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经常干一件蠢事:重要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美好的回忆也逐渐模糊,甚至连改变我人生的那些事儿,细节都记不清了。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好多人都这样。记忆这玩意儿,它会骗人,它会把回忆美化,或者改成符合现在想法的样子。
我有个朋友,炒股的,亏了不少钱。他复盘的时候,死活记得自己当时预判了风险,结果翻看交易记录,才发现压根儿没意识到风险。这说明啥?说明记忆不靠谱。
你想想,就像沙滩上的沙雕,风一吹就没了。咱们那些珍贵的记忆,也一样,时间长了就没了。达芬奇那《大西洋手稿》,你看看,人家那是持续观察,认真记录。他那些创意,全都是从日常记录里来的。
记录可不是简单的复述。海明威写东西,每天写到最佳状态就停笔,第二天接着写。这说明记录能让你看清自己的思路。我自己也有方法,比如我拖延,我就写下“为什么拖延?”,然后写“因为害怕做得不够好”,再写“其实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一层层剥开,比光在那儿想强多了。
斯坦福大学那帮人研究过,说坚持写决策日记和情绪日记,能提高决策的准确率,还能管理好情绪。白纸黑字摆在那儿,逻辑漏洞一眼就能看出来,跟程序员调试代码似的。
记录,其实就是给未来的自己写信。近藤麻理惠说,东西承载着过去和未来的对话,文字更是这样。我自己每年都给自己写信。去年我写了,“现在觉得难如登天的事儿,明年会不会像爬个小土坡?” 今年再看,嘿,那些难题还真成了垫脚石。
我认识个抑郁症患者,他写“黑暗日记”,把每天感觉不好的都记录下来。他发现,发病前总有一些征兆,这样就能及早应对。我还看过一个失恋日记,当时看的时候,感觉那哥们儿崩溃了,现在再看,哈哈,一笑而过。
记录工具随便选,手机备忘录、朋友圈私密相册、小本子都行。关键是养成习惯,灵感来了就记,心情波动就记,重要的事儿现场就记。神经科学那帮人说,写字用的大脑区域,是说话的七倍,能给乱七八糟的思绪搭个框架。
今天随手写下的东西,说不定就能改变五年后的自己。所以,一起努力,养成记录的习惯,让记录成为你人生的导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