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子慢慢过,听我慢慢和你说。
有事来谈心,没事和我来唠嗑。
梅姨好:
我最近和婆婆的关系闹得很僵,已经到了话都不想多说的地步,可是老公夹在中间,又让我觉得难受。
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个三岁的孩子,平时都是我自己带,婆婆偶尔来帮忙。但她的“帮忙”,让我越来越崩溃。
比如,孩子感冒了,我带去看医生,医生叮嘱不能吃冷的,结果婆婆回家就给他冰牛奶,说“小时候吃点冷的没事,能提高抵抗力”。
孩子晚上要按时睡觉,婆婆非要在睡前给他吃零食,说“吃饱了才睡得好”。孩子习惯自己吃饭,婆婆偏要喂,说“自己吃太慢,饿着怎么办”。
我跟她沟通过很多次,她表面答应,转头就继续照自己的做法来。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语气重了些,她居然哭着跟老公说我不尊重她。老公夹在中间,说我是不是太较真了,婆婆是好意,不要跟她计较。
梅姨,我真的很想尊重婆婆,但我也希望她能尊重我这个妈妈的育儿方式。现在每次见到她,我都觉得憋屈。我该怎么办?
——一个委屈的儿媳
梅姨回复:
委屈的儿媳,你好!
你这个问题,我看着都替你上火。说婆婆是“帮忙”,可她的帮忙,让你压力更大;说老公是“调解”,可他的调解,反而让你更憋屈。
那这事,到底该怎么办?答案是:你不能指望婆婆变,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策略。
1. 你以为你在“沟通”,但她以为你在“挑刺”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婆婆,不管你怎么讲道理,她就是听不进去?
她不是听不懂,而是她根本不认为你有资格教她做事。她觉得,“我养大了一个儿子,他还不是好好的?”
她觉得,自己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带孩子的经验比你强,你一个年轻人,懂什么?
所以,你一次次沟通,她一次次无视,甚至还委屈巴巴地跟老公告状,在她眼里,你不是在沟通,你是在挑刺、在否定她的经验。
那怎么办?别指望她改变,你得换个方式。
2. 不要“讲道理”,直接“立规矩”你要明白,婆婆和你不是平等的“队友”,而是“客串选手”。
孩子是你生的,主要责任在你,婆婆能帮就帮,不能帮就别添乱。
所以,别再讲道理了,直接定规矩:
**孩子生病时,你说了算。**婆婆要给孩子吃冰的?你不必争论,直接说:“医生交代不行,我不能拿孩子健康冒险。”**孩子的作息,你定。**她要让孩子睡前吃零食?你就告诉她:“孩子晚上吃太多会影响睡眠,睡眠比吃饭更重要。”**有些事,你不用提前商量,而是事后告知。**比如,你决定孩子不吃零食,你就直接告诉她:“从今天开始,孩子不吃零食了。”你越是征求她的意见,她越觉得自己有决策权;你越是坚定立场,她反而没那么多话说。
3. 不用让老公“主持公道”,他不会真的站你这边你让老公来评理,他会站你这边吗?不会的。
因为他习惯了听妈妈的话,他从小在妈妈的照顾下长大,他哪怕心里觉得你说得对,也不会当面去指责妈妈。他能做的最多就是劝你“忍忍算了”,这对你有什么用?
所以,别再等老公来替你撑腰了,你自己就是孩子的妈妈,你的底线你自己守。
以后,婆婆在老公面前哭诉你不尊重她,你就笑着说:“我没跟妈吵架啊,我只是坚持自己的育儿方式。”以后,老公劝你“别太较真”,你就说:“我不是较真,我是在对孩子负责。”你不吵不闹,但你也不让步。你的原则,是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婆婆的情绪。
4. 你不是不尊重她,而是她要学会尊重你很多人觉得,儿媳妇要尊重婆婆,可他们忘了,婆婆也要尊重儿媳妇的育儿方式。
婆婆可以有自己的观念,但这孩子,不是她生的,她只能提建议,不能越权。你可以孝顺她,但你不必事事顺从她。
如果她愿意配合你,那是皆大欢喜;如果她执意插手,那就明确告诉她:“妈,您是长辈,我很尊重您,但孩子的事情,我自己来做决定。”
这不是冷漠,而是合理的边界感。
5. 你该做的,不是“讨好婆婆”,而是“守住底线”有些儿媳,一辈子都活在婆婆的阴影里,小心翼翼,怕她不高兴,怕她抱怨。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委屈自己,真的能换来婆婆的理解吗?
你越是退让,她越觉得你软弱可欺;你越是隐忍,老公越是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
所以,从今天开始,你不必再去讨好婆婆,你要做的,是守住自己的底线,捍卫自己的育儿方式。
婆婆可以不满意,你不必迎合;老公可以觉得麻烦,你也不必妥协。你的底线,孩子的健康和成长,比婆婆的感受更重要。
不必争吵,不必愤怒,但也不必妥协。你有你的规矩,她有她的习惯,井水不犯河水,大家的日子才能真正好过。
祝你越来越坚定,越来越从容!
——梅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