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逆境翻身:解放战争前两年突然低迷,第三年抓住贵人大翻盘

史在没有弦 2024-09-26 04:13:0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杨成武上将作为“三杨开泰”之一,自红军时期便名声显赫。1955年,他荣获上将军衔,后期担任代总长,直到2004年去世,享年90岁,他的军事生涯并非一路顺风,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长达两年的低迷期,屡屡失利。这段时期从1945年到1947年,杨将军面临着内部斗争与外部压力,承受着巨大的责任和质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杰出的指挥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杨成武在15岁时就加入了红军,次年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年轻岁月中,他的决心和勇气逐渐显露出来。几年后,因时局所迫,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毛主席亲自找到了杨成武,语气坚定地说:“成武,这次转移就由你来担任先锋吧。”面对这一重要使命,杨成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长征期间杨成武最引人注目的战绩是率领部队飞夺泸定桥。在这一关键时刻,敌军意识到红军的行动,提前将桥拆毁,留下了光滑的铁索。面对困境,22位勇士毫不畏惧,他们用木板铺路,既是为了给战友们搭建通道,也是为了士气的鼓舞。经过艰苦的努力,他们成功突击上岸,歼灭了守军,确保了大军顺利过桥。

这一战斗中,红军的伤亡极小,而敌军却要么战死,要么被我军驱散。这场战斗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逆境中保持冷静、沉着的作战精神,反观敌人,则显得不堪一击。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杨成武的光辉战绩中,黄土岭围歼战尤为著名。在这场战斗中,我军成功击毙了日本侵略军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刚刚经历一场胜利的杨成武,面对日军的报复心理,迅速调整了作战策略。

阿部规秀的上任意味着日军将在失败后寻求复仇,因此杨成武制定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作战计划:用少量兵力挑衅敌人,引诱他们进入我军的包围圈进行歼灭。得知阿部规秀带领部队出动后,杨成武派出一小股部队进行拦截,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打了就跑”,让敌人追击。

经过几次小规模的交锋,敌军被激怒,阿部规秀命令部队全力追击这些“挑衅者”,他们一路追至黄土岭。当时机成熟,杨成武一声令下,八路军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同时涌出,包围了敌军。

看到四面八方涌来的八路军,敌军士兵陷入了惊慌。杨成武很快发现一个小土庙,周围聚集了大量日军军官,他立即下令对其进行轰炸,结果指挥官大多被炸死,阿部规秀也在混战中身亡。消息传出后,杨成武的英勇表现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越鸭绿江,正式打响抗美援朝战争。随着战局的演变,中央军委在1951年初决定组建志愿军第20兵团,任命杨成武为司令员。经过周密的准备,杨成武重披军装,于6月19日率部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

随着1951年8月的到来,美军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夏季攻势。杨成武指挥的部队全力投入到“三八”线东线的防御作战中,成功粉碎了美军的多次进攻,并开展战术反击。

9月29日,美军又发起秋季攻势,杨成武指挥的两个军积极作战,其中第68军负责接替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在北汉江以东的防务,边接防边作战,创造了文登里地区反坦克作战的辉煌战例;第67军在金城正面奋战了整整10昼夜,成功抵御了美军和南朝鲜军四个师的联合进攻,粉碎了敌军在东线的进攻计划,并创下朝鲜战场上日歼敌最高纪录。

随着侵朝美军秋季攻势的遭遇挫折,双方不得不在10月25日重返谈判桌。在这次谈判中,关于一些重要阵地的归属引发了激烈争论,尤其是“510”高地,成为焦点。该高地位于中朝军队大黑山一线的防御中,控制它将极大增强中方的防御稳定性,反之则有可能割裂我军阵地。

经过商议,双方同意由中立国派遣侦察机进行空中拍摄,谁的军旗飘扬在高地上,谁就拥有它。杨成武意识到这对谈判的重要性,决定派出一支精干部队去夺回被美军抢占的高地。他在出发前明确指示:“突破口尽量选小一些,反击要快,火力要集中,务必猛、狠、准。”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志愿军战士悄然出击,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刻,阵地上仅剩下两名志愿军战士,他们顽强抵御了敌人的十多次冲锋,直至后续部队赶到。第二天清晨,中立国侦察机飞临时,看到的是在白雪映衬下的鲜红志愿军旗帜,这无疑为谈判增添了筹码。

在东线作战的日日夜夜,杨成武始终按照出征前毛主席赋予的任务,稳定了防线,使中方在停战谈判桌上始终保持着优势。1952年回国后,杨成武被任命为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京津卫戍区司令员等职。

1954年10月,他调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毛主席曾评价道:“我看杨成武是忠于我的!”这不仅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一生奉献精神的高度认可。

1967年7月14日,毛主席乘坐专列从北京出发,开始了对大江南北的视察之旅。这次出行由代总参谋长杨成武陪同,他负责全程的警卫工作和与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联络。

在这次重要的行程中,杨成武为毛主席的安全做了周密的安排,确保了“天上、地下、水面”都能得到保护。他特别调动了四架伊尔-18和两架子爵飞机,以及其他型号的飞机和多艘快艇,从东海舰队调来护卫舰,显示出他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

专列的车厢设计非常讲究,杨成武的车厢与毛主席的车厢几乎完全相同,都设有卧室、办公室和客厅,显示了此行的规格与重要性。同时杨成武特意邀请了毛主席指定的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一同随行。

到达武汉后,炎热的天气让毛主席多次表示想要到长江游泳。为了保护毛主席的安全,杨成武谨慎地遵循周总理的指示,建议毛主席推迟游泳的计划,避免暴露身份。

7月21日,毛主席一行抵达上海,入住虹桥宾馆。在这里,毛主席对杨成武说:“成武,八一建军节就要到了,准备回北京参加招待会。”杨成武听后,心中却有些不安,因他牢记周总理的嘱托,想尽量保护毛主席的安全。

他向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毛主席却坚定地说:“你是代总长,不参加不好!”毛主席还表示所有老帅都要请来,亲自列举了朱德、叶剑英、陈毅和聂荣臻等人的名字,强调建军40周年的招待会必须隆重。

在讨论致辞人选时,毛主席提出由杨成武致祝酒词,杨成武却认为应该由老帅来发言。毛主席思索片刻,决定让杨成武把这个想法报告给总理,强调老帅们都要参加招待会。

杨成武心中还有些重要的信息想告诉毛主席,关于有些人想将建军节由8月1日改为9月9日。毛主席对此十分愤怒,重申道:“八一南昌起义是我们党的第一次武装斗争,今年是建军40周年,招待会一定要搞好,规模要大!”回到北京后,杨成武立即将毛主席的意图报告给周恩来总理。9月23日,毛主席乘专列返回北京,结束了此次视察。

杨成武上将的命运在1968年经历了重大转折。那年3月,林彪策划了所谓的“杨余傅事件”,致使杨成武、空军政委余立金及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三位高级将领被解除职务。杨成武因这一事件遭到严厉批判,随后被关押长达八年。

在他被免职后,林彪的“四大金刚”之一黄永胜接管了总参谋长的职务。然而,九一三事件的发生让黄永胜陷入了审查,相关部门逐渐认识到“杨余傅事件”其实是一起冤案。

在毛主席与周总理的关心下,1974年杨成武重返军界,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毛主席还亲自向他解释:“之前的事情是九一三事件的那个人搞的,现在已查清楚,你们受了冤屈。

1976年,毛主席的逝世让杨成武感到无比沉重。此后在毛主席百年诞辰之际,杨成武特意撰写了墨宝,字里行间饱含敬意,写道:“纪念毛主席百年诞辰,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1977年12月,邓小平与聂荣臻、叶剑英约杨成武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谈话。邓小平提到:“当前台湾海峡形势紧张,中央决定由你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待形势缓和后再返回总参工作。”此决定使得杨成武卸任代总长,投身于福州的军区建设中。

1979年,伴随“杨余傅事件”的彻底平反,杨成武恢复了所有名誉。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要议题。杨成武已年逾65,身体状况不如从前,因此在1980年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他主动提出辞去副总参谋长的职务。考虑到他的健康及年龄,军委顺利批准了这一请求。

尽管辞职,杨成武依然积极为国家的建设献计献策。为了便于他更好地提出建议,1983年,他被任命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副国级干部。在担任政协副主席期间,杨成武将精力集中于文史资料的研究,兼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为文史资料的撰写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杨成武光荣离休,但他并未停止为社会贡献力量。1996年,尽管已年过八旬,杨成武依然冒着高温酷暑,亲自前往太原教学基地视察。他仔细检查了学校的教室和学生宿舍,鼓励学校发扬延安精神,致力于将其办成“抗大式”的医学院。

2002年,即使卧病在床的杨成武也未忘国家与人民的疾苦。他得知西部地区还有数千万居民面临饮水困难,毅然倡议并带头捐款3000元,用于为老区人民建设水窖。杨成武在世时,为民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因而赢得了广泛赞誉。

2004年2月,杨成武因病治疗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位杰出将领与卓越领导者的终结,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