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和籴法为什么会饱受争议?它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轻缣羽素练 2023-06-11 23:08:52

和籴法其实就是当粮食收成很好或者某些地方粮食很多的时候,国家会用比市场价低的钱买下一些粮食,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防止有些年份粮食不够吃,人们挨饿。 这个方法听起来很不错,但是实际上却有很多弊端和争议,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和籴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为了备战匈奴,汉武帝下令在边境地区收购粮食,以供军队使用。这个做法在后来的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实行,但是也遭到了粮食生产者和商人的抵制。为什么呢?因为政府收购的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格,而且有时候还会用一些劣质的货币或者物品来支付,比如纸币、官告、度牒等等。

这样一来,农民和商人就会觉得自己被剥削了,不愿意卖粮食给政府。有些人甚至会藏匿粮食或者转运到其他地方去卖,造成粮食市场的混乱。

和籴法最盛行的时期是宋朝,因为宋朝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军事薄弱的国家,所以对粮食的需求非常大。宋朝政府用各种方式来收购民间的粮食,比如博籴、便籴、结籴、寄籴、表籴、兑籴等等。这些方式有些是自愿的,有些是强制的。比如博籴就是官府在指定地点招徕富豪商人出售粮草,而宋朝政府还用印刷的纸币(会子)强制采购民间的粮食,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和籴法对宋朝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它确实起到了调节粮食供需、防止饥荒、支持军事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也给民间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痛苦。因为官府收购的价格太低,而且还会用各种手段来克扣、加税、贪污、勒索,导致农民和商人的利益受损。有些地方的和籴额甚至超过了税粮额,比如常熟县(今属江苏)秋税为七万余石,而和籴额却多至三十万石,少亦不下十四五万石。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就会弃业流亡,或者反抗官府,造成社会的动荡。

和籴法在辽、金、元等其他朝代也有实行,但是规模和影响都不如宋朝那么大。到了明、清两代,和籴法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常平仓制度。常平仓是指官府在各地设立的储存粮食的仓库,用来平抑粮价、赈济灾民、供应军需。常平仓中的粮食有一部分也是从民间收购的,但是不像和籴法那样强制性和频繁性,而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节。常平仓制度相对于和籴法来说,更加合理和有效,也更加体现了政府的仁政。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和籴法是一个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政府对粮食问题的重视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和弊端,给民间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伤害。和籴法的兴衰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变迁。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尊重农民和商人的利益,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粮食市场机制。

0 阅读:40

轻缣羽素练

简介:轻缣素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