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42天里他都干了什么?四件事把他送上绝路

静待王者归来 2025-02-16 16:37:00

1644年,明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李自抓住机会,率军攻入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

但令人意外的是,仅仅42天后,他就仓皇出逃,最终身死九宫山。

是什么让他从高峰跌落谷底?这四件事,成为了他走向绝路的关键。

入京称帝

1644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德胜门的城墙上外,一片死寂。

城墙上,残破的明军旗帜在寒风中瑟瑟作响,墙垛上的血迹未干,都在诉说着昨日的杀戮。

李自成跨坐在战马上,神色冷峻地望着这座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皇城。

他的身后,是数十万衣衫褴褛、却斗志昂扬的大顺军。

这个曾经令他们闻风丧胆的明朝,已经倒下,京师的门户已经洞开。

等待着他们的,是天子的宝座,是金银财宝,是千万人匍匐在地的臣服。

一旁的谋士牛金星催促道:

“闯王,时机已到,咱们进城吧!”

李自成点头,一挥手,黑压压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京城百姓被吓得躲在屋内,只敢透过窗缝窥视这些新来的统治者。

他们恐惧又希望——这个推翻明朝暴政的闯王,会不会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李自成的大军入京,原本应该是一场新政权的庆典,现实却远没有那么美好。

将士们在享受到京城繁华后,褪去了“义军”的外衣,露出了贪婪、放纵的一面。

大顺军入城第二天,刘宗敏率先做出表率。

他直接带人闯入国公田弘遇的府邸,将这位明朝勋贵的宅邸占为己有。

随后,谷可成霸占了驸马万炜的府邸,田见秀、李过等人也纷纷效仿,争相抢夺明朝高官的府第。

无数曾在明朝权势熏天的家族,在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

他们的家人更加凄惨,财富被洗劫,家眷被掳走,尊严被践踏。

李自成也没有亏待自己,他挑选了宫中美貌的女子,夜夜享乐。

他的将士们见状,更是有样学样,连军中普通的小将都能分到三五名女子。

那些高级将领,每人分得的宫女竟多达三十人。

安福胡同的夜晚,哭喊声此起彼伏,百姓们屏住呼吸,不敢点灯,生怕被闯进家门的乱兵盯上。

除了宫廷,城中富户也未能幸免。

城北的一处大宅院,本是京城著名盐商的居所,家中积存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当大顺军闯入时,盐商一家被绑在院中,哭喊求饶。

老者声泪俱下地磕头求放过,年轻女子被士兵们肆意挑选,送入军中营帐。

金银细软被席卷一空,甚至连木雕窗棂、铜制门环都被撬走。

这样的场景,在京城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

李自成很快就尝到了军纪败坏的苦果。

滥杀官员

李自成坐上龙椅后,需要治理国家的人才,需要能够帮助他稳定政局、管理京城、维持秩序的官员。

但他环顾四周,发现殿内站着的,只有他从陕西带来的亲信和几个马前卒。

那些真正懂治理、能管理的官员呢?他们在哪?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不是在狱中受刑,就是已经成了无名尸骨。

在李自成进京的最初几天,明朝的官员们曾抱有一丝希望。

他们之中,有些人已经看透了明朝的腐败,认为大顺军或许能带来新气象。

他们主动来到礼部,向大顺政权报到,希望能继续为新朝效力。

但他们很快发现,他们的命运不是升官,是受难。

当时,李自成急需钱粮来赏赐士兵、稳固军心。

可国库早已空虚,除了宫廷内库里剩下的一些金银珠宝外,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富来支撑庞大的军队运作。

李自成焦虑万分,手下的谋士牛金星、李岩等人则向他献计:

“陛下,明朝官员个个富得流油,不如命他们交出家财,既能充盈国库,又能震慑人心。”

李自成一听,觉得此计甚妙。

他下令,让所有明朝旧官交出全部财产,否则严惩不贷。

于是,刘宗敏、田见秀等大顺军将领,开始了一场针对明朝官员的“搜刮行动”。

——刑部尚书魏藻德,被押至刑讯室,双手反绑在背后,跪在冰冷的地砖上。

刘宗敏端坐在堂上,冷冷地看着他,随即扬声道:

“魏大人,明朝的皇帝已经死了,你的忠义,又能值几个钱?还是把家财交出来,保住一条老命吧。”

魏藻德一脸冷漠,淡淡地道:

“老夫一生清贫,何来家财?”

刘宗敏一听,顿时变了脸色:

“不识抬举!给我上夹棍!”

狱卒上前,将魏藻德的手指塞进木夹中,狠狠一拧。

瞬间,骨骼碎裂的声音清晰可闻,魏藻德的额头冒出冷汗,咬紧牙关,未曾喊出一声惨叫。

刘宗敏见状,冷哼道:

“你是个硬骨头,可你的家人呢?来人,把他的孙女带上来!”

很快,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被带进堂中,她的衣衫凌乱,眼神充满惊恐,看到祖父满手血污时,顿时崩溃痛哭。

魏藻德见状,终于忍不住了,他虚弱地抬起头,颤声道:

“求求你们,放过她……”

但等待他的,并不是宽恕,是更加残忍的折磨。

最终,魏藻德被折磨至死,他的家人也无一幸免,全部被斩杀。

这样的酷刑,并不是个例。

——工部尚书张缙彦,被五花大绑,扔在满是血迹的刑堂里,严刑拷问之下,他最终被迫交出全部家财。

可即便如此,刘宗敏仍不肯放过他,直接将他处死。

——吏部尚书范景文,原本已经归降大顺,愿意为新朝效命,结果仍然遭到严刑拷打,不久后惨死狱中。

——户部尚书倪元璐,被抓后拒不屈服,最后被斩首示众。

这场“追赃助饷”的行动,使得京城的明朝官员死伤殆尽。

许多原本打算投靠新朝的大臣,看清了李自成的残暴后,纷纷投奔南方的明军余部,或是干脆向清军示好。

京城内部的读书人,也开始对大顺政权彻底失望,他们看不到这个新朝的未来,甚至有人感叹:

“昔日之明,虽腐败不堪,然尚存纲纪;今日之顺,徒有虚名,无以立国。”

到了四月下旬,李自成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开始想要挽回颓势,下令停止逼供,招揽旧臣,甚至放出一些被关押的官员,以示宽容。

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误判时局

四月,李自成依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却不知危机已悄然逼近。

在京城之外的辽东平原上,满洲铁骑正在悄悄集结。

清军统帅多尔衮对身旁的亲信冷笑道,

“李自成不过是个莽夫,不懂治国之道,短短数日,京城已乱成一团。我们,只需等他彻底陷入泥潭,再一举将他击溃。”

多尔衮的策略非常明确:

不急于进攻,先静观其变,等到李自成彻底失去民心,等到京城内部矛盾激化,再伺机而动。

李自成并非完全不知清军的存在。

他曾派人探查山海关的情况,也知道关外的满洲人并未放弃入主中原的野心。

但他却过于自信,认为大顺军已经拥有足够的实力,即便清军来犯,也不过是寻常的边境冲突。

他甚至狂妄地认为,只要他坐稳皇位,号召天下百姓共同抗清,清军便不敢轻举妄动。

可他忽略了一点:他的政权远未稳固,民心已然离散。

就在李自成登基的前几日,他麾下的一名大将,带着几千人马奔赴山海关防守。

但这支部队的将领唐通却是个见风使舵之人。

到了山海关后,唐通非但没有积极备战,反而在吴三桂的威逼利诱下,直接选择了投降。

吴三桂,也是被李自成逼走的。

最初,吴三桂派人向李自成表达归顺之意。

可李自成却做出了一个最致命的决定——他下令抄吴三桂的家。

不仅如此,还把他的父亲吴襄抓进大牢,把他的爱妾陈圆圆据为己有。

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时,眼睛充血,拳头攥得咯咯作响。

“李贼如此欺我,我岂能再忍?”

随即,他投降了清军。

吴三桂亲率大军,在山海关打开城门,迎接多尔衮的清军入关。

李自成的谋士们不断向他汇报山海关的情况,可他依然不以为然。

“清军?哼,他们是外族,怎敢深入中原?”

没多久,大顺军的哨探急匆匆地赶入宫中,带来了一个惊天消息——吴三桂已经引清军入关,正向京城进军!

这个时候,李自成终于慌了。

他急忙召集军师牛金星、李岩等人商议对策,但此时的大顺军,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锐气。

那些曾经骁勇善战的士兵,如今已经在京城的纸醉金迷中迷失自我。

他们的军纪早已涣散,战斗意志更是消磨殆尽。

更糟糕的是,由于之前的大肆搜刮和滥杀官员,大顺军已经彻底失去了民心。

京城内,百姓们听闻清军即将到来,反而感到了一丝希望。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终于意识到局势已经无法挽回。

他决定亲率大军东征,迎战清军。

在山海关外,清军和吴三桂的联军早已严阵以待。

面对精锐的满洲骑兵和装备齐全的吴三桂部队,大顺军仓促应战,毫无章法。

更糟糕的是,许多士兵已经厌倦了战斗,在战场上甚至主动放下武器,投降清军。

战争仅仅持续了一天,大顺军便兵败如山倒。

李自成仓皇撤退,一路败逃回北京。

回到京城后,李自成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力守住这座城池。

他不再幻想能够死守北京,他决定率军撤往西安,图谋东山再起。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紫禁城举行了一个仓促的即位仪式,象征性地登基为帝,似乎想要昭告天下:

他并未失败,他还会回来。

但这一切,不过是徒劳。

当天夜里,他率军放火焚烧皇宫,带着残部匆匆离京。

长安街上,火光冲天,紫禁城在烈焰中缓缓崩塌,仿佛象征着他的帝王梦就此破灭。

没多久,清军入京,正式接管明朝旧都。

一个靠杀戮和掠夺起家的政权,终究无法长久统治天下。

李自成以为自己夺得了江山,实则只是昙花一现。

他放任手下抢劫、占民女、杀官员以及他对清军的轻视这四件事,导致这座紫禁城,也再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