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赋》,赵孟行书,纵38厘米,横248.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书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一首,56行,凡627字,款署子昂。无年月。笔意安闲,气韵清新,通篇行楷结合,方圆兼备,体态优雅,体现赵氏书法艺术书卷气和富贵气。元好问讽刺诗:“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赵孟頫历经元代5位皇帝,直至官拜一品大员,声名显赫。其中多次请辞归隐乡下,可见内心充满了无限煎熬和痛苦。赵孟頫一直徘徊在仕途与隐忍之间,做官也身不由己,因此书写《闲居赋》希望能借此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赵孟頫的一生,把所有精力都倾注于书法和绘画的艺术之中,才造就了一代书法大师。
赵孟頫行书《闲居赋》,笔力遒劲,细不露筋,肥不臃肿,用笔娴熟,严谨中追求变化,是赵孟頫晚年代表性作品,珍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在把部分字体放大,方便于网友更加清晰地欣赏。




























《闲居赋》,公元296年潘岳50岁时所作,总结自己做官经历:八次调换岗位,一次提升官阶,两次被撤职,一次被除名,一次没就任,三次被外放。潘岳投身政治,“卷入党争”泥足深陷,是由他的家世和社会关系所决定。门阀士族、婚宦关系,潘岳入仕,势所必然。投身权臣、贾充门下、贾充死后、依附杨骏。“骏败亡”,侥幸免。贾氏故吏、权过贾谧。
潘岳22岁写《藉田赋》声名大噪。藉田是一种昭示“以农为本”的国家大典。后沉沦下僚,焦虑,32岁已白发——写下著名的《秋兴赋》,抒发凄凉心境。《闲居赋》,总结不如意的前半生——找出自己仕途失败的原因是“拙”,弃“拙”取“巧”,择木而栖,择贾谧为大树,升著作郎,转散骑常侍,迁给事黄门侍郎,为贾做诗赠陆机,为贾谧讲汉书,愈益成为皇帝和贾谧的亲信。出现“拜路尘”事件。299年年底,潘53岁。愍怀太子被废为庶人。愍怀太子非贾皇后亲生,贾皇后、贾谧处心积虑要废掉他。《晋书·愍怀太子传》载:“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文稿制造者,就是潘岳。太子因此被废。
潘岳为了事权贵而望尘而拜,写出了具有隐匿情怀的《闲居赋》,其人品和文品在历代文人看来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如果从深层次分析的话,《闲居赋》在描绘闲居景象的同时,也还是表现出了潘岳对于功名的执着追求。因此,从《闲居赋》来看,潘岳的人品与文品是不相违悖的。
欢迎各位书友随缘点赞、品评、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