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年,屋大维被罗马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自此,罗马正式由共和国体制,转变为帝国体制。
到了公元前21年,奥古斯都宣布了一项政令:在罗马国库之外,另外设立元首私库。
元首私库属于私人财产,除了国家元首,任何人都无权使用元首私库,奥古斯都作为罗马帝国的执政者和领导者,为何还要给自己设置“小金库”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fa4752f02a1e9ebf5e25b98fdd807f4.jpg)
奥古斯都为了丰盈自己的元首私库,从罗马各个行省征收赋税,同时一些间接税收,也被纳入元首私库范围。
从表面上看,元首私库的功能,和国库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在财产所有权上,国库归国家所有,元首私库仅仅属于元首个人。
在财产来源方面,根据国家元首的规定,被法律判定无归属权的财产,以及罪犯被没收的财产或罚款,全部归元首私库所有,同时,一些官员贪污,行腐的资金也归元首私库所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7c7cb5f7c44de6868654cb616098795.jpg)
还有一项资金来源比较有趣,元首的朋友也可以向元首私库赠送资金。
经过各种来源的资金收拢,元首私库不断地丰盈,元首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地壮大,在公元6年,奥古斯都为解决退伍军人地安置问题,又设立了一个军事军库。
在筹建军事金库地初期,奥古斯都自掏腰包,捐赠了1.7亿塞斯退思,可见奥古斯都通过元首私库获得了十分雄厚地财产。
之后,元首私库地财产不断扩大,为了扩充元首私库,元首们也在不断增加元首私库的来源,元首尼禄,就曾将租户缴纳的租金也纳入元首私库,同时,他还处死了几个恶意兼并土地的大地主,这些地主,几乎控制了埃及的绝大部份土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13615ae1c24afdf3ac93a8502a620bc.jpg)
将地主名下的土地全部收归元首私库所有,极大的提高了元首私库的经济实力。
在敛财方面,罗马元首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在公元33年,罗马帝国内部通货紧缩,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罗马元首提比略为了应对危机,处死了大矿主塞克斯图·马里乌斯,将其名下的矿山收归元首私库所有。
而另一位罗马元首克劳狄,更是简单粗暴,通过诬告的方式,逼迫罗马著名富翁斯塔提利乌斯自杀,从而霸占他的巨额财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c0d773a522fe0f2276d32a0b7da840a.jpg)
到了弗拉维王朝时期,罗马元首图密善,将一些公共设施的收益也纳入囊中,例如罗马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公共设施——引水渠,罗马人民想要使用引水渠,必须缴纳管理费,同时还要得到元首图密善的批准才可使用。
经过历任罗马元首的“努力”,元首私库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甚至比国家金库的资金还要多,在国库窘迫的时候,国家元首还会从元首私库中调动资金来支援国库,弥补国库的不足。
奥古斯都为何要设立元首私库?在这里我们或许会有一个疑问,作为国家元首,难道不能使用国库的资金么,为何还要大费周章去设立元首私库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417731cb553a6d791e0de9bc06730b5.jpg)
其实,现实就是如此,作为罗马帝国的元首,并没有国库的使用权限。
而国库的使用权,尽数掌握在元老院手中,所有关于调用国库资金的请求,必须得到元老院的批准才能实施。
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与罗马的政体有关。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政体采用的是三权分立的形式,即公民大会,执政官和元老院三个权力中心相互制衡,公民大会享有立法权,执政官享有执政权,而元老大会掌握的是罗马的财政大权。
但到了共和国末期,罗马内战频繁,再加上外部威胁不断,整个国家岌岌可危,人民怨声载道,即将步入灭国亡族的危险境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a665570897f17477abff179206f1351.jpg)
直到奥古斯都的出现,挽救了罗马走向灭亡的局面,他也成功当选了罗马执政官,即罗马的最高行政长官。
但执政长官的权力,无法满足奥古斯都对权力的渴望,罗马的财政大权还掌握在元老院手中。
因此,奥古斯都创立了元首私库,意在与元老院抗衡,争夺国家的财政大权。
事实证明,奥古斯都的这一举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几代罗马元首的扩充,元首私库无论是在资金规模,还是资金来源方面,都与元老院掌握的国库不相上下,甚至更胜一筹。
这也为之后,国库与元首私库的合流奠定了基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5c3e3a3534f8948be8bdd9b6af74de3.jpg)
随着元首私库的壮大,元老院对国库的管制力越来越力不从心。
在公元69年,一次财政会议上的谈话里,我们就能窥见这一结果,当时国库吃紧,财政官提议国家应限制开支,充盈国库。
而时任国家元首的韦斯帕芗,尚在埃及处理国务,当时的执政官认为,这个要求应等待元首回国后再商议,而行政长官却认为,应该按照罗马传统,交给元老院来定夺,但元老院秉持谨慎态度,要求等待元首归国之后再决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052eced2f69d623e6012162d854edbf.jpg)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到韦斯帕芗时期,元老院已经对罗马财政方面失去了控制力。
基本到了弗拉维王朝时期,罗马的财政大权已经完全被元首掌握,但出于对元老院的尊重,国家元首在使用国库资金时,也会让元老院知悉,或者对外宣称,无论是国库还是元首私库,永远属于元老院和人民。
事实上,真正掌握财政大权的,还是元首本人。
到了公元3世纪,国库和元首私库已经没有区别,全部都由国家元首管理,到了公元4世纪,国库已经形同虚设,国家财政大权统一于元首一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284c3551baa34e1973089dc147e0ece.jpg)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元首私库的设立之初,就是用于罗马财政权的争夺之中。
国家元首相比于元老院,在国家事务中的发言权更多,导致元首私库的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几代罗马元首对元首私库的扩张,到公元3世纪-公元4世纪,国库已经完全被元首私库取代。罗马的财政大权也尽在元首一人手中,元首私库的成功,也标志着元首制在罗马国家的确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fc9f6e2be476824a362eb4dfa473761.jpg)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
《十二帝王传》
《罗马史》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