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国低头?硬气还没24小时,欧盟:暂缓对美加税反制‌‌​

图图聊武器啊 2025-04-13 15:32:35

4月9日,欧盟以26:1的投票结果,决定对美国的“对等关税”实施反制措施。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欧盟的强硬姿态仅维持了不到24小时。

在美国选择退步之后,欧盟迅速宣布暂停对美反制。

昙花一现的强硬姿态

在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反应各不相同。

中国没有妥协,率先采取了强力反制行动,针对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宣布了同等幅度的反击措施。

随后欧盟在28个成员国近乎一致的投票支持下,准备对美国进行关税反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此前曾态度坚决地表示,欧盟将以“实力地位”出发与美国谈判,必要时将实施“强有力的报复”。

所以这次欧盟拟定的报复性关税清单覆盖范围很全面,从农产品到工业制品,初步估算涉及贸易规模或将突破200亿欧元大关。

这些措施原定于4月15日起开始实施,主要针对美国的钢铝关税政策,然而欧盟的强硬立场维持时间极短。

特朗普政府在看到市场剧烈波动后,突然宣布政策大转向:暂缓对除中国外的大多数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在接下来的90天内,只保留10%的基准关税。

这一声明一出,国际市场快速拉升,美国股市大幅反弹,欧盟也紧跟着选择低头,冯德莱恩宣布暂缓实施报复性关税,并称希望"给谈判一个机会"。

经济依存与政治现实

欧盟的迅速让步并非完全出人意料,因为从根本上说,欧盟与美国之间的经济依存度极高,双方日均商品和服务贸易额就高达27亿欧元。

在能源方面,欧盟45%的天然气来源于美国,为了绿色能源的转型,还需要继续加购,这种结构性依附使得欧盟在贸易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而且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想要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的,有法国总统马克龙,他曾提出战略自主目标。

而作为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其支柱产业与美国市场形成了深度捆绑。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该国三大车企约20%的全球销量依赖北美市场,这种结构性依赖使得柏林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不得不格外谨慎。

加上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能源供应出现危机,进一步削弱了欧盟的经济独立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很难以维持长期对抗美国的立场,尤其是在美国释放缓和信号的情况下。

不过欧盟并非完全屈服,冯德莱恩明确警告:若谈判未达预期,我们的反制措施将立即生效,并补充“所有选项仍保留在谈判桌上”。

与欧盟的态度转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面对美国加征关税时展现出了坚定立场。

中国的坚定立场

面对美国的高压政策,中国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反制措施。除了对美商品加征同等幅度的关税外,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非关税措施。

包括将11家美国公司列入了不可靠实体名单;以及将另外16家美国公司列入了出口管制名单;并宣布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中国的反制能力源自其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

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均可内部循环,这一特点使中国在贸易战中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回旋空间。

同时中国还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国际合作,强化与俄罗斯等国家的经贸关系,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尽管面临压力,中国有决心和能力坚持自己的立场。

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大棒”,不仅仅是增加税收,更希望以此重塑全球贸易版图,最终形成一个以美国利益为轴心的新型经贸体系。

这种强权贸易政策实质上是要将“美国优先”原则制度化为全球贸易的新常态。

在这一过程中,很明显各个国家反应不太一样。基本上只要是美国的盟友,或者对抗能力不行的国家,都选择迅速让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承诺,以色列将放弃贸易壁垒,消除对美贸易顺差,从而换取美国的关税豁免。

即使有国家不想让步,但是也是想先和美国谈谈,但是欧盟的立场则更为复杂,一方面欧盟希望通过谈判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另一方面,欧盟也在寻求增强自身的战略自主性。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中国保持了战略定力,既不轻易妥协,也不盲目对抗,而是根据自身实力和国际环境,灵活调整策略。

因为中国打出这个多组合拳的目的是,想告诉美国谈是可以的,但是是有原则的谈,最终的目的还是想维护更为公平的贸易环境。

总结

欧盟从最初的强硬反制到迅速转向暂停措施,再次印证了国际贸易关系的复杂性。

世界经贸版图正经历着构造性转变,主要经济体间的战略角力,不断重塑着国际商业规则。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坚持原则、理性应对。

但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贸易体系,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

参考资料

财联社,2025-04-10,《欧盟暂缓对美关税反制措施!冯德莱恩:后续可能还会继续实施》

财联社,2025-04-10,《特朗普关税重压下 欧盟考虑购买更多美国天然气》

0 阅读:0

图图聊武器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