的问题就是小品感太重了,电影感太弱。它的本身质量和意义,配不上影史级别的票房,它在中国影史地位就是票房地位。
这可能是电影工业化和“讲一个好故事”的那个争论,电影工业化,其实应该是电影产业化的意思,而不是单纯指技术特效等,优秀等剧本和导演也同样是其中一环,方向是没有错的,其本质是自由竞争的具有活力的电影市场,作品产出群众的真实需求。
换句话说,电影工业从来都不是提升你的审美,而是迎合你的审美,因为这个产业的上上下下都是要吃饭的,经济利益驱使决策的方向,这其中当然会有优秀的文艺片和独立电影,但绝对不会是主流。
大众审美的水平也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而在任何一个时代,大众审美绝对是远远低于学院审美的,这中间会存在一个偏差,科班出身的出品方和草根出身的观众之间的不对等,难处就在于如何降低作品的观赏门槛,做到雅俗共赏,有内涵又不失娱乐性。
票房破纪录,确实是小品电影?《李焕英》算不算开了一个“坏头”这倒算不上,毕竟《李焕英》之前中国内地喜剧片相声电影,小品电影就很泛滥。大家可还记得郭德纲的《祖宗十九代》一票电影,再到赵本山东北帮一票喜剧片,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
《李焕英》能够获得巨大成功,单独从喜剧电影角度也比之前的同类电影要强。但它最大问题上面说的“雅俗共赏,有内涵又不失娱乐性”,它够有娱乐性了,也够俗了。但是内涵和雅的层面过于了薄弱。
如果你熟悉中国电影史,你就会发现每十年一个发展阶段,喜剧片在中国有商业电影发展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票房大获成功,开启了贺岁档的概念。
2007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成为票房黑马,开启中国黑色喜剧,紧接着的《疯狂的赛车》开始成功,为中国电影界贡献一位大导演。
2012年,徐峥的《泰囧》,后来的宁浩导演的《心花路放》票房都非常成功,前者还是中国首部破10亿票房的国产片,又开启了中国公路喜剧片的类型。
2015年,开心麻花和沈腾的《夏洛特烦恼》上映成为黑马,沈腾和开心麻花是不是开始成为中国喜剧电影界一哥。
梳理了一遍历史,中国喜剧片越来越烂就不说了。这些喜剧片经过时间考验的,仍然是经典,年轻一代网友都在玩梗的还是《甲方乙方》,大量冯氏喜剧。《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也一样,而且仍然是中国喜剧电影标杆。
《泰囧》就明显弱了一档了,徐峥导演的几部喜剧片都这样。
宁浩导演的《心花路放》,就像《夏洛特烦恼》一样仍然算是经典了。
但是你再看《李焕英》呢,最终就会发现是不是除了票房,动人的母女亲情,从喜剧层面什么都没有,没有网友拿这片什么桥段,什么戏剧部分玩梗吧。这都不用拿《功夫》《让子弹飞》这种神作出来比较了(这两部其实不算单纯的喜剧片),哪怕就和开心麻花《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相比,在喜剧片角度都弱了些,它在喜剧片的层面,似乎只能和韩寒的几部电影比较吧。
(甚至在一些喜剧桥段,戏剧冲突,喜剧梗都弱于韩寒电影。)
只是小品,都算不上电影,《李焕英》被骂也不冤首先,电影工业确实是应该服务于电影内容的,不应该反过来(至少大众电影层面是这样),你要看独立电影,文艺片,那是另外的赛道。
其次,喜剧片挤出其他类型影片的创作,这种担忧本身算是一种不成熟的思维。问题不在于《李焕英》火了,问题在于影视作品的大多数投资方是存在较强的盲目性和投机性,且缺乏较好的艺术鉴赏性。
说白了,就是同时期中国商业大片费拉不堪,尤其是《唐探3》。如果是这样,就更应该支持优秀的艺术家创作的优秀作品,让资本懂得优秀的文艺投资方向。而《李焕英》毫无疑问算是优秀。
关于《李焕英》最大问题已经论述过了,就是它电影感太弱了,就是个小品电影。影史级别的票房和质量还是不太匹配,至少和中国影史同样的经典喜剧相比,像《甲方乙方》《疯狂的石头》《夏洛特烦恼》等等相经,它确实差了太多。
电影工业化水平主要是决定电影行业的下限,《李焕英》这点实在太差了,工业不等于工业化,电影工业也不等于电影工业化。电影工业化不是只有拍摄技术,编剧产业也是电影工业化的重要部分。
以前美国电影比中国电影强的地方不是好电影比我们的好电影好,而是烂电影比我们的烂电影好、以及烂片率比我们低。这个就是电影工业化水平决定的,毕竟你叫电影,电影,不叫小品对吧。
从《李焕英》到《热辣滚烫》,中国小品电影“越来越多了”最后,为什么《李焕英》上映时都是夸奖,但是上映结束过后观众的批评就多了。因为上映时发声的多数是普通观众,但是下映后再谈到的多数是影迷,至少是关心电影的网友了。而普通观众,其实是不关心电影不电影的。
他们眼中再怎么优秀的故事,只要是无特效普通影片,电视剧和电影观看体验差别不大。
当没有优秀特效大片的时候,观众节假日只能选择合家欢影片,尤其愿意选择喜剧片或者带喜剧元素的影片,但就像当年的小妞电影一样,观众总有腻烦的时候,多数影片等一等在家看视频网站也是一样的,因为2d荧幕表现形式总是有限的,不能一直给观众带来新奇和刺激
说白了,现在很多喜剧电影并不比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好笑。
《李焕英》的成功能够理解,但是2024年定档的电影,两部头部影片《第二十条》和《热辣滚烫》,反正就目前预告来看都太“小品电影”了。今年这个春节档真正的大片是空缺的,如果只是因为满足了大家春节只能本地游玩去乐一乐的需求。
如果两部电影票房再次大爆,对于中国电影而言,这个就真就有点讽刺了。
居心不良终竟玩火自焚。贾玲减肥百斤,乃是外在之事,非我所关注。我所关心者,乃是内心之修行,以慈悲之心对待一切众生。
贾玲减肥0斤上热搜,新片《热辣滚烫》翻拍日本电影《百元之恋》,网友对其期待不断攀升
贾玲新片《热辣滚烫》定档预告,引发网友期待,票房有望破6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