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江月两相欢」
首图 |「酒窝的碎碎念」
封图 |「酒窝的碎碎念」
绿意醇浓,像刚磨好的盈香墨汁。春山如狼毫,蘸了些梅花、早樱、梨花、桃花,题写了千丈的丹青画卷。
平芜尽处是春山。苏州的山恰是风韵妍丽。而春山,何必是真的山呢?
不妨来一趟狮子林。
诡石玲珑栈径通,
入来浑似万山中。
近峰远渚揽次第,
秋月春风观色空。
这是乾隆写给狮子林的诗。这位爱好下江南的皇帝,据说曾经在狮子林里迷路了接近两个时辰。即便看贯了群山巍峨,也难以在怪石嶙峋的狮子林内轻松突围。乾隆干脆让人在北京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各仿建了一座,可见其对狮子林的喜爱。
这座苏州园林的“山”,随春风掀开了它的画卷。

@酒窝的碎碎念
那画是倪瓒的闲笔风格,落寞中有旷世的激情,就像园中假山的设计:像迷宫一般,在其中绕来绕去,总觉得没有走遍,意犹未尽,赶紧又找到新的入口钻进去,然后兜兜转转,又从一个你没有预料到的地方出来。
我们在其中穿梭,就像在画中寻找光影,寻找人生的可能性。因为园主人设计狮子林的初心,是带着禅意与自身人生的参悟,所以曲折中有大的光明,真理往往藏匿于沟壑之间的转折。
虽然后世常常以为,因为园中假山如猛兽万状,所以取狮子之姿态冠名之,但其实,狮子林是因为天如禅师来苏州讲经,香火不断,大受拥戴。次年,弟子们筹钱为其建禅林。天如禅师的师傅是中峰和尚,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师傅,取寺名“狮子林”。
狮子林与拙政园、留园和沧浪亭并称“苏州四大名园”,翻看历史,和其它几个园林相比要幸运得多,并没有遭受到太多的磨难。
于是我们得以见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园子。它也有一个很现代的称呼:假山王国。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园中的石峰均以太湖石堆叠,具有暮秋枯莲的瘦劲。我甚至觉得这横亘的假山,恰似一记晚风中的钟声,逐渐拉长,凝练,显现于僧侣的满是经文的心中。一座座假山,一座座俗世要攀过的历练的山,此起彼伏,通向澄澈的彼岸。
假山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山顶石峰有“含晖”、“吐丹”、“玉立”、“昂霄”、“狮子”诸峰,诸峰各具神态,千奇百怪。狮子林的假山通过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兽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达到渲染佛教气氛之目的。
山上布满异石奇峰,如狮子,如鱼鸟,峰与峰之间连以古树、名木,枝干交错。假山下有多处窈窕石洞,光线如从岩壑高处跌碎的白练。忽而登峰,忽而翻身入洞穴,似无路,似又豁然开朗。隔洞相望,却不可及。看似不远,却绕了许久,只听见话语声,隐隐而来,如尘世外,如琴弦上,如宿命里。若是雨天,便有清泠之韵。


上图@白墙下的花园,下图@双子阳光的豆豆
从山石的铿然中抽身,花朵明亮得如同顿悟。
毕竟,山岂能只有石!
春天,狮子林的梅花,有窗棂做画框。徜徉园子,花香浮动,思绪便很轻盈地浮在花香簇拥间,时起时伏,散去千丝万缕愁。
狮子林梅花盛名已久,早在建园初期,就有一株名为“卧龙”的古梅位于问梅阁窗前,在倪瓒的《狮子林图》中可以一窥它的身影。
相对于其他的私家园林,狮子林添了一份寻常,因此在一开始就奠定了她的基调,狮子林的梅花是近人的、是可亲的,姿态嶙峋却不傲慢,是凌寒绽放的温暖。
第一代园主惟则禅师有诗云:
林下禅关尽日开,
放人来看卧龙梅。
山童莫厌门庭闹,
不是爱闲人不来。
阁前遍植梅花,推窗望去,花瓣掩映,阁内悬挂“绮窗春讯”的匾额,取自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未点梅字,却点梅意。

@半缘君Yuan
狮子林有一种独创的梅花桩景,叫“劈梅”。
“劈梅”指的是将老梅树截去树冠,根桩劈去一半,留下一半根和枝叶,上面再嫁接“骨里红”“宫粉”“玉蝶”等观赏梅花的枝条,最终形成一桩两色、一桩多品的奇特景象。
梅花是狮子林的“家花”,劈梅是狮子林的特色。

@橘涂初四
至四月芳菲 ,春意浓醉,紫藤花则为狮子林增添了一抹优雅的紫色,130年的紫藤,现在依旧于贝家修园时所建的紫藤花架上花开成瀑,在湖蓝色的天幕下显得特别欢快,此时在花下捧读或者谈心,花瓣落进对白里,落进心湖,化作涟漪一样小小的欢喜。

@双子阳光的豆豆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这就是狮子林了。
山让人仰望,让人自省,让人驻足。而狮子林中的“山”,可抚可攀,仿佛万山缩于盆中,人是盆中的草木,流转着微幽生动的色调,风吹新绿,雨洒青黄,苍山叠翠,纷呈的颜色,糅合进狮子林别样的趣味,也为我们衍生出丰富的情感世界。除了湖石,我们在狮子林还邂逅了另一种绝色——那是花的陪伴,让石不再寂寞。明艳如火,胭脂点点。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不见狮子林则罢,但只需见了,春天,便不需多言。春暖花开时,一起来狮子林接收春天的馈赠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苏州园林研究所,仅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