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曾经是亚洲第一!
根据1888年的《美国海军年鉴》,北洋水师的世界排名是第九 .当时世界海军排名前八的国家分别是:英国、法国、俄国、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在亚洲,北洋水师的纸面实力应该是无敌的存在,在舰艇装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但是,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遭受重创,最终全军覆没。这一事件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也让中国的海防遭受巨大打击。
而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雪甲午战争之耻,在历次对外战争中战无不胜!
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人民军队在彭德怀元帅率领下入朝作战。在武器装备等方面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取得了重大胜利。如第一次战役,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第二次战役,通过迂回穿插,收复平壤等,迫使“联合国军”退至三八线以南;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坚守阵地,击退美军多次进攻,最终迫使不可一世的美国签下停战协议.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年,在张国华总指挥指挥下,人民军队对侵犯我国边境的印军进行自卫反击。藏字419部队等表现英勇,在克节朗战役中,154团歼灭大量印军并俘虏其营长;155团摧毁印军地堡和据点;157团迂回作战打乱印军指挥系统 。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中,再次重创印军,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虏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稳定了中印边境局势.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69年,在肖全夫总指挥率领下,面对苏军的挑衅,中国边防军英勇反击。在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毙伤苏军230余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苏军大败而逃,有力地捍卫了我国的领土主权.
中越西沙群岛海战
1974年,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下,人民海军与南越海军展开战斗。仅用2天时间,就毙伤南越官兵100余人,俘敌48人,击沉敌军舰艇3艘,成功收复西沙群岛,维护了我国南海领土完整.
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许世友总指挥带领人民军队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在短时间内,解放军突入越南纵深40公里,击毙越南敌军47729人,取得重大战果,有力地打击了越南的侵略挑衅行为,保卫了我国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南沙海战

1988年,陈伟文总指挥指挥南沙海战,人民海军消灭敌军400多人,击沉敌军军舰2艘,重创1艘,再次彰显了我国海军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决心和能力.
人民军队的战无不胜,是因为有了根、有了魂!就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为人民军队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军魂,这一军魂深刻塑造了人民军队的特质与风貌!
一、思想引领与政治塑造

毛泽东深刻洞察到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对于一支革命军队的根本性意义。在早期的革命实践中,通过三湾改编,创造性地将“支部建在连上”,这一举措如同在军队的神经末梢植入了党的政治灵魂,使得党的先进思想能够直接传播到每一位基层战士心中,确保军队在思想上高度统一于党的理念。古田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政治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系统批判了当时军队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倾向,如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意识等,确立了无产阶级思想在军队中的主导地位。这一系列举措使得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明确了自身的政治属性,即为了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理想,为广大劳动人民谋解放而战斗,彻底摒弃了旧军队中为军阀个人或少数利益集团服务的狭隘宗旨,从而在政治上保证了人民军队的先进性与纯洁度,使其成为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信仰坚定的革命武装力量。
二、战略战术智慧的注入

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人民军队提供了一整套独特且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体系。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这一基于当时敌强我弱现实而总结出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灵活机动、避实击虚的战略智慧,让红军在敌人的重重围剿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精准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性质和发展趋势,为全国抗战指明了方向。人民军队在敌后依据这一战略方针,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通过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消耗和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战略防御阶段有效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在战略相持阶段逐渐扭转了敌我态势,为最终的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解放战争时期的十大军事原则,涵盖了作战方针、目标选择、兵力运用、战斗作风等各个方面,如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等,这些原则使人民军队在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中如虎添翼,能够根据不同战场情况灵活运用战术,实现了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伟大转变,最终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了全国胜利。
三、人民性根基的奠定

毛泽东思想始终强调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这一理念深深融入到人民军队的灵魂深处。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一宗旨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贯穿于军队的每一个行动之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积极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让广大贫苦农民翻身得解放,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使得红军在根据地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能够在敌人的封锁和围剿中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和情报支持。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在抗击日寇的同时,积极帮助根据地人民恢复生产、改善生活、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组织群众开展抗日自卫斗争,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浓于水的鱼水深情。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等政策,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情,广大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充分彰显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紧密的依存关系,人民性成为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四、革命英雄主义与战斗精神的培育

毛泽东思想培育了人民军队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岁月里,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大无畏的勇气。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在饥饿、寒冷、疾病和敌人围追堵截的多重考验下,跨越了千山万水,征服了雪山草地,突破了乌江天险、金沙江、大渡河等重重难关,用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史诗。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的情况下,毫不畏惧地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辉煌战绩,涌现出了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无数英雄群体和个人,他们以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在辽沈、淮海、平津等一系列战略决战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美式装备和坚固防线,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以排山倒海之势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功勋。这种革命英雄主义和顽强战斗精神成为人民军队的鲜明标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人奋勇向前。

毛泽东思想从思想、政治、战略、人民性和战斗精神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赋予了人民军队独特而强大的军魂,这一军魂使得人民军队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先进性、战斗性和人民性,成为一支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战的钢铁劲旅,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中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