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状元普法丨被执行人名下哪些财产可以被扣划?

讼状元 2025-02-06 12:15:45

案件一旦进入执行阶段,人民法院会立即利用“总对总”和“点对点”两大查控系统,深入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同时,法院还会仔细分析申请人及其委托律师提供的财产线索,确认属于被执行人的财产后,均将纳入执行范畴。基于法律规定与丰富的案件处理经验,以下是被执行人常见的可执行财产类型,供读者参考:

一、银行存款

执行程序启动后,法院首要措施便是查询并冻结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存款。若发现账户中有余额,法院将迅速冻结并划拨,用以清偿被执行人对申请人的债务。

二、微信与支付宝余额

随着网络支付的普及,微信和支付宝已成为人们常用的支付方式。因此,执行法院也会通过线上途径,查询并处理被执行人在这些平台上的余额。一旦确认有资金,法院将与相关机构对接,划拨余额用于案件执行。

三、薪资、奖金及津贴

被执行人的薪资、奖金及津贴等收入,同样属于可执行财产。若被执行人有固定工作,申请人可申请法院向被执行人单位发送协助执行函,要求其协助划拨被执行人的收入。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家属基本生活费用的前提下,剩余款项将直接划拨至法院指定账户。

四、动产如车辆、机器设备

被执行人名下的动产,如车辆、机器设备等,也是执行的重点对象。法院可通过车管所等机构查询被执行人的车辆登记情况,并结合现场调查了解其动产状况。随后,法院可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并对这些动产进行评估、拍卖,所得款项用于案件执行。

五、理财产品与保险

被执行人在银行或第三方机构购买的理财产品,以及非专属性的保险(如商业保险、理财型保险),均属于可执行财产。法院一旦发现这些财产,将依法进行强制处理,如退保并提取保单现金价值等,用以清偿债务。

六、不动产如住房、商铺

当被执行人名下缺乏可执行现金时,法院会考虑对其不动产进行拍卖。这些不动产通常包括住房或商铺。在拍卖前,法院会确定财产的处置参考价,并启动拍卖程序。所得款项将用于清偿申请人的债务。

七、养老金

养老金作为被执行人在第三方机构的固定收入,同样属于可执行财产。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法院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基本生活费用的前提下,有权冻结、划拨养老金用于案件执行。

以上就是本期讼状元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被执行人名下哪些财产可以被扣划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者对法律维权有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