惋惜!16岁奥赛选手坠楼去世,生前大喊妈妈救我,父亲祭文争议大

图图聊武器啊 2025-04-08 14:45:11

文|翎谕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4月7日,网上疯传的一则讣告,让网友炸开了锅。

年仅16岁,获得奥赛银牌的于行健,于4月1日坠楼身亡。

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疼,救我。”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外人嘴里温柔、真诚、人品好的男孩,

在自己父亲的祭文,却成了满身戾气的“魔丸”。

一个父亲为什么要抹黑已经去世的儿子?

又是什么让这个拥有无限未来的少年走上绝路?

坠楼去世

别人眼里的天之骄子,这样的标签也许对于一个16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于行健同学今年16岁,在沈阳某所重点高中就读。

还有4个月就迎来他17岁的生日,也马上迎来自己的高三。

但是他却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真的是很让人惋惜。

根据讣告内容,可以大致了解于行健同学去世的过程。

事情发生在4月的第一天,本该是上学的时间。

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于同学并没有去上学,而是走上了楼顶。

虽然于同学被送去抢走,但是最后还是不幸地,没有挽留住他的性命。

最后的时间父母陪伴在他的身旁,但是于同学的身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忍不住嘴里喊出“妈妈,我疼,救我”。

这一句话让人听了真揪心,不管坠楼前他做了什么决定。

但是在生命的最后他还是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的。

他当时是多么渴望母亲能救救他,再给他一次生命,可惜生命只有一次。

于同学生前是十分优秀的,是学校的奥赛选手,多次获得大奖。

从学校的公众号上能查到于同学的不少奖项。

比如23年的北京举行的一场全国大赛中,于同学获得了其中一个项目的金奖。

该比赛总分为500分,于同学仅差3分就得到了满分,可见是多么的优秀。

在去年的奥赛中,还是高一的于同学的两项成绩都非常不错。

入选了到省队,在标注那栏写的还是“A”,最后在全国大赛中得到了银牌。

然而在今年于同学的成绩似乎不太理想。

在竞赛中虽然是第十名,但很明显和前面的同学成绩差距还是有点大的。

和第一名直接差了300多分。

而且这次入选省队只取前7名,于同学是无缘了。

因此有网友猜测是不是因为成绩下滑。

对于同学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是抑郁症,这才导致他走向了极端。

在讣告里给出的原因也是“个人压力”。

一位了解信息奥赛的网友也透露。

和其他奥赛不同,信息学比赛中即使你有非常强的实力。

但是只要出现一点失误,很可能导致正常成绩的失败,所以压力很大。

另外一位网友则表示,于同学能拿到信息学奥赛的银奖。

说明他的实力已经是非常强了,是很多竞赛生无法企及的高度。

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压力可想而知。

而于同学不仅学习好,人品也非常好。

一位自称是知情人的化学老师透露了不少关于于同学的信息。

她表示于同学和其他同学相处是没问题的。

而且也没有升学的压力,因为于同学已经被保送了。

很可能是心理上的问题,就在出事前几天,于同学还曾在教室哭泣。

这一点在于同学父亲的祭文中也得到了印证。

表示儿子生前的确是感到不快乐。

然而父亲的祭文中说的一些内容却引起了争议。

父亲祭文惹争议

这份祭文是从网上流传出来的,是发在一个聊天群里的。

根据群名推测,很可能是于同学班级的聊天群。

从祭文中可以看的出来于同学从小就展露出了与众不同,非常聪明。

甚至看到一些题目,不需要计算,就能直接给出答案。

起初父亲还能辅导于同学,这段时光是非常快乐的。

然而随着于同学的长大,他越来越聪明。

父亲已经跟不上,也不能再继续做辅导了。

除了学习好之外,于同学很听话,也很乖巧,还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曾在看到乞讨的孩子时,忍不住哭泣。

这些优良的品质,让他的父母感到很幸运和欣慰。

还把自己的儿子形容成了“灵童”。

在最近几年,于同学的一切发生了改变。

原本快乐的他不再快乐了,曾经喜欢做的事情也变得不喜欢了。

这其中就有学习这件事,但是于同学却为了父母一直坚持。

对于为什么产生这种变化,于同学的父亲也在祭文中表述了。

在他的描述中似乎展现出了于同学不为人知的一面。

那就是于同学还会表现得像“魔丸”一样。

因为太聪明了,于同学看待世界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这导致他“看不起这个世界”。

总是觉得自己不属于现在的世界,所以想去挑战这个世界。

于同学的父亲把儿子的这种想法,称之为“戾气”。

有了戾气的儿子就像一位“暴君”,甚至开始伤害自己的家人。

虽然于同学的父亲没说儿子具体做了什么。

但是那句“粗鲁地对待最爱你的妈妈”似乎透露出。

于同学可能对母亲做过某些过分的行为。

但是父母一直在包容他,却无法改变他。

对于于同学的去世,于同学的父亲说自己和妻子都很悲痛和舍不得。

但是似乎也早有预料了,因为儿子曾经多次暗示他。

一个16岁的少年做出这样的选择,许多网友都为之感到痛心。

开始反思不该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对学习就不要过于强求。

还有的网友觉得最大的问题在父母身上。

觉得从于同学父亲的祭文里,感受到的不是心痛而是冷酷。

里面的用一些词根本不像是一个父亲说儿子的,更像是在推卸责任。

儿子变成这样是因为儿子本身有问题,跟他们没多大关系。

对这一点,有网友表示自己从讣告中看出来。

这个父亲对孩子的期望很大,让于同学失去了该有的快乐。

还不能理解于同学,简单地把于同学的不正常行为归咎到于同学的聪明。

这才导致于同学想不开。

不过也有网友理解于同学父母的,因为她有类似的经历。

觉得于同学父母虽然悲痛,但是已经有了预料,才能写出这样的祭文。

小结

于行健的离去,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更是一面沉重的镜子。

当“优秀”成为唯一的标尺,当父母的期待变成无形的枷锁。

那些看似耀眼的孩子,或许正孤独地站在悬崖边缘。

比起“天之骄子”的标签,他们更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允许脆弱。

参考信息

公众号“东北育才学科特长发展中心”

0 阅读:0

图图聊武器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