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夜好春随步暖,一年明月打头圆。
春节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元宵节的脚步已悄然临近。
元宵节是文人墨客笔下不可或缺的题材。
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温馨浪漫,情意绵绵。
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惊喜与释然,跃然纸上。
苏味道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万象更新,春意盎然。
这些诗词历经千年,至今读来依旧令人回味无穷。
分享三首苏轼的元宵节诗词,欣赏大文豪笔下的风情与浪漫。
【1】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1074年九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次年元宵节,望着寂寞清冷的密州,不由得想到了杭州的元宵节。
杭州的元宵夜,地上灯火通明,天上明月如霜,灯月交融,美不胜收。大街小巷人潮涌动,欢声笑语萦绕四周,充满诗意与浪漫的画卷映入眼帘。
富贵人家的帷帐内,乐声悠扬,香气缭绕,街道上干净整洁,策马而过,不见一丝尘土。
杭州的元宵节,犹如是浸在琥珀色琼浆里的梦境,是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而密州的元宵节,扑面而来的是“寂寞山城”的凛冽,使得自己也感觉衰老疲惫。
这里没有杭州宝马香车碾过的红尘,只有社鼓声声在原野中回荡,密州蝗旱肆虐,百姓在举行社祭,祈求丰收年。
夜晚灯火稀疏清冷,霜露降临,天空乌云低垂,好像即将有一场大雪来临。
望着那些虔诚祈祷的百姓,他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在苏轼的笔尖,流淌着对“瑞雪兆丰年”的期盼之情。
【2】
南乡子·宿州上元
宋·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老客。
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
此去淮南第一州。
1085年正月,苏轼途经宿州,与友人把酒言欢,吟诗作画,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元宵节。
宿州的早春,乍暖还寒,但人们还是跃跃欲试,争相来到城外赏春踏青。潇潇春雨如酥油一般,绵软细微,滴落到地上,随即就被大地吸收干净。
面对如此的美景,苏轼不禁驻足停留,流连忘返。杯中清润可口的美酒,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仰望夜空,月华如练,璀璨夺目的烟火,犹如点点繁星落入人间。看向远方,远山如黛,春水荡漾,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更显翠绿欲滴,让人赏心悦目。
苏轼感慨道:宿州有璀璨的灯火,有温暖人心的情感,不像遥远的白云乡那般冷清。此去淮南,这里无疑是第一流的州郡。
在苏轼笔下,宿州的元宵夜真的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经过“乌台诗案”的洗礼,苏轼总是以超然物外的心态去面对世事,他在风雨中找阳光,在平淡中寻滋味。
对于旷达洒脱的苏轼来说,目之所及皆风景,行之所至皆阳光。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听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磅礴,感受“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3】
上元侍宴
宋·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1093年元宵节,苏轼陪同皇帝观灯。
月色淡淡,星光稀疏,空中像是覆盖着一层轻纱。宏伟的宫殿在月光、星辉的映衬下,显得庄严神秘,宛如仙境。
晚风好像从天而降,送来御炉中的袅袅香烟,整个皇宫弥漫着馥郁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宫殿内灯火通明,满堂生辉,侍臣们身着华服,如鹄鸟般肃立两旁,等待着皇帝的驾临,整个场面盛大而辉煌。
身着红袍的侍臣们像朵朵红云烘托朝阳一般,簇拥着皇帝,场面热烈壮观。
这一年的元宵节,喜庆而祥和,苏轼将人间的宴会,比作天上的盛宴,画面明朗壮美,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