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建中医药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中医人才的,是继承与发扬传统中医技术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可是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吗?我们古代几千年没有中医药大学,可是中医人才却代代辈出,从汉代“医圣”张仲景到隋代“辨析病因第一人”写成《诸病源候论》的巢元方;从唐代的“药王”孙思邈到宋代扁鹊医派的传人,发明的麻醉方药,是中医唯一流传至今的麻醉方法,被认为是中医麻醉学的始祖的窦材;从“金元四大家”到明代开创温补学派的张景岳;从清代温病学派的叶天士、吴鞠通到民国时期的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张锡纯,再到“京城四大名医”等等。我们哪一代没有名医?我们哪一代不是中医人才辈出?现在有了中医药大学,虽然所谓的中医专家、教授满天飞,可是能用中医看病的又有几人?

我们来看现在中医药大学的教育现状吧。现在振兴中医成了一项国策,可是人才匮乏,欲兴乏力。表面上来,中国有中医药大学几十所,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有10万之多,几十年下来,也应该有几百万了吧,可事实上,今天真正从事中医行业的人只有80万,而能够临床的只有30万,而水平不错的恐怕只有3万。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医药大学一直都没有培养出多少合格的人才。
旧时一位中医郎中被老百姓接受并认可基本上都是靠口碑。他们一般是先给亲戚朋友、左邻右里看小病,效果不错,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医学水平,接着就有人找看疑难杂症,慢慢地医名传播,由近及远,由本村本地传播到外乡外地,最终成为有口皆碑的老中医。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看一个医生的本事,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他治病的疗效。

国医大师裘沛然曾公开说过:“国内中医院校培养不出来合格的中医,培养出来的简直就是废品,连庸医的水平都达不到;庸医也懂一些中医的汤药方剂的。可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中医的理法方药根本不懂,这是中医教育很大的失败,中医教育已走入歧途。”
全国著名老中医李今庸说:“中医药学的生命是临床疗效。一些人以牺牲中医临床疗效为代价,来换取对中医药学发展毫无裨益的动物实验结果,培养的博士生不能用中医思路看病,因而不愿看病,还名之曰‘研究型人才’。”目前学院制的西化教育,被九旬高龄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指为一只“病鸡”,“病鸡如何能生出健康的鸡蛋?中医教育就是这只母鸡,不中不西,怎能培养出纯正的中医接班人呢?”
广东省中医院的一位师承弟子难过地说:“前些日子,别人委托我看了一些博士生答辩的论文,我说不出话来。我只能说这些毕业出来的博士没有几个能看病的。这是铁一样的现实!中医的教育是失败的。”
国医大师张灿玾教授也曾痛苦地说:“我们这些老中医私下里在一起聊天时常说:‘我们是一代完人’,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代完蛋的人。”过去几千年来,中医的培养主要是师承和自学,虽然没有专业化的培训,但代代出名医,朝朝有发展。而现在中医开始采用大学模式来培养中医,中医则是一代不如一代。

中医在现代的院校教育,本意是好的,我们多数人对于它的期望也很高,渴望借此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医师,熟练灵活的运用中医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但实际上来看,这个期望过于理想了,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表示,中医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甚至是寒窗苦读了十余年的博士生,还是未能入中医的门,不会看病,那么中医现代化的教育到底失败在哪?其实,院校时期的理论教育,还是使得学生知道了阴阳五行、藏府经络,知道了四诊方法,知道了将近十种的辨证理论,知道了常用中药的作用和历代经典方剂等知识的,这些也是中医人成长的必备基础之一,这类中医学术框架的通识教育,是可以大规模复制的。所以说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医院校的教育还是起到了普及作用的。

那么为何说院校式的毕业生,十年寒窗却百无一用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不管中医学士、还是中医硕士甚至是中医博士,他们中间,会利用正统中医技术来看病的人,寥寥无几。因此也有一种说法叫做:民间中医看不起中医博士,虽然高学历的中医毕业生,可以在学术、科研上更有发展,但中医归根结底,还是一门看病的技术。
从中医本身的人才成长机制来讲,就决定了现代通行的院校教育模式,无法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师,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不过一旦到了临床实践上,就不行了。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表示,完成了通识教育后,只是具备了理论基础,和真正的临床还有很大的距离,而这两者之间的鸿沟之大,超乎想象。
中医是最注重实践加理论的,不是实验室里搞出来的!中医要用中医的方法培养中医,用中医来管理培养中医,而不是用西医来管理中医,培养中医的
中医必须是文盲,最好不要上学,尤其不能上大学,更不能上中医药大学😂是这个逻辑吧?
靠技艺封锁丶企图一招吃遍天下的传承,中医必亡。必须如50年代那样,献医献技献方而由国家购买,而后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光大。
不是中医药大学不行,是课程设计有问题,建国后,伟人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创建八所中医药大学,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全国各地村村有赤脚医生,这些举措为百姓看上病做出很大贡献,部队里支部建在连上,这些方式方法,依然有用
把中医药诺出医保,因为中医治未病,挪出医保既可以专心给没病的人看病,又可以省出医保基金给真正有病的人使用!
没有哪种医学是完美的!过敏性疾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脾胃疾病,慢性疾病,非器官性疾病,西医药治疗方式大多以抑制缓解症状,让人长期服药为主,各种副作用及并发症,套娃式坑钱!看众得分清治疗症状和治病根本,拖到最后严重了,不是割一刀的事儿,人财两空啊!各位,身体才是最根本的,身体好,百病消……小病别拖到后期,用中医的理论“治末病”,防范于未然!如果已经得了大病重症请去正规医院,中医也不是全能的,科技医疗对于急症,生物病毒类,重症吊命等还是不错的……祝各位用好各种优势的医疗技术,长命一百二十岁[哈哈笑]!
中医是不可以量产的!从小培养,还要看天赋。
又多一个汉奸!
所谓中医药大学其实就是殖民西医毁灭中医的傀儡,因此要消灭的必须是其罪魁祸首殖民西医![得瑟]
中医最注重师徒制培养,用实践来培养,而不是坐在教室里灌输知识!!
中西医本都是救人为目的产物!现在看清了资本以利益做为目的欺压中医,是违背了人意是极为可怕的事!望有识志士世人警醒!政策改良!传承中医是重中之重![作揖][作揖][作揖]
让中医药院士现场诊治疾病,看看100个病人能看好几个。中医药治疗效果缺乏评价和监管。
改革中医药大学,中医才能更好发展 取消中医药大学是开人才培养制度倒车。培养效果不佳,是因为培养中医课程、制度不恰当。现代中医药大学培养人才是欧美医学培养模式,学习人体结构基础上学习药理和解刨,进而通过专科临床培养“专病医生”,这个模式是科室培养医生模式,是现代医院人体系统模式。这模式与中医传承要求有矛盾,中医医生培养要基于人体结构和中医名著,培养整体治疗观念的医生,是主体上不分“科室”,在中医头疼真不是治头,而是治其他。头疼只是个症状,不是个病。在现代医学头疼一定是治头。失眠现代医学给睡眠片吃麻痹神经来治疗,中医要调理脾胃或心肝来治疗,对癌中医要整体调整心肾肝肺胃的平衡关系,现代医就要局部手术加对症药物。人才培养,中医药大学是药学唱主角,不是医学为主,目前学术创新集中在新药新效的发掘,不是以培养高质量临床人才为最高使命。最后中医药大学培养临床人才,带教太少,明显比清末民国时期中医广传时缺少临床带教。这才是医疗人才成才少的核心问题。近代对中医有歧视,忽视了民间医学管理,中医必须官方化,确有专长应利益保护情况下,知识产权人应收编到国家大学去广泛传承而不能继续仅靠民间传承力量。
中医院校要先学西医那一套,然后再学中医!这样他就没办法真正用中医的理论指导治疗,可以说是学废了!说中西医结合,那是绝对没办法结合的!
说的挺实在的
说的太好了[点赞]
好是好,没用
中医大学里面的教师不会看病[呲牙笑][笑着哭]是文盲
西医理论来指导培养所谓中医,这种所谓中医跟西医一样愚蠢,缺少最基本的辨证思维能力
中医药大学教的是系统性的东西,师带徒教不了。中医学要想更好地发展,不仅要有大学教育,还要从娃娃抓起,在国民中从小就普及中医药学常识才行。
中医药大学90%学的都是现代医学的东西。
对对对,我就是喜欢巫医既蠢又坏的样子。
现在中医都是教条主义读死书,都是庸医。
内鬼一族。
[doge] 没必要。 [狗头] 换个正经中医的校长就行了。 [哭笑不得] 逼着中医学洋文? 不会给外国人治病就不算合格的中医了?[doge][doge] 岂不令人齿冷 。
中医没有西医那一套完整的检查流程赚钱快,发展中医动了太多人的蛋糕,所以发展中医,呵呵[得瑟]
中医药大学也没错,只是系统和理论要选好。
骗子这么嚣张吗?
名称是中医药大学,实际上把一个综合类的中医药给分拆成了零部件。
其实很多职业都不需要所谓的上过大学才能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