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韩国媒体《每日经济》发表文章称,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DeepSec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一项调查发现,中国公司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领域的知识产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过去10年,中国的专利份额增长了10倍以上,而美国、韩国和日本的份额则因中国的攻势而下降。
全球专利分析公司LexisNexis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全球生成式AI相关专利中,中国专利约占74%。与10年前的2014年(7%)相比,这一份额增长了10倍以上。
与中国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份额从2014年的约65%萎缩至去年的15%左右。由于中国的攻势,同期韩国的份额也从约6%下降至4%。同期日本的份额也从8%急剧下降至2%。因此,有分析认为,中国在涵盖大语言模型(LLM)、新药开发、图像生成等各个领域的生成式AI领域的知识产权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生成式AI是指能够自行创建新内容的人工智能。它不仅用于文本、图像、视频和音乐,还用于人工智能算法和新药开发。分析显示,2018年以来生成式AI相关专利呈现爆发式增长。最初,该数字不到2000个,但逐年增加,截至去年已达到约40000个。LexisNexis研究员Joe Begley表示:“自从谷歌公布了作为ChatGPT基础的GPT(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概念以来,与生成式AI相关的专利开始大幅增加。”
从领域来看,文本相关的生成式AI专利最多。接下来是图像、新药开发、视频和音频。其中,新药研发的专利质量较高。
韩国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图像相关生成式AI专利数量最多。其次是文本、音频、新药开发等。此外,图像相关生成式AI专利数量较多,但专利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此,LexisNexis表示,“这可能是韩国的一个弱点。”
据分析,全球生成式AI创新主要发生在企业。评选出15家在生成式AI知识产权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机构,除两家外,其余均为企业。
从国家来看,中国入选机构最多,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清华大学等八家。美国有六家上榜,包括微软、Adobe、Alphabet、英伟达和IBM等。三星电子是唯一一家上榜的韩国公司。据调查,三星电子拥有约300项生成式AI专利。
LexisNexis分析说,“韩国虽然排名世界第三,但无法与中国或美国相比,在中国的攻势下,韩国似乎正努力维持不断下降的专利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