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混战,袁术为何敢率先称帝?他真的不怕引起公愤吗?

爱喜扬扬 2025-01-20 12:21:17

公元197年的时候,袁术冷不丁地在寿春对外宣称,他要正式登基称帝啦。这一消息一经传出,刹那间,整个天下就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巨石一般,顿时一片哗然,各方都为之震惊不已。

需明确的是,在过往那几年间,整个天下已然乱成一团,犹如一锅煮沸的粥。彼时的汉献帝,实际上早就被众人视作泥菩萨一般,根本没人会真正将其放在心上。可即便处于这样的状况,却依旧没有哪个人胆敢公然称帝。

即便是曾经把天下搅得大乱的董卓,此人张狂到连皇帝的废立都能随心所欲地去做,可即便如此,他自始至终却都没胆量去称帝。

显然,袁术率先称帝这一行为打破了这个平衡。

在历史的长河中,袁术称帝这一举措,后世绝大多数历史爱好者皆认为是步臭棋。他们普遍觉得,如曹操那般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方才是最为正确的抉择。

后世不少人认为,袁术率先称帝的举动,无疑等同于自寻死路。那他为何敢称帝呢?并非因其自身实力强劲,而是由于机缘巧合的缘故,让他得到了那枚传国玉玺。

事实上,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历史中真实的袁术压根就并非是那种昏庸无能之人。至于他敢于称帝这事儿,传国玉玺所起的作用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罢了。其主要缘由呢,说到底还是袁术对自身所具备的实力有着十足的信心。

在巅峰之际,袁术可是相当有势力,其掌控着足足十一个郡的地盘呢,所占地域横跨三州,整个淮南都在他的掌握之下。单就凭借自身这份实力,放在当时的天下之中,那也是能够稳稳排入前两名的!而彼时,唯一实力比袁术还强的,正是他的亲兄长袁绍。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袁术心想,要是自己率先称帝的话,那便能够获取一个所谓的大义名分。随后,他又琢磨着,凭借着皇帝的身份,是能够得到袁绍支持的。要是袁绍真的支持了他,如此一来,袁家这两兄弟所拥有的地盘全部加起来,可就一下子差不多能接近半个天下啦。

因而,就处在当下这个情况的袁术而言,只要能够获取袁绍的支持,那么去实现改朝换代,进而创建起一个属于袁氏的王朝,这已然是触手可及的事情了。

令人惋惜的是,他怎么也没料到,后续袁绍不但不给予支持,竟然还站到了与之对立的一方。并且,他的称帝之举,不但招来了周边其他割据势力的各路枭雄群起而攻之,还引发了自身麾下的叛乱,最终致使其称帝以失败告终。

若想切实明白当时袁术究竟为何敢径直称帝,或许我们能够从袁术攻略地盘的具体经过来谈起。

公元189年,董卓进入京城,袁绍与袁术见状,赶忙逃离京城去往关东组建联军。彼时的袁术径直逃至南阳郡,刚一落脚,便在当地大肆横征暴敛,通过这种方式来募集军队。

袁术所拥有的第一块地盘乃是南阳郡。

东汉时期,南阳郡颇为特殊。要知道光武帝刘秀便是在此地起家的,正因为如此,在东汉开国之际,有众多开国功臣,他们的老家都是南阳郡呢。

当这批开国功臣成功上位以后,必然会凭借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去为他们的老家南阳郡谋取一些好处。如此一来,发展到后来,南阳郡无论是在人口数量上,还是在地域面积上,都渐渐演变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如同“怪胎”般超大的存在了。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南阳郡有着“天下第一大郡”的称号呢!单从面积方面来讲,一个南阳郡,差不多能抵得上大半个兖州啦。就拿曹操来说吧,在他平定“张邈之叛”之前,所实际掌控的范围仅仅是半个兖州罢了,这可比南阳郡要小呢。

毋庸置疑,在当时那个情形下,袁术所控制的范围仅仅只是南阳郡的一部分罢了,根本就未曾将整个南阳郡都掌控在手中。要知道,依据东汉时期的行政区域划分情况来看,南阳郡的西北角可是能一路延伸至关中地区的,并且还直接与蓝田县相互接壤呢。

设想一下,要是当时袁术真的完全掌控了整个南阳郡,那他压根儿就没必要去掺和关东联军那档子事儿。他大可以自行组建起一支军队来,接着亲自率领着这支队伍前往南阳郡的西北角。从那儿再往北走上不到百里的路程,就能够径直抵达长安城下啦。

总而言之,袁术掌控了大半个南阳郡后,便以此作为发展的根基,逐步拓展自己的地盘。从这之后一直到袁术称帝前夕,其扩张的过程,大体上能够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迎战董卓,并且攻略汝南。在此阶段,需直面董卓所带来的挑战,同时精心谋划、付诸行动对汝南展开攻略,从而推动整体局势向着既定目标发展,为后续阶段奠定相应基础。

在袁术刚到南阳郡没多久的时候,南方长沙郡太守孙坚便带兵来到了南阳。实际上,孙坚的到来,对袁术掌控南阳郡而言,是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的。毕竟孙坚才刚刚北上,就立刻将当时的荆州刺史以及南阳郡太守给解决掉了。

倘若那两人还在的话,袁术恐怕没办法径直接管南阳。可一旦这两人不在了,袁术便能依靠袁家的威望,再加上自身所担任的官职,快速地将南阳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在那之后,袁术便与孙坚展开了联手行动。孙坚承担起率领军队的职责,奔赴前线去与董卓展开激烈交战。与此同时,袁术的任务则是留驻在后方,全力为正在前线作战的孙坚提供各类所需的补给物资,以保障作战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在那段历史当中,众人耳熟能详的,基本都是孙坚于前线展开的那些精彩战斗场面。然而鲜有人察觉到的是,就在这同一时期,袁术可也没在那闲着呢,同样有着相关的举动,只是常常被人们给忽略掉了。

袁术可不单单是迅速接管了大半个南阳郡,他还将自己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拓展,把手伸向了与之相邻的汝南郡,企图在那里也占据一席之地,以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影响力。

瞧地图便可知,汝南郡与南阳是直接接壤的。尤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那时的整个东汉范围内,南阳堪称第一大郡,而汝南呢,那可是位列第二的大郡!这两大郡的规模在当时的东汉可是相当突出的呢。

换而言之,要是能够同时将汝南与南阳这两个郡都掌握在手中的话,那么袁术所拥有的地盘,大体上便和整个兖州的规模不相上下了。

史书对于袁术究竟是怎样控制汝南的,所记内容寥寥无几。但我们能够明确的是,后来袁术达成了自己的心愿,顺利地将整个汝南掌控在了手中。

就这样,在孙坚完成与董卓的战事,领兵再度返回之时,袁术差不多已经占据了两郡之地。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郡可不是一般的郡,它们恰恰分别是当时天底下面积排在第一和第二的大郡呢。

随着孙坚的归来,袁术的扩张之路随之迈入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被称作攻略豫州这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主要的任务以及行动方向等都是围绕着豫州展开,会针对豫州实施一系列相关的规划与举措,以达成在这一区域所设定的各种目标,此即所谓的攻略豫州阶段。

孙坚虽颇为强势,且作战能力出众。可即便如此,袁术之后凭借一系列政治手腕,依旧成功地对孙坚形成了制约,使得孙坚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能暂且听从袁术的安排,为其效力卖命了。

就这样,在孙坚返回之后,袁术便不得不去思索接下来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了。

接下来,应当朝着哪个方向去进行扩张呢?

南阳郡与汝南郡所处之地皆为四战之地。如此一来便表明,无论朝着哪一个方向去进行扩张,都是存在着相应的扩张空间的。

然而,在那个时候,所面临的战局状况,着实是让袁术觉得颇为棘手。彼时的局势发展,呈现出的种种态势,都给袁术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使其在应对之时,颇感为难呢。

首先得说明一下,在当时那个时候,袁术地盘的南方区域,荆州已然被刘表顺利接管过去了。如此一来的话,这袁术要是还想着去攻取荆州,那可就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啦。

倘若袁术选择向西扩张的话,其实存在两个途径。其一便是朝着西北方向拓展,径直去攻取洛阳。可关键在于,由于此前董卓迁都这一情况,彼时的洛阳差不多已空无一人,即便将其占领,实际意义也并不大。其二则是向西方以及西南方发起进攻,如此一来,袁术能够直接对汉中郡展开攻势。

可关键在于,彼时在汉中那一带,第三代天师张鲁已然是完全崛起了。在这种情形下,要是打算沿着汉水朝着上游进发,去和张鲁抢夺汉中这块地盘,那显然是颇具难度的。

如此一来,不管是朝着西方前行,还是往南方进发,所面临的压力皆是不小。相较之下,要是选择向东去拿下扬州,抑或是向北去攻占豫州,所承受的压力便会小上许多。而在这东取扬州与北取豫州二者之中,攻取豫州显然会更为轻松。毕竟汝南郡就位于豫州,袁家在豫州的影响力,相较于在其他地方那可要强得多了。

紧接着,袁术很快就做出了安排,他委派孙坚出任豫州刺史这一职务,意图让孙坚代替自己去对豫州展开一系列的攻占谋划等行动,以此来为自己扩充地盘、获取更多利益等。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彼时身处北方的袁绍,居然也在同一时间萌生出了这个念头。差不多就在袁术派遣孙坚朝着北方进发之际,袁绍同样派出了一人,前来出任豫州刺史一职。

在涉及到地盘利益的时候,哪怕是有着亲兄弟这样的关系,那也是没法轻易就罢休的。就这样,在之后没多久,双方之间便迅速爆发了一场名为“阳城之战”的争斗呢。

最终,阳城之战落下帷幕,取得胜利的是孙坚与袁术。这场战役到此为止,结局便是孙坚和袁术成为了获胜的一方,宣告了这场战事以他们二人的胜利画上了句号。

然而,经历了这场阳城之战后,袁术一方也由此看清了豫州局势的复杂程度。豫州总共设有六个郡国,在当下,这每一个郡当中,都存在着各不相同的势力,整体局面呈现出极为错综复杂的态势。

袁术在豫州经历一场战斗过后,最终仅仅是勉强占据了六郡国当中的陈国而已。至于想要再去攻占其余的地盘,那难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几乎是难如登天,很难再实现进一步的扩张了。

在那之后,袁术紧接着又做出了新的举动,他开始转变进军方向,朝着南面行进,其目的在于要和刘表展开一番争夺,目标正是荆州这块地盘,企图从刘表手中将荆州据为己有。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在襄阳阻击战当中,刘表一举将孙坚击败并致其战死。孙坚身亡之后,刘表紧接着就把荆州通往南阳郡的道路完全封锁住了,如此一来,袁术的粮道被彻底截断,刘表这一招坚壁清野玩得相当厉害。

就这样,孙坚这把利刃一失,短时间当中,袁术便没了再度进攻荆州的可能,只能暂且停下南下的脚步,将进攻荆州的计划暂时搁置起来。

到此为止,在袁术的统领之下,南阳郡、汝南郡还有陈国都被其暂时管控起来了,其势力范围一下子扩展到了三个郡之多。而在此之后,袁术继续谋求发展的进程,便迈入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进军兖州阶段。也就是说,到了这一阶段,其主要行动便是向着兖州进发,开启在兖州的一系列发展等相关事宜,这一阶段被明确地称作进军兖州阶段呢。

孙坚的突然战死,使得袁术无论是南下还是西进的计划,都一下子没了指望。在此情形之下,袁术接下来便打算转变策略,继续向北方进行扩张,他准备直接把汝南和陈国当作跳板,进而向兖州进军。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在那个时候,兖州已然处在曹操的掌控之下了。

随后,在公元193年这一整年里,袁术与曹操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兖州争夺战”。此役战况极为激烈,双方你来我往,接连不断地进行了一系列战役,战事呈现胶着且激烈的态势,这场争夺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然而到了最后,曹操的军事才能实在太过出众,在双方的较量当中,其展现出了超强的战斗力。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袁术尽管奋力抵抗,可终究还是难以与之抗衡,最终还是败在了曹操的手下。

然而,就在进军兖州遭遇失败之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袁术在东方进行的扩张行动,进展得格外顺利。

在东边的扬州一带,起初袁术是没怎么把这儿当回事儿的。但孙坚不幸战死后,袁术考虑到得安抚孙坚所留下的那些部众,于是便任命孙坚的小舅子吴景,让其担任了丹阳郡的太守一职,以此来稳定局面。

袁术起初本就没对吴景抱有多大期望,觉得他能取得的战果不会太显著。要知道在那时,扬州那块地方压根就不在袁术的管控范围之内,所以他心里也明白,能指望吴景做出多大成绩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吴景所带领的那批孙坚旧部,其战斗力之强悍远远超出了预料。没曾想,在此之后,他们居然实实在在地在丹阳郡扎下了根,并且将整个丹阳郡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袁术之所以开始逐渐转移战略目标,正是由于吴景取得了成功。

此前袁术选择北上,关键在于向东攻打扬州的话,其距离南阳郡太过遥远,让袁术有种力不从心之感,仿佛鞭长难以企及。但现今情况已变,吴景已然在扬州成功打开了局势,如此一来,便和之前大不相同了。

在与曹操的对战中吃了败仗后,袁术径直朝着东边撤去,曹操哪肯放过,一路紧追着对他展开攻击。就这样一路奔逃,直至退到了扬州的九江郡,袁术这才算是重新稳住阵脚,有了可以喘息立足之地。

其实在当时,九江郡那一边并没有完全处在袁术的掌控之下。

随着袁术朝着九江方向退去,自此便开启了袁术创业历程中的第四个阶段。

第四阶段的名称为经略徐杨。

在与曹操交战的往昔岁月里,袁术曾举荐了一位名叫陈瑀的人出任扬州牧。陈瑀呢,和袁家称得上是故交旧识。因而起初袁术满心觉得,只要陈瑀抵达扬州,便能够助力自己在那片土地上拓展疆域、壮大势力。

正由于这样的缘故,此前九江郡渐渐被陈瑀掌控住了。也正因如此,在袁术吃了败仗之后,便一步步朝着九江方向逃窜而去。

可谁能料到呢,就在袁术退到九江的时候,陈瑀居然一下子变了脸。彼时,陈瑀径直把城门关闭起来,任凭袁术怎样,都坚决不让他进入城中。

这下可把袁术给激怒了。

曹操我或许难以战胜,可你呢,难道我还对付不了吗?

随后,袁术便开始指挥军队展开强攻行动。面对袁术这般来势汹汹的攻势,陈瑀根本无力招架,没过多久就被彻底击垮,无奈之下只能逃往北方。待陈瑀一走,袁术便算是在九江郡暂时稳住了阵脚,扎下了根基。

之后,袁术再度派出人手,这次派的是孙坚的大侄子孙贲,让其去对九江郡内形形色色的势力进行清理整顿。在孙贲一番努力运作之下,历经诸多波折,最终成功地将整个九江彻底收入囊中,使其完全处于袁术的掌控之下。

可几乎就在同一时刻,由于袁术往东逃窜了,九江郡与南阳郡之间相隔的距离相对较远。并且在当时,南阳郡的周边皆是强敌环绕,形势颇为严峻。

于是,在袁术因距离遥远等因素而难以掌控之后,南阳郡没过多久便被其他势力给占据了。如此一来,袁术也就渐渐丧失了南阳郡这一块原本属于他的地盘。

到了此刻,袁术所能掌控的地区,仅仅剩下汝南、陈国、九江这几处了,另外还有吴景所控制着的丹阳。

在当时那个情形下,袁术若还打算进一步扩张势力范围,其实存在着两个可供选择的方向。其一是持续向北进军,对与扬州相毗邻的徐州发起进攻。其二呢,则是以九江以及丹阳作为根基,进而去攻掠占据整个扬州地区。

而在那时,袁术做出的选择是同时推进这两个方案。

袁术这边随后便出动主力部队,朝着徐州的方向挑起事端。无巧不成书,就在同一时段,曹操也跟徐州的陶谦起了冲突,双方大打出手。再后来,陶谦因病离世,还把徐州这块地方交到了刘备的手中。

如此绝佳的机会摆在眼前,袁术怎会轻易放过呢?所以没过多久,他便与刘备展开了较量。关于双方此次交手的情况,在史书当中有着颇为详尽的记载。而且在此期间,还出现了吕布进入徐州、辕门射戟等一系列故事。

总而言之,到了最后,豫州的沛郡被袁术从刘备手中给夺走了。并且,袁术还趁着吕布和刘备发生争斗的时机,把徐州的广陵以及下邳也一并夺取到了自己手中。

到此为止,汝南、陈国、九江、丹阳、沛郡、广陵、下邳这七个郡已然被袁术所掌控!淮南地区的大半部分,差不多都已经被他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当中了。

然而袁术怎么也没料到,差不多就在他与刘备、吕布拼得你死我活的当口,孙坚的长子孙策,居然给了他一份大大的惊喜。

孙坚不幸战死后,孙策先是返回家乡,恭恭敬敬地为父亲守孝,这一守便是一年。守孝期满后,孙策再度出山。他前往袁术处,经过一番周旋,成功从袁术手中讨要回孙坚生前所属的一部分军队。随后,孙策便凭借着这些兵力,朝着扬州一带开启了扩张之路。

袁术起初并未指望孙策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收益。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孙策打起仗来极为厉害。在之后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孙策就与他的舅舅吴景相互配合,接连拿下了扬州的庐江、吴郡、会稽、豫章这四个郡。

到此为止,袁术已然顺利占据了十一个郡。并且,在豫州这边,袁术依旧在积极地对豫州的颍川郡展开争夺,同时也没放弃去重新夺回之前自己所丢失掉的南阳郡。

袁家所掌控的地盘涵盖了足足十一个郡,这规模可都快赶得上两个州那般大啦!要是再算上袁绍所占据的那部分地盘的话,在这个时候,整个袁家能够实实在在把控住的地盘面积,一下子就超过了六个州呢。

正是在如此这般的背景之下,袁术着手思索起称帝这件事情来。

在袁术心里,他觉得只要自己一称帝,那么在名义上就能提前将大义握在手中。并且他认为,自己称帝之后,袁绍那边也会向他低头,会和他携手灭掉刘备、曹操、吕布这些势力。要是真出现这样的局面,接下来袁家可就直接掌控大半壁江山了,那时候天下必然就归袁家所有啦!

因此,说到底,袁术之所以敢于称帝,其根本缘由就在于他所占据的地盘以及自身具备的实力。正是有了一定的地盘作为根基,再加上拥有相应的实力作支撑,这才让袁术生出了称帝的野心,进而付诸行动去称帝。

袁术怎么也没料到,自己称帝后,袁绍不但不给予支持,竟然还出兵来反对他。并且,其麾下的孙家居然突然叛变,一下子就带走了他五个郡。至于吕布、曹操、刘备以及叛变的孙策,更是为了争得一个名分,毫不犹豫地出兵与他拼个你死我活!

袁术后来之所以会兵败如山倒,正是因为这接二连三出现的误判啊。一系列的误判情况相继发生,最终致使袁术在军事等方面遭遇惨败,局面急转直下,就如同大山崩塌一般,形势变得极为糟糕,而根源便是那一连串的误判。

不可否认的是,处于巅峰时期的袁术,实力确实极为强大。那时候的他,在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强劲的态势,真的是不容小觑,其强大程度着实令人惊叹呢。

倘若孙策未选择独立,并且还能得到袁绍的支持,只要这两项前提得以满足,那么后续的发展很可能就是,袁术一旦称帝,便有极大的概率成功统一天下,进而重新建立起一个崭新的朝代了。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