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发小,落选明初六公爵,曾自比韩信,死后百年却被百姓歌颂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5-02-15 14:22:32

1352年,24岁的朱元璋在幼时伙伴汤和的指引下,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

此后,汤和又是第一个带头服从朱元璋指挥的郭军将领。

1354年,朱元璋决心发展自己的势力,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汤和又是最早跟随他的淮西24将之一。

可以说,汤和是坚定跟随朱元璋的第一人兼引路人,资格最老,战功也不少。

但1368年明朝建立后,汤和虽然位列功臣榜第五,却在1370年朱元璋册封六人为公爵时落选,而功臣榜前四名的都有份。

直到8年后,汤和才被授为信国公,得以与李善长、徐达、常茂(沾老爸常遇春的光)、李文忠、邓愈、冯胜六大公爵并列。

一、有明显短板

开国六公爵中,李善长、徐达、常茂(实因常遇春)三人毫无争议,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同样巨能打,也基本无争议。

至于邓愈和冯胜两位,很难说就比其他人更有资格,但肯定是独挡一面的将才。

汤和就差点意思了。

他参加的战斗一点也不少,作战极其勇猛,也能独自带兵,但在大型战役中基本上是副手、辅军的角色,因为朱元璋认为他有明显的缺点。

1368年汤和南平福建时,朱元璋就曾特别嘱咐:

“若欲人不违己,当使之以信;欲人成功,当任之以专。不信则令不行,不专则权有所分矣。凡此皆汝所短,故特谕尔。”

啥意思?朱元璋这是说,已经打了16年仗的汤和,在树立威信、杀伐决断两方面上,仍然做得不够出色!

二、送饼也不吃

朱元璋知道汤和资格最老,但战功方面有些逊色,于是经常有意无意地给他安排一些立功机会,但汤和总是抓不住。

1371年,朱元璋任命汤和为总指挥,讨伐盘踞在川蜀的明夏政权。

为了让汤和这位略显呆板的老伙计能真正立起来,朱元璋是真煞费苦心了。出发前就叮嘱了两条:

1、水陆并进,一鼓作气。

2、安抚蜀地军民,不要学北宋初年王全斌灭后蜀后,因好杀而引起的再次叛乱。

不想,汤和进入蜀地后,却因江水暴涨而驻军不前。

朱元璋急坏了,再次写信给老伙计,要趁明夏不备,果断进军,但汤和仍然认为太冒险而犹豫不前。

如果不是汤和的手下傅友德、廖永忠不惧蜀道艰险,大胆进兵,很难说明军能不能灭了明夏。

这一战,朱元璋也真是无可奈何了,其他将领都能因功加官进爵,惟独主帅汤和没啥功劳,只赏赐了一些彩帛!

朱元璋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汤和的失望,说:

“你是我最亲近的发小,本来是应该封为公爵的,但你却总抓不住立大功的机会,只能封你为第一侯爵,我总不能有失公平吧?”

汤和惭愧不已,向朱元璋承认自己才能有限,有负厚爱,朱元璋才又赏了他良田万亩。

三、酒后失言

汤知在军事方面确实能力有限,和其他优秀将领相比,属于那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类型,时不时还输个一两场的。

还有就是,这家伙经常贪杯说胡话!

1357年,汤和镇守常州,以据张士诚。

一天,汤和喝大了,跟左右说:

“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

这话的恶劣性质可就严重了!

公元前203年,韩信对楚汉之争持观望态度,项羽派武涉来游说韩信,说:

“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韩信右投则刘邦胜,左投则项羽胜。现在汤和自比韩信,说左投则张士诚胜,右投则朱元璋胜!

好在朱元璋没计较这种醉话。

不过在1378年,汤和终于因为效力年限太久而熬成了信国公时,朱元璋仍然把汤和当年说的醉话给点了出来。

四、急流勇退

别看汤和军事上不是一流,但在看待朱元璋这件事上,实属当世的智者。史载:

当时公、侯诸宿将坐奸党,先后丽法,稀得免者,而和独享寿考,以功名终。

这是说,汤和是一众功臣中,唯一一个能保持功名、并且老死的。

早在1368年明朝建立后的第三年,朱元璋就开始警示功臣们,给他们讲李世民与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的故事。

每次封赏功臣时,朱元璋几乎都会另外加一拨暗示。

别看汤和打仗时反应慢半拍,对朱元璋的屡次警告却非常用心,慢慢就不再掺和议论朝政了。

1388年,62岁的汤和更是多次请求退下来,朱元璋非常高兴。

1390年,汤和突然得了哑病,正式告老还乡。

朱元璋多次去探望汤和,还提前赏赐给他修坟的钱。

1395年,汤和病逝,配享太庙,结局非常圆满。

1387年,东南一带时有倭寇出没,朱元璋对汤和说:

“你虽然老了,但还是请你为我跑一趟吧。”

于是,汤和强征民夫,在浙江沿海一带修筑了大量城堡,导致百姓怨声载道。汤和却说:

“现在虽然埋怨我,但将来就知道我的用心了。再有诽谤我的,我一剑砍了他!”

转眼150多年过去,到了明朝嘉靖后期,倭寇横行。

有人统计,明朝有历史记载的倭患一共是787次,嘉靖后期就发生了628次。

在戚继光等抗倭名将真正出手前,浙江百姓只能自保,而他们当时所依靠的,正是明初汤和所修建的城堡:

嘉靖间,东南苦倭患,和所筑沿海城戍,皆坚緻,久且不圮,浙人赖以自保,多歌思之。巡按御史请于朝,立庙以祀。

汤和修建的城堡坚固不倒,浙江百姓赖以自保,编了很多歌来缅怀汤和,朝廷也因此为汤和建庙祭祀。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从寿终正寝、功名保全这个角度看,明初功臣,汤和第一。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