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向天借路!重庆当代“愚公”:带领村民7年凿通8公里“天路”

了鱼驴纪实 2025-01-19 14:13:59

前言:

在中国西南群山深处,有一处被称为“天坑”的地方,这里四面环山,与外界隔绝,只有一条悬挂在绝壁上的陡峭小路勉强连通外界。

有一个人他不甘心村民继续这样过下去,于是他召集村民,他们用最原始的工具肩挑背磨,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通向外界的山路,但代价是什么?他们的努力改变了什么?

天坑困局

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生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坑村”,地形上,下庄村四面环绕着高耸的悬崖绝壁,形成了一个深达千米的自然“天坑”。

这样的地貌虽让这里与世隔绝宛如桃源,但也让村民的生活举步维艰,要走出这个村庄,唯一的办法就是攀爬一条悬挂在悬崖上的羊肠小道。

那是一条被称作“命悬一线”的路,陡峭的角度达到80度,几乎是贴着峭壁攀岩般的存在,这条路耗时漫长,而且危险重重。

爬完全程要花整整一天,出村一趟再返回就需要两天时间,而这个过程并不总是平安的,无数次有人因为脚下一个没踩稳,就从几十米高的地方直接跌落悬崖。

即便如此村民仍然不得不冒险出村,因为生活所需的物资只有通过这条路背回来,而这些牺牲也早已成为村庄里再普通不过的事,很多家庭都因此失去了亲人。

据村里统计,几十年来至少有23人因为这条小路丧命,70多人摔成重伤或残疾,因为危险,这里的50多个村民自出生起便没有离开过村子。

他们没有见过汽车,更没有走过平整的大路,对大城市更是一无所知,事实上下庄村的困局并不是自然环境一夜之间带来的。

据说村民的祖先几百年前为了躲避战乱才逃到这里避世求安,当时的天坑与世隔绝,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屏障,为先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

可战乱消失了,外界的生活日新月异,天坑却成为了一种遗留问题,这里没有现代化农业,没有通畅的交通,也享受不到社会进步的红利。

村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种植玉米和土豆,但这些产量有限,基本上只够勉强维持温饱,时间长了村民们内心的焦躁也越来越明显。

看着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繁华,生活条件不断提升,汽车、电视机早已走进了每一个家庭,山外的村庄甚至盖起了一栋栋漂亮的洋房,而下庄村却始终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状态。

破旧的茅草屋、吃不饱的玉米粥以及艰险的小路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全部,每次有人提起修路的话题,村里总会有人摇头叹息没钱,没工具,这怎么可能?

向天借路

1997年于下庄村的悠长历史而言,是注定被镌刻的一年,年轻的村支书毛相林毅然决然,引领全村人修筑通往外界的道路。

在此之前修路的想法并不是没人提过,但每一次都因为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设备而不了了之,而这一次毛相林决定不再等了。

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颗不甘心的心,他对村民们说:“我们不能做最后一代天坑村人,修路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出去见过世面的人,毛相林曾经到县里学习,亲眼看见了一个叫七星村的地方,因修通了公路而彻底改变了命运。

村民们盖起了小洋房生活富足,和山谷中的下庄形成了鲜明对比,毛相林回到村里后,他开始召集村干部、村民,召开了一场又一场会议,耐心地说服大家相信修路的可能性。

几次群众大会后,村里人终于被他说动了,决定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哪怕是用最原始的方式,也要在悬崖上凿出一条路来。

但真正干起来,困难远比想象中多得多,村里没有工程机械,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所有的开路工具只能靠村民用钢钎、大锤一点点敲出来。

一条路就是靠肩挑背磨、用命换命开出来的,没有钱毛相林和村民们自掏腰包,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拿出来,用作买雷管和炸药的资金。

没有粮食大家就吃玉米、土豆,饿了就咬一口红薯,渴了就喝山上的泉水,最初的几个月毛相林带头扛起大锤,天天站在最危险的地方,他和村民们在崖壁上打炮眼、装炸药。

天坑的地势陡峭,稍有不慎就可能摔下山崖,一次次放炮炸山,一次次被落石砸伤,但没有人退缩,晚上村民们累得回不了家,就直接睡在山洞里。

为了安全,他们每个人都用绳子把自己绑在树上,怕睡梦中翻身掉下山崖,修路是一场与命运的对抗,但也是一次对生命的考验。

可在修路的第一年,年轻力壮的村民沈庆富在运石料时不慎被坠落的巨石砸下深渊,当毛相林带着人将沈庆富的遗体抬回村时,他久久无法开口对家属说一句话。

没多久另一位外出打工归来的村民黄会元,也在修路时被巨石击中命丧悬崖,两位村民的牺牲让全村人陷入沉痛。

那一晚,他将全村人召集起来,问了一个艰难的问题:“大家说,这条路,我们还修不修?”谁也没有退缩,只有一句震天的回答:“修!”

是什么力量让村民们在失去亲人后,依然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份信念又是如何支撑他们走过接下来的每一天?

天路奇迹

毛相林和108位下庄村民的誓言没有落空,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们硬是靠着钢钎、大锤和肩膀,将这条被称为“天路”的8公里山路凿了出来。

从山顶到山谷,垂直高度超过1000米,这条2米宽的绝壁天路蜿蜒在悬崖之上,像是一条盘旋的龙,终于将下庄村与外界连接了起来。

修路的过程可以说是奇迹,更是一场苦难与坚持的考验,村民们每天顶着烈日,用最原始的方式在绝壁上开路。

炸药炸出的碎石要人工一块块清除,大石头就靠几个人一起抬;有些地方地势太陡,村民只能用绳子把自己吊在半空中打炮眼,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深渊。

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酿成大祸,即便如此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退缩,为了路他们拼尽了全力。

到了修路的后几年,村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用命换路”的生活,有人笑称白天用炸药炸山,晚上睡觉还得绑着绳子,不然可能翻身掉进悬崖。

修路期间山体落石、爆破失控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受伤的人数更是难以统计,村里最健壮的大力士杨亨华,曾一次扛起770斤的钢管,在崎岖的山路上连走200米。

终于2004年3月,7年的艰难苦战迎来了胜利的时刻,当村民们站在绝壁上的天路尽头,第一次看见公路与村庄连接在一起时,很多人激动得掉下了眼泪。

毛相林也流下了泪水,这些眼泪既是为了7年的付出,也是为了那些再也无法看到这一天的村民,他们用生命铺出了这条路。

天路修通后下庄村的命运彻底改写,从前需要一天攀爬的小路,如今只需半小时车程便能到达山外,从此外界的商品可以进入村庄,村民们也可以把农产品运出去。

毛相林不满足于路通的基础,他开始号召村民们种植脐橙、西瓜等经济作物,用市场化的方式让村庄脱贫致富。

没过几年下庄村人均收入开始稳步提升,脐橙成为了村里的“致富果”,有一年仅脐橙一项,全村的收入就超过百万元。

愚公精神再现

修路后下庄村打开了通往外界的路,更打开了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真正让下庄走向振兴的关键,是将这份“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的精神传承下去。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下庄村专门建起了村史馆和愚公讲堂,把修路的故事和牺牲者的名字记录下来,让后来人知道这条天路是如何在绝壁中一点一点凿出来的。

馆前的雕塑上,镌刻着参与修路的108名村民的名字,也刻着下庄人对自己的注解:“自强不息、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毛相林说这些精神就是下庄的根不能丢。

而毛相林自己则成了这份精神的代言人,下庄的故事传遍全国后,越来越多人慕名前来学习,“愚公精神”成为下庄的另一张名片。

每天毛相林都会为不同的团队讲述下庄的故事,从修路时的艰难困苦,到脱贫致富的探索,他讲得没有一丝疲倦。

他见过来学习的学生,就讲如何克服困难实现梦想;面对基层干部,他讲如何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当他面对军人时,他谈得更多的是牺牲和担当。

同时下庄的未来规划也逐步展开,天路不再只是通往村外的工具,它成了吸引游客的景点,近年来村里陆续引进文旅项目,开设农家乐、改建民宿,打造生态旅游。

如今许多游客从天路慕名而来,体验这个“绝壁村庄”的独特魅力,也感受下庄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

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毛相林始终在提醒村民:不能忘记修路时的团结与初心,下庄不止要脱贫,还要振兴。

结语:

下庄的“天路”是物理意义上的一条通路,更是摆脱贫困、走向希望的精神象征,毛相林和村民用7年的努力,为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启示。

他们用血与汗书写了一段新时代的“愚公移山”,团结一心、不畏艰险,就一定能在绝境中开出新路。

0 阅读:0

了鱼驴纪实

简介:记录美好生活,每天聊聊你感兴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