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 赵桂兰,今年 58岁,住在一个 小县城。
年轻的时候,我只是初中毕业,后来在纺织厂当了二十多年工人,直到工厂倒闭才彻底失业。
后来,丈夫靠着修理家电的手艺撑起了家,我则在家里照顾孩子,偶尔打点零工。
我有一个 儿子,叫 王磊,今年 32岁,大学毕业后留在了 省城工作,娶了一个同样是大学毕业的儿媳妇—— 刘婷。
他们俩日子过得还不错,儿子在一家金融公司上班,收入稳定,儿媳妇是小学老师,工作也算清闲。
两年前,他们有了孩子,小孙子出生后,儿媳妇产假结束就回去上班了,没人带孩子,于是他们把我接到了省城,让我帮着看孩子。
说实话,我本来不想去。
老家的房子虽然旧,但住得舒坦,县城里有些熟人,平时还能串个门、聊个天。
可儿子说,省城房价高,儿媳妇工作忙,找保姆不放心,让我来帮忙, 每个月给我3000块钱当补贴,说是让我花得舒服点。
听着这话,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毕竟我是亲妈,带孙子还用给钱?
但转念一想,自己年纪大了,手里积蓄不多,儿子愿意给钱,也算是孝顺,便答应了。
就这样,我来到了省城,开始了带娃的生活。
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给孩子做饭、换尿布、洗衣服,哄睡、喂奶,整天围着孩子转。
儿子和儿媳妇下班回来,吃完饭就各自玩手机,几乎不怎么管孩子。
晚上有时候小孙子哭闹得厉害,我也不忍心让他们带,就自己抱着哄,常常一夜都睡不好。 虽然辛苦,但想着儿子一家能安心工作,心里还是挺满足的。
02
时光一晃就是两年,孩子渐渐长大了,已经会跑会跳,而我也习惯了在省城的日子。虽然生活节奏快,邻里关系淡漠,但有孙子陪着,我的心里还是觉得充实的。
然而,真正让我感到心寒的,是那个冬天发生的一件事。
一、年终奖与羽绒服
那年年底,儿子发了年终奖,整整四万块,他下班回家时,难得地笑着跟我说:“妈,今年公司效益不错,发了四万的年终奖,我给你买了件羽绒服,天冷了,你多穿点。”
我接过那件崭新的羽绒服,摸着厚实的面料,心里涌起一阵暖意。两年来,我一直穿着从县城带来的旧棉袄,虽然还能穿,但确实有些寒酸。如今儿子想着给我买衣服,我自然是很高兴的。
晚上,我特意穿上羽绒服照了照镜子,心里美滋滋的,想着这孩子还算有点心。
可没过几天,我无意间刷到了亲家母的朋友圈,顿时心里一沉。
二、亲家母的奢侈品大衣
朋友圈里,刘婷的母亲晒出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件价值近两万的名牌羊绒大衣,配文是:“感谢女儿女婿的心意,孩子们孝顺,给我买了这么好的衣服,冬天再冷,心都是暖的。”
我盯着那张照片,心里五味杂陈。
儿子年终奖四万,给我买了一件2000块的羽绒服,而给亲家母的礼物却是两万的羊绒大衣。
那一刻,我才清楚地意识到,儿子和儿媳对待两边父母是不一样的。
三、心寒的现实
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但从那天起,我的心里就像被塞了一块冰,怎么也暖不起来。
我开始回想这两年的点点滴滴——
每个月的3000块补贴,其实是我省吃俭用换来的,甚至有时候孩子的衣服、玩具,都是我自己掏钱买的。 我带孩子的这两年,几乎没怎么回过县城,想念老伴的时候,只能在电话里听听他的声音。 每天忙前忙后,连吃饭都是匆匆扒拉几口,生病了也只能自己扛着,不敢麻烦儿子儿媳。
可这一切,换来的只是一件价值2000块的羽绒服。
而那个几乎不怎么管孩子的亲家母,却得到了两万的羊绒大衣。
这公平吗?
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现实。
03
年后,儿子和儿媳开始商量送孩子去幼儿园的事,我知道,我的任务快结束了。
这一天,儿子下班回来,对我说:“妈,过完年孩子上幼儿园了,你要不就回老家吧?我们这边也挺忙的,怕没时间照顾你。”
我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天,我收拾好行李,把那件2000块的羽绒服折叠整齐,留在了房间里。
离开省城那天,没有人送我,只有孙子依依不舍地抱着我,奶声奶气地喊:“奶奶别走。”
我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奶奶回家了,你要听爸爸妈妈的话。”
坐上回老家的大巴,我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街景,心里却无比平静。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必再为这段不公平的付出感到心寒。
因为从这一刻起,我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