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农本草经》中,有着这样一味神奇的中药,它有着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它便是羌活,它既是一种祛湿药,同时也是散寒药。说起羌活,其实在中医里还有另一味药物,跟它非常相似,那便是防风,不过,防风的药效要稍微逊色于羌活,但其功效会更稳定一些。
羌活药性辛、苦,温,归入体内肾经和膀胱经,当然,根据其不同的形状特征,在称呼上也有差异,一般情况下,羌活根茎粗壮,伸长呈现竹节形状,于是便有人称其“竹节羌”,不过,也有一些长得很像蚕,也被称为“蚕羌”,该药的功效有很多,既可以解表散寒,同时又能祛风除湿,缓解疼痛,常被医家划分在解表药下的辛温解表药中。

羌活为常用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于独活项下。直至唐代的《药性本草》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列,《本草纲目》 " 独活、羌活一类二种,西羌此为羌活,羌活需用紫色有蚕头鞭节者 " 按上述记载,羌活主产子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与现今的分布基本一致。
羌活味苦、辛、性温。具有散表寒去风湿,利关节之功效。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痛、风水浮 肿、痛肿疮毒等。
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水浮肿;疮疡肿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关于羌活的临床运用,主要有这2个方面。
一、风寒感冒
既然羌活是辛温解表的药物,那么对于治疗外感风寒病症,其效果肯定是很显著的。羌活辛温,辛温可以发散,而且此药气味雄烈,善于升散发表,有着较强的解表散寒、祛风胜湿以及止痛能力。
因此,对于外感风寒并且夹有湿证的患者来说,如果出现了恶寒发热,但肌表无汗、头部疼痛、颈部僵硬、肢体酸重较为严重等病症,那么均可以用此药来治疗和缓解。

羌活通常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解表的药物同用,最著名的药方,就要属张元素收录在《此事难知》中的九味羌活汤了,它有着发汗解表,兼清里热的作用。当然,在其他的医家医书中也收录着不少运用到本药的方剂,例如《内外伤辨惑论》中的羌活渗湿汤,将本药配伍独活、藁本、防风等药,用于治疗风湿在表所引起的头项强痛、腰背酸重以及一身尽痛等病症。
二、风寒湿痹
羌活的辛散药性,具有祛风的效果,而且苦味可以燥湿,性温能够散寒,有着较强的祛风湿、止痛的作用,经常会和其他的祛风药、止痛药配伍,治疗患者出现的风寒湿痹,肢节疼痛,所以,羌活还有另一个称号,即“退风使者”。
因为羌活善入足太阳膀胱经,因风寒湿邪侵袭所导致的关节疼痛、肩背酸痛,尤其是上半身疼痛症状,往往更为适用,经常会与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例如蠲痹汤,该方剂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经典药方。
如果患者因风寒、风湿而引发了头风痛,便可以使用羌活芎藁汤,该方剂将羌活和川芎、白芷、藁本等药物配伍,治疗头风痛病症。

虽然羌活的功效运用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但通过医家的不断研究,一些医者发现羌活的功效其实远不止如此,本药还能治疗水气肿,最著名的方子就是《世医得效方》中的川活散,仅仅只有羌活和莱菔子,但却可以很好地治疗此病症。
羌活药性雄烈,善升散发表,发散风寒功效强,所以有“风药之燥剂,风药之刚剂”之称,治疗表证,疗效非常好,而且相对于麻黄、桂枝来说不良偏性更少。所以从金元时期以来,古今医家皆常用羌活治疗表证,《本经逢原》称羌活为“非时感冒之仙药”。
由于羌活偏辛温,所以更适合于外感风寒之证,常配伍荆芥、防风、葛根、柴胡、前胡等药同用。且羌活有较好的祛湿止痛的功效,所以对于外感风寒夹湿且头身疼痛明显者最为适合,如名方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羌活经过适当配伍也能用于风热感冒的治疗。
好历害的发散.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