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大马士革的地标性建筑倭马亚清真寺在暮色中陷入黑暗,阿勒颇古城的中世纪城堡失去照明,霍姆斯市的炼油厂被迫紧急停产。
这场持续超过12小时的全国大停电,使叙利亚本已脆弱的社会经济体系面临全面瘫痪风险。
根据叙利亚公共输配电公司的数据,全国83%的地区陷入电力中断,影响人口超过1500万。
首都大马士革的供水系统因停电全面停摆,阿勒颇的医院被迫启用柴油发电机维持手术,霍姆斯的磷酸盐矿因传送带停止运作导致价值200万美元的矿石滞留。叙利亚阿拉伯通讯社报道,仅大马士革国际机场就因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失灵延误航班47架次。

能源危机溯源:战争创伤与经济制裁的双重绞杀
这场停电暴露出叙利亚能源体系的深层结构性危机。历经14年内战,全国60%的发电设施遭到破坏,剩余设备平均服役年限超过35年。
美国国务院制裁清单显示,叙利亚每天因制裁损失石油收入约800万美元,导致燃料进口能力下降6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指出,叙政府每年需投入12亿美元用于电力系统维护,但实际可用资金不足40%。
在技术层面,此次停电源于霍姆斯省的220千伏输电线路短路。该线路自2018年修复后已发生7次重大故障,而备用线路因缺乏备件无法启用。
叙利亚电力工程师协会透露,全国变压器库存仅能满足30%的维修需求,关键零部件依赖黑市采购,成本飙升至战前的8倍。
持续的电力短缺正在重塑叙利亚社会的生存图景。在大马士革,居民自发组织"蜡烛互助小组",每栋公寓楼轮流提供照明物资。
阿勒颇的面包店因电力中断被迫减产,导致面粉价格单日上涨18%。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警告,停电使全国58%的净水设施停运,霍乱疫情风险指数突破警戒线。
经济领域的连锁反应更为剧烈。据叙利亚工业部统计,停电导致制造业日损失达1.2亿美元,纺织、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当其冲。
阿勒颇商会主席哈尼·萨利赫表示:"中小企业已到生死关头,30%的业主计划关闭工厂逃往黎巴嫩。"世界银行测算,此次停电将使叙利亚2025年GDP增速从预期的3.2%降至1.1%。

面对危机,叙利亚新政权展开密集外交斡旋。
4月3日,叙利亚总理侯赛因·阿尔努斯与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萨尼通电话,双方达成"能源走廊"合作备忘录。
根据协议,卡塔尔将通过土耳其电网向叙利亚输送150兆瓦电力,同时协助修复拉塔基亚港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这一合作引发地区地缘政治地震。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称此举是"人道主义胜利",但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出:"这是北约国家对叙利亚主权的变相干预。"
美国财政部则警告卡塔尔不要"绕过制裁体系"。
分析人士认为,卡塔尔此举旨在扩大在东地中海能源市场的影响力,而土耳其则希望通过能源合作强化对叙北部的控制。

叙利亚能源部长阿里·加尼姆提出"三年复兴计划",拟投资35亿美元修复电网、新建天然气电站。
但资金缺口高达28亿美元,国际融资渠道因制裁受阻。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表示愿提供低息贷款,但附加条件包括联合国监督资金使用。
技术层面,叙利亚工程师正在试验太阳能微电网系统。在大马士革郊区的试点项目中,500户家庭通过屋顶光伏板实现基本用电。
但高昂的安装成本(每户约3000美元)使其推广举步维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建议国际社会设立"叙利亚能源基金",优先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
这场大停电再次印证了叙利亚问题的复杂性。当基本民生需求与大国博弈交织,当技术修复遭遇政治僵局,这个饱经战火的国度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国际危机组织的最新报告指出,能源危机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也可能成为推动政治和解的契机。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曾写道:"黑暗是光的另一种形式。"在这场持续的能源危机中,叙利亚人民正以惊人的韧性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芒。
从社区自发的能源共享,到国际社会的援助尝试,每个微小的努力都在为这个古老文明的重生积蓄力量。当电网重新亮起的那一刻,或许正是叙利亚迈向和平与重建的新起点。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