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次见证历史!
昨天中午,《哪吒之魔童闹海》
超越了577534万票房的《长津湖》,
成为了中国影史的票房冠军。
数字还在不断上涨,
到今天已超64亿,一路势如破竹!
由衷地佩服饺子导演和他的团队,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珠玉在前,
票房超50亿。
如今5年时间再磨一剑,
第二部又创造了新的纪录,
在今年整个春节档电影里更是一骑绝尘。
电影官博也发文:
“永远敬畏,唯有感谢。
山高路远,一起攀登!”

这不仅是一部动画电影的胜利,
而且是一场当代社会里
关于人性、抗争、救赎、亲情的群体共鸣。
庆幸在开年第一天就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依然记得爆满的影院里,
男女老少的脸上洋溢着欢笑与泪水。
如今再回想故事里的种种细节,
里面隐藏的5个人生真相,
值得你我深思。
-1-
人性,不能简单以善恶定义
哪吒从出生的那一刻起,
就被贴上了“魔丸”的标签,
村民躲避他、同伴排斥他。
顶着黑眼圈、双手插兜,
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所到之处鸡犬不宁,
性格暴戾放纵、浮躁易怒,
爹娘也为他操碎了心。
他内心脆弱、渴望朋友,
却把自己伪装成浑身带刺不可一世的样子,
渐渐地他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恶魔”。

但当我们看到他与敖丙惺惺相惜并肩作战时,
看到他心怀正义,为保护陈塘关百姓
与龙族、仙族拼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时,
才明白人性从来不是
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二元对立。
我想哪吒受欢迎的一大半原因,
是因为他展现了人性中最真实最可贵的一面。
就像现实里的我们,
善良与自私并存,勇气与怯弱同在。

还有申公豹,
看第一部时以为他是彻头彻尾的大反派。
到第二部时才看清了他的“恶”并非与生俱来,
是在偏见与歧视中、在心障折磨下
才走上黑化的道路。
他背负妖族身份的枷锁,
一直被无量仙翁当成工具人、白手套,
干种种见不得人的勾当。
在追求修仙成名的过程中长期忍受歧视,
即使勤勉修炼,却始终得不到认可。
不公的命运像一盆又一盆的冷水,
日复一日地浇灭了他的善意,
申公豹开始逐渐扭曲。

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
人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战场,
而是充满灰色地带的迷宫,
不能简单地用善恶来定义。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
“每个人都是光明与黑暗的混合体。”
我们过往的经历、生活过的环境、内心世界等
多重因素共同构成了今天的我们。
如果把我们换做申公豹,
我们未必会比他做得好。
以更包容的心态看待他人,
以更清醒的认知审视自己,
或许是我们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2-
命运,本该掌握在自己手中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
电影中哪吒的这句台词很燃,
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像一记重锤击碎了宿命论的枷锁。

如果把命运分为“命”与“运”,
“命”是无法选择的,“运”要靠自己来把握。
人生从来不是既定的剧本,
也不该是被安排出来的,
即使身处逆境,
也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实现超越。
影片中哪吒面临过很多次的选择,
是接受“魔丸”的宿命,
还是追寻内心的善意,
是报复世界的偏见,
还是勇敢地守护亲情和友情,
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次与命运的博弈。

爱默生曾经说过:
“在一个随时都想把你变成其他模样的世界里,
坚持做自己是最伟大的成就。”
哪吒破天劫、救苍生的整个过程中,
最珍贵的是那颗赤子之心。
正是因为他忠于自己的内心,
才让他逐渐摆脱了“魔丸”的标签,
成为了真正的自己。
面对规则制定者、命运操纵者无量仙翁,
面对这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世界,
哪吒偏要掰掰手腕。
“我命由我不由天,
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3-
标签,就是用来撕碎打破的
哪吒电影里,
有“仙”、有“魔”、也有“妖”,
但看完我们发现,
这些所谓的标签与实际的角色根本不符。

看起来圣洁庄严的修行圣地“玉虚宫”,
却是虚伪至极、阶层固化、等级森严的地方。
“仙界”代表无量仙翁,
表面慈眉善目、自诩照世明灯,
不过是一个只顾自身利益的伪善者,
屠戮陈塘关嫁祸龙族毫不手软,
固执冷漠、充满偏见、为达目的不折手段,
以“替天行道”之名,
行“维护利益”之实。

冠冕堂皇的“捕妖队”,
实际上是玉虚宫为满足自身利益而设立的组织。
打着“降妖除魔,导妖向善”的旗号,
却干着为虎作伥、恃强凌弱的事。
捉来的妖并非去接受感化,
而是被投入天元鼎炼成了丹,
提升阐教的实力。
身为“魔丸”的哪吒,
却能一心向善,坚守本心。
小妖怪“海夜叉”,
有自己的狡黠和小聪明,
大是大非面前更有自己的坚持和挣扎。
同为“妖族”的申公豹,
在成见之下展现的正义与善良,
也让不少观众共情。

“什么神仙妖魔,
不过是他们禁锢异族命运的枷锁。”
种种标签都是假象。
我们不也是活在一个满是标签的世界里吗?
i人e人、敏感钝感、社恐社牛……
这些标签有的是自己给自己贴的,
有的是别人给贴的,
重要的是别让标签定义了自己的人生。
撕掉标签,
才能释放无限的可能;
撕掉标签,
才能做回真实的自己;
撕掉标签,
才能野蛮生长,活出滚烫的人生!

“天生妖魔又怎样?
是魔是仙,今后就得我自己来选。”
-4-
亲情,是一个人最大的软肋
电影的后半段,
除了热血沸腾的打斗场面让人震撼外,
对亲情的深刻诠释也引人共鸣。
当无量仙翁企图逼迫哪吒吞下灭魂丹
来换取父母生命时,
殷夫人义无反顾地将它扔掉并大声痛斥:
“用父母性命来要挟孩子自杀,你还算神仙吗?”
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母子拥抱的场景让人泪目:
“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
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
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浑身是刺又怎样,
全世界否定你又怎样,
娘会不顾一切去拥抱你。
在这个充满偏见与冷漠的世界里,
亲情是最大的软肋,
更是最温暖的港湾。
敖丙与父亲敖光
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
也达成了心灵的和解。
“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
但现在看来,
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
你的路还需你去闯,
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父亲认识到只要是敖丙心中认定的事,
他迟早会去做,
即使有再多担忧还是得学会尊重和放手。
保护和放手,皆是爱,
唯有爱,才能扭转乾坤和命运;
唯有亲情,既是软肋更是铠甲!
-5-
成长,要有直面一切的勇气
“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
直到无路可走,
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觉醒变身后的哪吒也明白了:
一味的逃避是没有用的,
有些事情该来的还会来,
甚至以前躲过的会调转过来加倍偿还,
越是逃避,越会碰壁。
“鸵鸟定律”也告诉我们
走投无路时,把头埋进沙子并不会阻止危险到来。
真正的勇士,
字典里没有逃避二字。

逃避是因为害怕,
害怕是因为没有学会祛魅。
哪吒这部电影不也在告诉我们么,
什么道貌岸然的神仙权威,
什么规则的制定者守护者,
都不可全信,都应该保持质疑。
一味慕强只会让自己迷失,
只有不断祛魅才能认清本质接近真相。
以前看过一句话,
“那些未完成的课题,会一直出现,
直到你给出完全不一样的回应。”
放弃幻想,丢掉畏怯,
坦然直面一切,命运才会出现转折。
▼
电影的最后,
有一句台词非常戳心:
“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
我觉得这里的年轻,不只是年龄,
更应该是指一种心态。

《道德经》里讲: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允许迷茫,允许碰壁,允许跌倒,
允许一切发生,因为一切都终将会过去,
最重要的是找到我们心中的哪吒,
保持一份赤子之心,
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让我们一起期待《哪吒3》,
新的一年也祝福你我以勇气为剑,
劈开困境的茧壳,
迎接属于自己的光芒!
点亮在看,你我共勉。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