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长假刚刚落幕,新能源车的话题便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随着电动汽车用户数量的持续攀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前的长队,成为了这个假期最让新能源车主们头疼的问题。充电难、充电贵,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车主们的出行体验,新能源车真的有想象中的这么好吗?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小长假,新能源车主们普遍遭遇了充电桩“一桩难求”的尴尬。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国庆假期前两天,高速公路充电量达到155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6%,创历史新高。在一些热门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前排起了长龙,有的车主甚至需要等待数小时才能完成充电。尽管近年来充电桩的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中国公共充电桩的总量已达到326万个,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随车私桩保有量更是达到774万个,增速迅猛。但面对节假日期间激增的出行需求,现有的充电设施仍然显得捉襟见肘。
更让车主们郁闷的是,一些混动车也加入了充电大军,与纯电动车抢起了充电位置。由于混动车的充电功率普遍不高,如一些混动车充电功率最高只有20kW,纯电续航充满最多也就200多公里,100公里要充1个小时,这不仅加剧了充电桩的紧张程度,也引发了纯电动车主的不满。
除了充电难,充电贵也成为了新能源车主们的一大痛点。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的费用普遍较高。以一辆电池容量为70度的电动车为例,在部分服务区充电桩费用高达2.98元/度电的情况下,充满电需要花费近208元。这相比于许多燃油车的出行成本,已经高出不少。在10月的北方,天气寒冷也会使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会大打折扣,充电频率和费用也会随之增加,每公里的出行成本甚至可能接近1元。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要问:充电难充电贵该如何解决呢?
充电设施的不足是新能源车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充电桩的使用量会激增,而现有的充电设施显然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规划,今年全国计划新增的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000个、充电停车位5000个,这将有助于缓解充电难的问题。
虽然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和充电需求的增加,充电费用的上涨在所难免,但是可以通过优化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充电效率等方式来降低充电费用。
虽然新能源车普及率已经超过燃油车了,但是基建也不能落下,毕竟以后的新能源车也会越来越多,各位车主你说是吧。
为什都要去扎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