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又叫赤苏、白苏、香苏、苏叶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一般40~200cm,根深 15cm 左右,具有多个分枝,单叶对生,叶片呈宽卵形或卵圆形,绿紫、紫色或绿色,根据叶色可分为青紫苏、赤紫苏、皱叶紫苏等,花为白色、粉色或紫色。
“紫苏”这个颇具中华文化传统意蕴的称呼,听起来更像一位佳人的芳名,其实它只是一种很寻常的野蔬。

我国古代典籍很早就有关于紫苏的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智慧的古人已发掘出它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尔雅》里曾这样描述:“取新鲜紫苏的茎叶研汁煮粥,长服可令人体白生香。”这种功效对于普天下的爱美女性,莫不有着强大的诱惑力。可究竟有多少人试过,效果又如何,暂不得而知。但人们食用紫苏的习惯,却从秦汉年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本草纲目》记载,大宋仁宗皇帝曾昭示天下评定汤饮,结果是紫苏水第一。被翰林医官院定为“汤饮第一”,也就是说,紫苏茶在宋代因品种曾获得过最高殊荣。所以,才有元代诗人昊莱“向来暑殿评汤物,沉木紫苏闻第一”的诗句。
紫苏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卵形,叶面呈紫红色,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又名赤苏、红苏、皱紫苏等,其茎叶、种子皆可食用和药用。紫苏梗为紫苏的干燥茎,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紫苏子为其干燥成熟果实,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在清朝年间,诗人赵瑾叔便描述了紫苏叶和紫苏子的一些食疗功效。“舒畅无知是紫苏,制将葅食伴瓜瓠。叶能达表温中气,子可消痰定喘吁。”据《尔雅》记述:“取(紫苏鲜嫩茎叶)研汁煮粥,良,长服令人体白身香。”早在两千多年前,先民就把紫苏作为盛夏时节的一种养生保健的美食。
汉代《七发》赋中所说的“鲜鲤之鱠,秋黄之苏。”意思是以鲜鲤鱼制作鱼片时,搭配一些紫苏叶,美味至极。紫苏叶起到了提鲜、解腥的独特作用。中国自古就有食蟹的传统,餐桌上,螃蟹与紫苏叶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绝佳伴侣。螃蟹、河豚等河鲜味道鲜美,但是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毒素,搭配紫苏不仅升华了河鲜的美妙滋味,而且祛腥排毒,发挥一定的保健作用,使得美食者放下心来大快朵颐。现在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以芥末、紫苏叶等作为佐料蘸食的方法,其灵感应当源自于我国的汉唐时期。

它除了搭配生鱼片之外,紫苏在古代还可以制作熟水。熟水本义是与生水相对应,即烧开的水。宋、元之间,“熟水”意义为之一变,乃作为一类保健饮料的特称。宋元间以熟水为名的保健饮料有沉香熟水、丁香熟水、豆蔻熟水、紫苏熟水等。《事林广记》中记载:“前朝翰林院定熟水,以紫苏为上,沉香次之,麦门冬又次之。苏能下胸膈滞气,功效至大。”
明·宋诩《竹屿山房杂部》记载紫苏熟水的制法:“紫苏摘新叶阴干,用时隔纸火炙,作沸汤泡,蜜封,热饮。冷则伤人。”明·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的制法略有不同:“取叶火上隔纸烘焙,不可翻动。候香收起。每用以滚汤洗泡一次,倾去,将泡过紫苏入壶,倾入滚水,服之能宽胸导滞。”这两者相同之处是都要将紫苏叶隔纸烘焙令其出香,不同的是,前者要求沸水泡后“密封”,这样可能会有更多的挥发性成分留存在汤液里。后者则是直接开水冲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紫苏熟水不能放凉,需要热饮才能“宽胸导滞”,冷了就会伤人。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带叶嫩枝。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解鱼蟹毒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鱼蟹中毒等病症,对治疗冠心病和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紫苏的药用价值极高,中医认为其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理气宽中、解鱼蟹毒的功效。紫苏叶、紫苏梗和苏子均可入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紫苏叶性辛温,能发散风寒,对于风寒感冒所引起的咳嗽、流鼻涕、头痛、恶寒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紫苏梗则能行气和中、宽胸利膈、顺气安胎,用于治疗胸胁痞闷、腹胀胸痛、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苏子则长于降气消痰、平喘润肠,适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
咳喘痰多。本品性主降,长于降肺气,化痰涎,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用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痰多胸痞,甚则不能平卧之证,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若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厚朴等温肾化痰下气之品,如《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
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如紫苏麻仁粥(《济生方》)。
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用于胸闷、呕恶等症: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行气和胃:紫苏具有行气宽中的作用,对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胸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发现,紫苏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对于改善胃肠功能有显著作用。因此,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等患者,适量食用紫苏可获良效。解毒止呕:紫苏还有一定的解毒作用,特别是对于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引起的呕吐,紫苏能迅速缓解症状,帮助排毒。此外,紫苏对于妊娠呕吐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是孕妇安胎止呕的佳品。

紫苏不仅药用价值显著,还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嫩叶和嫩茎有独特的香气,可生食、做汤,茎叶可用来腌渍,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紫苏在烹饪鱼类时,能中和鱼的腥味,提升菜肴的风味。同时,紫苏叶还可用来泡茶,具有清热解暑、镇静神经、抗氧化抗炎、抗过敏等功效,是夏季消暑的理想饮品。
现代研究表明,紫苏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分为挥发油类、黄酮类、酚酸类、花色苷类、多糖类、三萜类、甾体类化合物等,由于不同生物活性物质及其成分组成广泛存在于紫苏叶中,使紫苏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紫苏叶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流感、抗过敏、抗氧化、抗抑郁、抗癌、解毒、镇静及镇痛等良好的疗效,能够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紫苏虽好,但因其味辛有发散的作用,久服散人真气,故气虚、表虚及脾虚者均是紫苏使用的证候禁忌。
在传统的养生观念中,紫苏被视为一种天然的养生佳品。它的多种功效和温和的特性,使其能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健康保驾护航。
好历害的药.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