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科作为金融学的重要分支,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保险业在风险管理、社会保障、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经济稳定与社会治理的基石
保险业通过风险分散机制,为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风险保障,减少因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例如,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巨灾保险提升国家应急能力,健康保险补充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2. 金融体系完善的重要支撑
保险资金规模庞大,是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截至2022年,中国保险业总资产突破27万亿元,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等领域发挥“稳定器”作用。
3. 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引擎
保险学科通过精算科学、风险管理模型等研究,推动保险产品创新。责任保险助力“一带一路”企业出海,科技保险支持国产技术研发,气候保险服务“双碳”目标,成为国家战略落地的关键工具。
4. 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商业保险与社保体系形成多层次保障网络,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长期护理保险、个人养老金产品等创新,为民生福祉提供市场化解决方案。
中国重点保险学科高校及荣誉成就
1.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中国首个独立保险学院,保险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制定保险业国家标准,精算研究位列亚洲前列,与劳合社、瑞士再保险共建研究中心。
2.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历史可溯至1925年,拥有中国首个保险学博士点。其中国保险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农业保险研究成果获国务院政策采纳。
3.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首创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体系。北美精算师考试中心(SOA)全球成绩最佳考点。
4.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复旦大学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成立
在2024年获得了GCIE国际认证,这是由国际保险学会(IIS)设立的全球卓越保险学科(GCIE)认证,旨在评估全球高等院校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科的综合实力,促进国际间保险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凭借其优秀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成功获得了这一殊荣。
5.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开设中国首个保险专业,保险经济学理论研究权威。参与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设计,精算教育获国际认证。
6.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保险学科依托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在保险法研究领域领先。承办《保险研究》核心期刊,多项成果获教育部社科奖。

7.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保险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寿险精算研究突出。与上海保交所共建实验室,开发国内首个保险科技专利算法。
8.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保险与精算系拥有保险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巨灾风险管理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
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国际保险教育特色鲜明,与英国CII合作认证课程。培养出多位保险企业CEO,跨境电商保险研究成果行业领先。

10.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聚焦金融科技,区块链保险、人工智能核保等前沿研究获央行科技发展奖。
学科建设成就与行业贡献
中国保险学科建设已形成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拥有25个国家级一流保险专业建设点。高校主导制定《保险术语》等国家标准7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在《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view》等国际顶刊发表论文数百篇。
产学研融合方面,高校与中国人保、平安集团等共建实验室45个,开发保险科技专利300余项。高校智库深度参与《保险法》修订、养老金制度改革等国家重大决策,助力中国保险深度从1980年0.1%提升至2022年3.9%。
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安全网”,保险学科将持续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