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抗生素使用口诀,速速收藏!临床医生必备!

妙菱看健康 2024-06-01 07:28:09

在临床实践中,抗生素种类繁多,且适应证各有千秋,这增加了记忆的复杂性与难度,常常给医师带来不小的挑战。为了让您更简便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本文将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及其应证提炼成11个口诀,以便于医师们快速记忆与运用。

一、头孢类抗生素分类

一拉定唑林氨苄,

二呋孟替克丙烯,

三肟他啶哌曲松,

四代吡肟骑匹马,

五代洛林托罗普。

解释

1.一代头孢(4种):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2.二代头孢(5种):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啶、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3.三代头孢(6种):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4.四代头孢(2种):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5.五代头孢(3种):头孢洛林、头孢托罗、头孢吡普。

二、四环素抗菌谱

二菌四体一虫灵。

解释

1.“二菌”:细菌和放线菌。

2.“四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3.“一虫”:阿米巴原虫。

三、磺胺类抗菌谱

二菌一体和一虫,

外加结核与麻风。

1.“二菌”:细菌和放线菌。

2.“一体”:衣原体。

3.“一虫”:疟原虫。

注:磺胺类不良反应预防——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检查尿常规。

四、抗疟药抗菌谱

控制疟疾用氯喹,根治须加伯氨喹。

进入疟区怎么办,乙胺嘧啶来防范。

伯氨喹啉毒性大,特异体质慎用它。

解释

1.氯喹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临床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进行根治治疗。

2.疟疾可用乙胺嘧啶预防。

3.伯氨喹啉毒性比其他抗疟药大,易发生疲乏、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发绀及发热,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少数特异质者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因其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需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或泼尼松可缓解,并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需输血治疗。

五、甲硝唑抗菌谱

甲硝唑药作用灵,原虫滴虫厌氧菌。

肠内肠外阿米巴,效果良好首选它。

解释

甲硝唑对原虫、阴道毛滴虫、厌氧菌都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可抑制阿米巴原虫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因此肠外、肠内阿米巴感染首选甲硝唑治疗。

六、青霉素抗菌谱

窄谱杀菌青霉素,竞争菌体转肽酶。

粘肽合成受干扰,阳性细菌杀灭掉。

过敏反应危险大,一问二试三观察。

解释

1.青霉素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转肽酶。使粘肽合成受到干扰;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

2.青霉素最危险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必须严格规范操作,即询问过敏史、用药前做皮肤过敏试验、用药后观察30 min。

链葡螺放白肺炭。

(谐音梗:廉颇落荒白灰滩)

解释

通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诈败诱敌“落荒”逃到“白灰滩”一举歼敌的故事,就可以联想记忆起青霉素的抗菌谱包括溶血性链球菌、敏感的金葡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和炭疽杆菌等。

七、氨基糖苷类抗菌谱

氨基苷类杀菌剂,抑制菌体蛋白质。

对抗阴性杆菌灵,链卡还治结核病。

耳肾毒性最严重,控制剂量定慎用。

解释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于杀菌剂,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对抗革兰阴性杆菌有很好的作用。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治疗结核病有很好的效果,是抗结核的一线药物。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耳毒性、肾毒性,因此治疗上必须严格控制剂量。

八、链霉素抗菌谱

链霉素易抗药,迅速持久程度高。

一般感染宜少用,配伍用药增疗效。

联合异烟肼,治疗结核病。

配合青霉素,心内膜炎停。

合用四环素,治疗布氏病。

配伍用SD(磺胺嘧啶),鼠疫兔热病。

解释

链霉素目前抗药性很高,因为其抗药性和毒性反应临床较少单独使用,一般需要联合用药。

1.可与异烟肼联合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所致各种结核病的初治病例,或其他敏感分枝杆菌感染。

2.可与青霉素联合治疗或预防草绿色链球菌或肠球菌所致的心内膜炎。

3.可与四环素联合用于治疗布鲁氏菌病。

4.亦可与磺胺嘧啶(SD)联合用于鼠疫、土拉菌病(兔热病)治疗。

九、氯喹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比较少,头痛耳鸣胃肠道。

长期用药易蓄积,须注意血、心、眼。

解释

氯喹口服一般可能出现的反应有: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耳鸣、烦躁等。在大剂量、长疗程用药时,有以下常见的不良反应,需密切注意:

1.可引起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逆性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等。

2.氯喹对眼具有毒性,因其可由泪腺分泌,并由角膜吸收,在角膜上出现弥漫性白色颗粒,停药后可消失。

3.氯喹偶可引起窦房结的抑制,导致心律失常、休克,严重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并导致死亡。

十、氯霉素抗菌谱

老眼昏花,儿女厌养,

伤心寒心,复伤寒心。

解释

氯霉素可用于治疗细菌性脑膜炎和脑脓肿、眼部感染、厌氧菌感染、伤寒和副伤寒、立克次体。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卢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