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被鲜卑化了的冯姓汉人,在岭南的一次联姻,重新收归海南岛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次事件被称为“冯冼联姻”,今天,一些学者认为,其意义不在不在“昭君出塞”、“文成入藏”之下。因为,“冯冼联姻”与“昭君出塞”、“文成入藏”这类以牺牲个人幸福为代价的王朝交易相比,是自觉自愿的,两情相悦的,平等互利的,合作共赢的。而且,“冼冯联姻”不仅在当时成功遏制了岭南动乱,将海南岛正式归入华夏封疆,并将汉俚友好、民族融合、忠贞为国、好心精神,垂范后世,光耀千秋(张松《民族融合的岁月颂歌》辽沈晚报,2020-01-13)。
这里面有个今人可能不十分明白的关键词俚,即俚人,为东汉后北方中原人将岭南一带土著人的称谓。在此之前,俚人被称为百越或越人。在东汉至隋唐,俚人这一称谓屡见于史籍,常与獠并称。而俚人被称为“黎”,约始自宋代。
《史记》称岭南一带为“南越”,《汉书》称“南粤”,《吕氏春秋》称“百越”。“越”与“粤”通假,简称“粤”,泛指五岭以南一带地方。东汉之后关于“百越”或“越人”之称谓便不见于文献史载,隋唐文献中出现的“俚”、“獠”等族称,均是古代百越后裔之一。东汉三国以后,开始出现“俚”的记载,而少见“越”的记载。
南北朝时代,中国政局南北分裂。南朝统治者对俚人实行“羁縻”政策,在原地大量封官,导致州、郡数猛增。增设的州、郡、县多集中在粤西地区。 由于潮州地区俚人汉化得很彻底,潮州地区的族属,早已不可识认。不过,如今的潮汕乡村,至今还有不少以“黎”命名的,如潮安山黎(今住畲民),饶平黎坑、普宁乌黎村、揭西山黎潭以及今属梅州的大埔黎家坪等,均应是当年的俚寨。
海南岛,我国第二大岛屿。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雷州半岛相望,西隔北部湾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越南相望。陆地平面呈雪梨状椭圆形,长轴作东北-西南走向,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
从考古发现来看,海南岛的人类社会历史肇始于挖掘出来的一万年前的“三亚人”,但岛上原住民没有文字记录流传。
在唐虞三代,海南岛被称为“南服荒徼”(徼为边界之意),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这说明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海南岛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
春秋战国时本岛或为百越地,在本岛西部有部落组织“儋耳国”。儋耳国也称离耳国,为古国名。位于海南岛的西部。根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儋耳者种大耳,其渠率自谓王者耳尤缓,下肩三寸。”意思是说儋耳人的耳朵特别大,尤其是儋耳人的君王,耳朵下垂到肩膀足有三寸长。而“儋耳”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古时当地人其特殊的体貌特征,为古老的国度、千年古郡赋予了传奇的名字。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地方,在南方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海南或属象郡地,但由于遭遇南越的顽强抵抗,在这片新占领的地方,秦王朝并没有取得完全控制,而只是名义上的“遥领”,其时,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大秦帝国的建立,终结了松散的封建制度,走向高度集权。但由于秦推行暴政,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秦朝二世而亡。
当时在岭南担任秦朝龙川县令的赵佗代理南海郡的尉(军事长官),遂起兵并吞了岭南三郡,在公元前206年自立为南越王,海南在秦末汉初时成为南越国的属地,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南越国势力遍及海南岛。
汉兴之后,赵佗虽接受了汉朝的册封,去帝号,但仍保持独立地位。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属交州刺史管辖。这是海南岛归入中国版图最早的两个行政地名,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直接统治的开始。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夏废儋耳郡,并入珠崖郡。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春又罢珠崖郡,下诏放弃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65年间,海南岛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东汉建武十九年癸卯(43年),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而省朱卢县。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67年)又复置儋耳县,珠崖、儋耳2县均隶属于合浦郡,督于交州。加强了东汉王朝与黎族(俚人)先民的联系。
三国时期,东吴黄龙三年(231年),吴大帝孙权派兵平定交州;吴赤乌年间(238—251)在雷州半岛设立珠崖郡(治今广东徐闻),领徐闻、朱卢、珠官3县,属高州管辖,对海南岛实行“遥领”。吴大帝孙权派兵平定交州东吴时期,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朱卢改为玳瑁。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属交州。不久废珠官县。西晋时,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以珠官、朱卢属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年)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而崖州的设置离不开一人个,即“冯冼联姻”中的冼夫人——大通二年(528年),梁朝在岭南设置高州、罗州以加强对岭南的管治,她值此时势,上书朝廷提出在海南岛设置崖州,梁朝准予。至此,自汉代以来脱离了中央近六百年之久的海南岛,重新收归国家管理,恢复郡县制,冼夫人大力推行教育和发展生产,为唐宋以后对南海诸岛的管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冼夫人,一说名冼英,一般以其封号称谯国夫人,又称高凉郡主,高凉郡(今广东茂名)人,俚人首领 。中国南北朝至隋朝初年重要的政治、军事人物。在上书朝廷设置崖州时,她还是一个没有结婚的姑娘。据《隋书·列女传》记载,她自幼贤明,多谋略,在年少时就世袭当了大首领(她的家族推行女性世袭首领制度)。
冼夫人统率本部落民众,约束部下,行兵布阵,镇服百越,在本乡信义卓著。越人的风俗“好相攻击”,当时,她的兄长冼挺任南朝梁州刺史恃强侵略,掠夺邻近州县,因她多次规劝,兄长才安静下来,使别郡的怨隙止息。由此,她的的威望与声望一天天提高,南海沿海地区(古代包括越南沿海地区)和琼州海峡对岸的海南岛共一千多个部落都归附在她的统领下。
出了名也长成了,爱情也便来了。冯融,字道昭,时任南朝梁罗州(今化州)刺史,听到冼夫人或者冼姑娘的事迹后,全力促成其子冯宝与冼夫人的“汉俚”联姻,这便有了后世的“冯冼联姻”。
冯宝,生于梁天监五年(507年),自小勤奋好学,受儒家思想熏陶,养成善良君子品行。青年时又被送到京城建康太学读书,交游很广,二十岁左右就考取了功名,被梁朝委任为高凉郡太守。 到任后,他深知自己是梁朝官员而在俚人聚居中心地区的南越任职,要在岭南地域内推行朝廷政令,不团结和依靠当地的豪强大姓和民族首领是行不通的。于是他处处谨慎言行,廉洁从政,并听从其父亲冯融的意见,打破传统偏见,娶当地俚人大首领冼氏女为妻,开创了岭南汉俚联姻的先河。
冯融和冯宝都是北燕王冯弘的后裔,在他们的身后是“北燕南渡”的历史事件。
北燕,407年—436年,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历二主,共28年。北燕因其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又名黄龙,因此南方的刘宋称其为黄龙国。也有史书因其地处东北称其为东燕,但较为罕见。
407年,冯跋发动政变灭后燕,拥立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为帝,定都龙城,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409年,高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谥号惠懿帝。冯跋平定政变后即位于昌黎龙城。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
冯弘(?—438年),字文通,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北燕末代国君,为冯跋之弟。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八月,冯跋病重,征召中书监申秀、侍中阳哲来到寝殿嘱托后事。九月,冯跋病情加重,命令太子冯翼主持朝政,统率全国的军队,防止发生意外的变化。但冯跋的妃子宋夫人,打算立自己的儿子冯受居继位,她厌恶太子冯翼主持朝政,对冯翼说:“皇上的病就要痊愈了,你何必急于代替父亲君临天下呢?”
冯翼的性情文弱仁厚,听从了宋夫人的话,退位返回了东宫,每天三次去看望父亲冯跋。冯翼出来后,宋夫人就假传圣旨,不许朝廷内外的官员再进宫探病,如有事,只能派宦官传达。冯翼及其他几个皇子、朝中文武重臣全都不能见到冯跋。唯有中给事胡福一个人,可以自由出入,专门负责皇宫的安全警卫。
胡福非常忧虑宋夫人的阴谋将会成功,于是,就把宋夫人的异常举动报告给冯弘。冯弘亲自率领几十个全副武装的武士,闯进后宫。负责宫廷禁卫的军队未加抵抗就一哄而散。宋夫人命令关闭东门,冯弘的家僮库斗头敏捷而有勇力,翻墙跳过门进入寝宫,一箭射死一个宫女。冯跋躺在床上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切,不胜惊骇,霎时气绝而死。
冯弘乘势来到金銮殿,登上大位,派人到城中街巷中宣告说,皇帝驾崩,太子冯翼不在病塌前侍候,朝中文武大臣也不赶来奔丧,恐怕有人阴谋叛逆,危及社稷。因此,他以冯跋长弟的身份,暂时继承王位,百官中入宫朝见的,进级二等。
太子冯翼统率东宫卫队出宫抵抗,大败,手下的士卒全部溃散。随后,冯弘派人逼迫冯翼自尽,而冯跋共有的100多个有儿子,也被冯弘全部杀死。大兴元年(431年)正月初一日,冯弘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兴,做到了杀侄自立。然而,这支冯姓人是怎么掌握了北燕政权的呢?这还要从冯跋说起。
冯跋字文起,小字乞直伐,和冯弘一样都是长乐信都人。他的祖父冯和在永嘉之乱时避乱上党(今山西省长子县)。父亲冯安曾仕于西燕慕容永,慕容永败亡后迁居和龙(今辽宁省朝阳市),成为鲜卑化汉人,后燕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冯跋与慕容宝养子慕容云(高云)友善。
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称帝后为政暴虐,冯跋发动政变杀了慕容熙,拥慕容云为天王,改年号正始。慕容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宠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
冯跋在位期间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为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对外与柔然、契丹、东晋均保持友好关系,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0余年。
这支冯姓人属于长乐冯氏。是中国古代著名门阀家族,长乐郡信都县的望族,西汉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之子大鸿胪、关内侯冯野王之后。长乐冯氏首见于记载的史书是《晋书·列传》。史书载:“冀州长乐郡之冯氏,为冀州著姓,自六朝逮唐,绵绵不绝,而子孙迁徙他地者,皆称长乐。”民国《冀县志》称:“燕魏齐周之时,信都大族唯冯氏最盛。”民国《冀县新乡土志》中也称:“燕魏以来,信都大族,唯冯氏最盛。”
冯奉世(?-前39年),字子明,上党潞县(今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东北)人,后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西汉时期军事谋略人物,官员。出身将门世家。前87年,以良家子弟选为郎,入卫宫中。昭帝即位后,以其功补为武安长,后失官免职。前将军韩增闻冯奉世之才,遂奏请汉宣帝任命冯奉世为军司空。随后,汉宣帝授冯奉世以卫侯,持节出使大宛。后莎车与匈奴结盟叛汉,冯奉世决定不待奉闻朝廷,以符节谕告附近各国,尽发其兵,由冯奉世自为统帅,进击莎车,一举攻拔其城,平定了整个叛乱,巩固了西汉帝国对西域的统治,冯奉世因此威振西域。
冯野王,字君卿,西汉官员。少时因父为官的缘故任太子中庶子。后以功劳次序补任当阳县令,升任砾阳县令,调任夏阳县令。汉元帝时,升任陇西郡太守,入朝任左冯翊,升任大鸿胪。竟宁元年(前33年),初朝任琅邪太守。后受大司马王凤排挤,被罢免官职,几年之后,老死家中。没想到他的后代竟然会因为冯跋的父亲冯安成为北燕皇室。
大兴二年(432年)八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自率兵征讨北燕,冯弘固城自守。九月,北燕所辖营丘、辽东、成周、乐浪、带方、玄菟等六郡全都向北魏投降,太武帝把北燕的三万多户人家迁徙到幽州。尚书郭渊劝冯弘向北魏投诚归附,并进献女儿入朝,请求做北魏的附庸,以保全自己的王位。冯弘说道:“两国之间早就产生裂痕,结下的仇怨已经很深了,降附北魏是自取灭亡,还不如固守城池,等待转机。”
《魏书》记载,冯弘继位时废掉了原配妻子王氏,又废黜王氏所生的长子冯崇,令他镇守肥如,把后妻慕容氏所生之子冯王仁立为太子。冯崇同母的弟弟广平公冯朗、乐陵公冯邈两人在一起说:“天运依然存在,家国已经衰亡,如今慕容氏又在背后诬陷我们,大祸肯定就会要来临。”于是他们就逃出奔往辽西,劝冯崇前来归降北魏,冯崇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其后,太武帝授予冯崇假节、侍中、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幽、平二州牧等职。冯弘派遣他的将领封羽率领部众围攻冯崇,太武帝诏令永昌王拓跋健督率诸军前往救援。封羽又献冯弘所属的凡城投降北魏,凡城的民户三千余家迁回。此时,冯弘已经是众叛亲离。
凡城,辽西地区历史地名,东有榼卢城。《水经注》:渝水南流,东屈与一水合,世名之榼伦水。城在水傍,故曰榼卢。慕容氏置城于此,为戍守处。《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凡城在营州西南。慕容氏置城,北魏废。自卢龙东越青陉,至凡城二百许里,自凡城东北出平刚故城,可百八十里,向黄龙城五百里。
大兴四年(434年)闰三月,冯弘派遣尚书高颙前来北魏请罪,请求把他的小女儿充当后宫的嫔妃。太武帝拓跋焘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征召他的儿子冯王仁入朝侍奉,冯弘拒不接受。散骑常侍刘训对冯弘说:“虽与魏朝缔结婚姻互通和好,但不遣太子入朝侍奉,魏朝如果大举进攻,我们将有危亡之忧。昔日刘禅凭借重山作为屏障,最终落得衔璧投降;孙皓倚仗长江天险来拒敌,最终还是归顺晋朝。况且如今魏朝强大胜过晋氏,我们燕国势力弱于吴、蜀,但愿能够按时派遣太子入朝,以奉行大国的诏令。然后,收集离散的兵民,对他们施以深厚的恩泽,分赈仓廪来接济百姓的困乏,大力劝导百姓从事农桑以求取丰收之年,方可望国家大业能够转危为安,社稷得以永久保存。”
冯弘听了他这番话大怒,杀死刘训。太武帝又诏令乐平王拓跋丕等人率兵前往征讨,情况日益紧张急迫,上下无不深感危惧。冯弘属下太常阳岷再次劝说冯弘向北魏请罪求降,赶快让冯王仁到北魏充当人质。冯弘说道:“我不忍心这样做,倘若事情果然不幸,我想暂且去东边临时住在高句丽,以谋求今后的行动。”
阳岷说:“魏朝用天下之众来攻击我们一隅之地,凭我愚昧的看法,我朝势必土崩瓦解。况且高句丽乃是夷狄,对它不能轻易相信并有所期望,它即使开始时同我们相亲,恐怕最终还是会变的。此事如果不及早决断,到时后悔也就来不及了。”冯弘不听,就秘密派人到高句丽请求接纳。
大兴六年(436年),高句丽派将领葛卢等人率领部众迎接冯弘,葛卢等人来到和龙城,就脱掉他们粗陋的布衣服,拿来冯弘的精良兵器装备给他的部下。冯弘于是就带着和龙城内的成年男女进入高句丽。
据说,冯弘在逃到高句丽之前,北燕国内有狼群在晚上围绕着和龙城嗥叫,像这样持续了一年之久;又有老鼠群集于城西,填满道路有好几里,向西而行到了河边,在前面的老鼠口里衔着马粪,互相交替地咬着尾巴渡过河去;又有宿军这个地方燃起地火,过了十天才熄灭,遍地长满了蛆虫,一个多月才消失;和龙城里到处长出白毛,有一尺二寸长。冯弘一把大火烧了国都龙城。
到了辽东之后,高句丽派遣使者前去慰劳冯弘,说:“龙城王冯君来到野外止息,兵马很辛苦吧?”冯弘听了非常羞惭恼怒,用皇帝的身份来应答使者,高句丽就把冯弘安置在平郭(治所位于今辽宁盖州市区附近,盖州市为辽宁省辖县级市,由营口市代管),不久又让他迁往北丰(今辽宁瓦房店市,大连市代管县级市)。冯弘向来轻侮高句丽,到这里之后,他的政令刑法、赏赐处罚,都还是像在自己国内一样。高句丽夺走冯弘的侍从,把冯王仁扣为人质。冯弘对此十分气愤怨恨,计划奔走到南边去。但是,向南的路对他来说已经只有海了,不管是营口的渤海湾还是大连的渤海海峡,距南面的今山东烟台和威海都有一段海的距离。
太武帝向高句丽征索冯弘,高句丽就在北丰把冯弘及其子孙十多人都杀了。冯弘幸存下来的几个儿子各奔东西,其中一支有300人,于437年受命在冯业的统领下,从海边登船逃难,浮海万里,投奔南方当时与北魏为敌的刘宋王朝。这就是历史上的“北燕南渡”。今天的人们不知道冯业统领下的那些鲜卑化了的汉人,经历了场怎样的漂浮,只知道他们一定是从今大连海域出发的,并因遇风暴,最终于今广东新会登岸。
今新会地战国时为百越地,秦、汉属南海郡。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在今司前镇河村一带置平夷县,属交州南海郡。今新会地设行政区(置县),自此始。晋太康元年(280年),更名新夷县,属广州南海郡。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割南海、新宁两郡地立新会郡,郡治盆允,辖6个县。“新会”,以新建6县会合成郡而得名,从此沿用。元嘉十二年(435年),新会郡辖县增至12个,郡境“北枕皂幕,南迄溟海,西起恩平之得行都,东包香山之古镇黄梁”,即含今江门市区、台山、斗门全境及珠海、中山、顺德、开平、恩平、鹤山的部分地方,面积8000多平方千米。
南朝宋朝廷任命冯业为罗州刺史,册封怀化县侯,定居新会,成为岭南冯氏家族开山始祖。冯融即冯业之孙,他用中原汉族的文化意识开导南越族,使人民安居乐业,也促成了其子冯宝与当地越族冼氏结亲。人的路就是这样的,陆路走不通了走海路,而走再远的海路也会回到陆路上来。经过了这样一段行程,冯业、冯融、冯宝的身上虽然看不到冯弘的那番血雨腥风,但一定还有着鲜卑人的影子。
公元535年,因为冯宝与冼夫人的结合,分明将先进的北方汉文明带入当时尚属烟瘴之地的荒僻岭南,他们一起教民耕织,使汉文明深入岭南地区,带动了这一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过去的贫困之地,财富日聚、人丁兴旺。。同时,他们的联姻,使势单力孤的北燕王室与闻名岭南的冼氏家族形成北南结合的强大政治联盟,开创了汉俚民族发展的里程碑。
冯冼联婚后,冯宝作为一郡的行政长官,除了继续治理好高凉郡外,还抽空给俚人为办理词讼,传播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用铁器农具代替落后的刀耕火种,帮助人民兴修水利,用牛耕田。积极推行先进的汉文明,使高凉地区的俚人社会,风气大为改变。过去那种“好相攻击”“侵掠旁郡”的野蛮恶习逐渐消失,代之以“乐樵苏而不罹锋镝”的安定局面。
冼夫人则约束本族,让他们依从“民礼”,她每次同冯宝一起解决诉讼问题,首领中有犯法的,即使是亲族,也没有使其逃逸的。从此以后,政令有序,人们不敢违抗。在对待汉文化上,她积极支持汉官“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的措施,在粤西也“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鼓励越人学习汉语、汉字,学习汉人带来的知识,并传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以改变南越人“不知礼则”“不闲典训”的状况。
通过两人的一起努力,推广汉人的文化和伦理道德,汉文化逐渐成为了古越人主体性文化。同时,他们顺应分久必合的历史潮流,坚持民族团结,致力维护国家统一。冼夫人助夫君,率儿孙,抚境平叛,治乱安民,受到梁陈隋三朝帝王的褒奖,被隋文帝封为谯国夫人,准开谯国夫人幕府,权高位重,威服四方。
至于海南岛,据白雄奋等编撰《冼夫人文化全书 》第2卷记述,自建置崖州后,移居而来的汉人从以前的2万人激增至7万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09月)。冼夫人被民间尊奉为“岭南圣母”、“圣母娘娘”、“天南圣母”(俗称“洗太亚婆”)、“南海保护神”、“清福夫人”、“懿美夫人”、“正顺夫人”、“梁沙婆”、“儋耳婆”、“爱神” 等。历代为奉祀她而修建的冼太庙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广东到广西多处,乃至东南亚国家,仅高州境内就有冼太庙200多座(《冼夫人:巾帼英雄第一人》海南日报,2015-01-012)。
这些庙宇,有的直称冼夫人庙,有的则称宁济庙、柔惠庙、慈佑庙等。吴川市还有一条洗庙街。在电白、高州等多个县(市)还有冼夫人墓及冼夫人驻军、练兵的遗迹。海南岛许多地方还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二日举行“闹军坡”活动来纪念冼夫人。
胡编乱造
高力士即是岭南冯氏后裔
有胡说八道嫌疑
好家伙 我竟然想到了冯白驹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