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山、宝相寺、太子灵踪塔、蚩尤冢、大运河系列(汶上篇)

怀蕾说旅游 2023-04-14 15:30:06

引言—名字由来

春秋为鲁中都邑地,战国齐置平陆邑。西汉置东平陆县,南朝宋改名平陆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中都县,金贞元元年(1153年)改为汶阳县。泰和八年(1208年)改汶阳县为汶上县,因汶水得名。

汶上县今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

大运河水系图

大运河流经汶上县西部边界。

昙山

昙山坐落于济宁市汶上县白石镇境内,为汶上县境内最高峰。山上白石突兀奇特,可倚可坐可卧,极有观赏游览价值。史称“中都(汶上)岩壑之美,莫过乎昙峰,其山之蜿蜒袤迤,曲折旋绕”,颇有引人入胜之处。“文革”前山上供奉碧霞元君,庙会香火远近闻名。至今山上还有戏台等古建筑遗址。山上荣子墓、明朝工部尚书郭朝宾墓群保存完好。

宝相寺

宝相寺位于汶上县城西北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圣地,寺庙始建于唐朝,原名昭空寺,宋贞宗封禅泰山时驻跸汶上,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历经千年沧桑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成为齐鲁大地上的佛寺名刹。

1994年3月15日,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宫内出土佛牙、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特别是佛祖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的显世,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使宝相寺在国内外享有“第二法门寺”之美誉。

太子灵踪塔

太子灵踪塔座落在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顶呈葫芦莲花形,底层东、西、南三面各彻有佛龛,外檐每面有四罗斗拱,上刻簿片方升,四层塔檐八面雕莲花座;塔刹由黄色琉璃烧制而成,金光耀灼,在当地有“黄金塔”之美称。

汶上古称中都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细石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在境内均有分布,形成了黄河流域完整的史前文化序列。据史料记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在此任中都宰。唐宋时期,汶上即为佛教圣地。

汶上文庙

汶上文庙文庙亦称圣庙、孔庙,位于汶上县城内东隅,约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占地面积30亩,唐长庆四年(824年),县令邢审容首葺。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孔子63代孙孔贞宁迁居汶上,且因曲阜长支64世衍圣公孔尚贤早殇无嗣,乃以汶上二支堂兄孔尚坦之长子胤植继袭65世衍圣公之爵,并加赐居汶各支世袭太常寺、五经博士和六品官等官爵,品级均高于县令。故明清二代不断仿曲阜文庙形式予以修葺、扩建,形成了以大成殿为主体的庞大建筑群。今唯存大成殿、戟门、明伦堂、名宦乡贤祠、节孝祠和元代《重修圣庙记》碑一通。

大运河南旺枢纽

“漕路三千里,南旺居其高”,纵贯1797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因南旺分水枢纽工程而南北贯通。坐落于济宁市汶上县的南旺枢纽工程是京杭大运河的核心工程,也是京杭大运河全线的最高点,素有“运河水脊”之称。

大运河南旺枢纽代表了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土木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是大运河上最具科技价值的节点之一,解决大运河跨越水脊难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智慧。

南旺“引汶济运”水利工程以漕运为中心,疏河济运、挖泉集流、蓄水济运、泄涨保运、增闸节流,科学地解决了引汶、分流、蓄水等重大复杂的技术和实践问题,从而保证了大运河畅通无阻,在之后约四个世纪中的顺利通航。

蚩尤冢

汶上蚩尤冢位于汶上县城西南十九公里的南旺镇,坐北向南,树木参天。今据《汉地理志》,其墓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现今山东汶上县南旺镇),冢高五丈。秦汉之际,居民由常以十月祭之,必有赤气出如绛,民名之蚩尤旗。

蚩尤战败于轩辕后,逃淮岱冀兖之地。史料所载的城于涿鹿宅于淮岱,迁徙往来,号令天下(岱,古指泰山;兖,古指兖州,即今兖州市),说明蚩尤被炎黄打败后的势力范围和生存空间已缩小到泰山、兖州、汶上、东平、巨野一带。《史记》二十八卷载“三日兵祖,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阚乡齐之西境地”(东平陆即今山东汶上县,阚乡,今汶上南旺镇)。

全国各地有多处蚩尤冢:山东阳谷县蚩尤陵(蚩尤首级陵),河南台前县蚩尤冢(蚩尤残骸冢),河北涿鹿县蚩尤坟,山东巨野县蚩尤冢。

民俗文化—汶上梆子

汶上梆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山东省汶上、济宁地区人民将随着陕西山西等地人员流入山东而带入的山陕梆子进行语音本地化改造后诞生的一种梆子的新唱腔,又称“下路调”。其特点是高亢、激昂、宽广、浑厚,音乐曲牌丰富多彩,优美动听,为群众喜闻乐见。

汶上梆子和以菏泽为中心的“曹州梆子”合称“高调”,1952年,正式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由于都是源自山陕秦腔,河南的豫剧和山东梆子在乐器配置上基本一样,唱腔上也基本类似,所以豫剧也可称为“河南梆子”。

地方特产—芦花鸡

芦花鸡属蛋肉兼用型鸡。该品种抗逆性强,适于散养、圈养,体型中等,体躯羽毛呈黑白相间的横斑羽色。公鸡,羽毛鲜艳,兼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屠宰率较高,肉质鲜嫩,味美可口。母鸡,体型紧凑,羽色美观,有外观“元宝”形象,觅食力强,产蛋率较高。

芦花鸡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就有描述,三国时期司马懿曾用汶上芦花鸡与曹丕斗鸡,近代戏剧《鞭打芦花》、元末明初时期的民间故事集《五鸡台的传说》就有汶上芦花鸡美丽传说,明朝《畜禽志》载明,汶上芦花鸡被列为皇家贡品和观赏食用的珍禽,清朝《汶上县志》对汶上芦花大公鸡有了详细记载。

后序

汶上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佛教文化、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共同孕育了如今的汶上小城。

好客山东、齐鲁风采、古韵济宁、大美汶上!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