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小学文凭却能做到省委书记,后升到副国级,晚年回农村养鸡

了鱼驴纪实 2025-01-18 14:26:26

前言:

他曾是中国最基层的土地改革工作人员,也曾是国家重要战略决策的亲历者,虽然只有小学文凭,却凭着坚定的信念和踏实的作风,一步步走上了省委书记、乃至副国级领导的岗位。

而在高位退休后他却毅然放弃优渥生活,回到了生养他的村庄,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他为何选择晚年隐居山村?这位身份特殊、背景独特的干部究竟是谁?

小学文凭的省委书记

在中国政治圈里拥有高学历的领导人不少,但这位小学文凭的省委书记,却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传奇,毛致用出身湖南岳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日子过得紧巴巴。

少年时代的毛致用没机会读完学堂,靠着自学学会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和精通算盘的技能,这些本领让他在乡里小有名气。

1947年土地改革轰轰烈烈展开,他被乡里的书记看中邀请他出来帮忙分田亩、测土地。最初,他几次三番拒绝觉得自己只是个农家孩子,能种地吃饱饭就够了。

乡书记的坚持最终改变了他的想法,他走出家门成为一名秘书,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他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踏踏实实:写文件、记账、跑村子、丈量土地,样样都亲力亲为。

他用算盘算出分田亩的精准数据,用毛笔写出简明扼要的政策解释,时间一长这位农民出身的年轻人做事利落,还特别接地气,渐渐得到了组织的认可。

毛致用的基层能力让县里对他刮目相看,很快被提拔到了宣传部,成了一名年轻的县级干部,十年后他已是岳阳县的“一把手”,当时这位小学文凭的县委书记正值壮年,风华正茂。

他提出要带领群众“科学种田”,搞多种经营,毛致用大胆推行“山上种果、地里种粮、田埂种豆”的种植模式,让整个县的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岳阳县的变化很快被上级注意到,在那个年代科学种田的概念才刚刚起步,他能从一个小县开始摸索实践,可见其眼光和胆识。

1966年全国的政治风波波及到了他的生活,尽管之前政绩斐然,他仍难逃一场政治冲击,造反派让他站在批斗台上背《语录》。

但面对这种考验,他却从容不迫,造反派怎么点,毛致用就能流利背出,惊得台下人目瞪口呆,最终这场风波虽然让他的仕途暂时停滞,却并没有摧毁他的信念。

毛致用始终相信只要坚持初心,总有一天会有机会继续为人民做事,这位小学文凭的干部,后来迎来了更大的舞台,1970年代他被调任湖南省委书记,用自己的方式推动改革开放。

他提出乡镇企业发展的试点计划,推动现代化农业,甚至亲自下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摸索“田里种粮、山上种果、水里养鱼”的模式。

这种模式让湖南的农业焕发新活力,更为全国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这样一位小学文凭的领导干部,用实干换来了百姓的认可和组织的信任,他是如何一步步做起来的呢?

基层干部的辛勤岁月

毛致用的仕途是从最基层的岗位开始的,那里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繁琐的琐事与真实的民生问题。

刚走出家门他就投入到土地改革运动中,从一名普通的秘书做起,负责丈量土地、计算田亩、组织农民分地。

毛致用不怕苦、不嫌累,哪怕工作到深夜,也要把数据核对清楚,把政策讲解到位,久而久之农民们逐渐认可了这个“从田里走出来的干部”。

这段艰辛的基层工作让他积累了经验,也让他对农村的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后来毛致用担任了岳阳县的区委书记,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的事务。

修水渠、建桥梁、调整农田布局等,他做事有条不紊,亲力亲为,有一次为了修一座桥,他连续半个月驻扎在工地上,和农民同吃同住。

那段时间的双手满是泥土,鞋子磨破了几双却从未抱怨,1958年他接到修建铁山水库的任务,这是湘北地区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却因为地形复杂、工具简陋而困难重重。

作为总指挥他每天跑遍工地的每个角落,与工人们一同挑土、打夯、运石料。他还亲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修潜水泵,为整个项目的进展扫清障碍。

可因技术和资金等问题,这项工程不得不中途停工,十五年后他已是湖南省委书记,终于将这个未竟的项目重新提上议程并推动竣工。

这座水库从此成为湘北地区的“生命线”,让无数百姓告别了旱涝无常的困扰,毛致用的基层岁月充满了艰辛,更积淀了他对“实干”的深刻理解。

正是这种对群众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实践经验,让他在后来面对更大挑战时,始终能够找到务实的解决办法。

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毛致用将这份扎根基层的务实精神带到了新的岗位,开启了一场全新的发展尝试。

开创发展的新模式

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中国正经历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作为湖南省委书记,他承担起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传统农业大省探索一条现代化发展的新路。

湖南地大物博,农业是强项,但如何让农业在改革浪潮中不掉队,是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毛致用没有急于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而是选择先走出去“取经”。

1979年他带领湖南考察团前往广东和香港,在刚刚设立的深圳经济特区,他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与广东领导交流后,他第一次接触到如何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路。

在香港毛致用更是直接感受到资本运作的力量与商业的活力,所有这些新观念对长期处于传统农业管理模式中的湖南来说,无疑是一次思想上的冲击。

带着这些经验回到湖南后,他立刻开始了一场针对农业的“精准改革”,他认为湖南的根基在农业,改革不能舍本逐末。

毛致用提出“田里种粮,山上种果,水里养鱼”的立体农业模式,并从全省范围内试点推广乡镇企业发展。

还常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基层干部一块讨论发展策略,改革的成果显而易见,湖南的农业产量显著提升,农民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他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的现代化转型,将农村劳动力从田间解放出来,发展地方特色经济,许多农民从土地里走了出来,走向了小型加工厂,乡镇经济由此焕发了生机。

毛致用始终坚持改革要稳扎稳打,不能“一夜暴富”,而要“根深叶茂”。这种脚踏实地的方式,让湖南在改革初期,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1988年,他被调任江西省委书记,面对的是一个与湖南类似却更加艰难的环境,但此时的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胸有成竹地迈向了新的挑战。

毛致用并没有被江西的经济困境吓倒,而是带着从湖南总结出的经验,再次投入到推动乡村发展的实践中。

放下权力回归田园

毛致用以74岁的高龄申请退休,毅然放下手中的权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湖南岳阳,开始了一段完全普通的农民生活。

家乡的村干部和乡亲们原本打算给他安排一处宽敞的宅子,毕竟他的身份非同一般,但他却谢绝了所有的好意,用自己的退休金盖了三间简单的瓦房,砖墙青瓦,院墙都没有。

毛致用每天清晨起来喂鸡、种菜、养鱼,房前屋后种满了瓜果和蔬菜。日子虽然简单,却充满了他一生追求的踏实和安宁。

即便回到村里毛致用的心中仍装着乡亲们的事,西冲村当时经济落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和儿童缺乏照顾。

他推动村里筹建了一座小型敬老院,为留守老人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敬老院建成后毛致用特意跑去看望老人们,一一握手问候,让他们感到安心。

村里的经济发展也没有被他忽视,他建议村干部设立小型加工厂,吸引外来投资,让留守劳动力有工作可做。

在毛致用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两家小工厂,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又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一个落后的山村到被称为“岳阳第一村”,西冲村的变化离不开他的推动。

2019年他因病去世,享年90岁,即便告别了人世,他的精神依然留存在这片土地上,他用一生都在坚守“无论身处高位,还是回归乡野,始终与人民在一起”。

结语:

毛致用的传奇不只在于官至副国级,更在于始终怀揣初心,无论身居高位还是归隐乡野,都把百姓装在心中。

伟大的精神源自平凡的坚持,而真正的成功,是用一生的实践去书写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0 阅读:192

了鱼驴纪实

简介:记录美好生活,每天聊聊你感兴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