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夏天,蝉声如同潮水般涌动,村子里的梧桐树下,蒸腾的暑气让人喘不过气来。那年,我十九岁,堂弟文强十七岁,我们俩都参加了高考,却双双落榜。
成绩出来的那天,我一个人躲在田埂上发呆,手里攥着那张写满分数的成绩单,心里五味杂陈。虽然没考上,但我的分数比堂弟高出不少,家里人也早就预料到了这种结局。
父亲叹了口气,说:“文昌,咱家没钱供你一直复读下去,不过你别担心,我托了关系,给你弄了个进厂的名额,以后日子就算安稳了。”
这句话让我心里稍稍宽慰了一些。那个年代,进厂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意味着有一份稳定工作,不用再靠在地里刨食吃饭。
虽然我心里还有些对大学的向往,但想着能进厂,至少算对得起父母的一片苦心了。
然而,我还没来得及高兴两天,爷爷就找上了门。他走进家门的时候,脸上带着一丝凝重,手里拄着那根打磨得光滑的拐杖,脚步有些沉重。
堂屋里,爷爷坐在木椅上,眼神复杂地看着我和父亲。他沉默了很久,终于开口:“文昌啊,我今天来,是想跟你们商量件事。”
父亲放下手里的旱烟,皱了皱眉:“爸,啥事啊?”
爷爷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这个进厂的名额,能不能让给文强?”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一样,砸在我心里。我猛地抬起头,不可置信地看着爷爷。他低垂着眼,目光闪烁,似乎也知道这件事对我有多不公平。
“爸,这名额可是我托人好不容易弄来的,文昌考得比文强好,凭啥要让?”父亲的声音有些激动,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满。
爷爷摆摆手,语气沉重地说:“我知道你们心里有气,可是文强家比你们更困难啊。他爹身体不好,家里地也少,这孩子要是进不了厂,以后恐怕连媳妇都娶不上。文昌虽然落榜了,可还有机会复读,咱家还能供得起他一年。可文强不行啊,他没别的路了。”
我低着头,手指死死地扣着裤子,指甲快要陷进肉里。我知道爷爷的话有道理,可心里还是觉得委屈。这个名额对我来说,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工作,意味着改变命运的机会,为什么要让我让出来?
堂屋里安静了很久,只有爷爷偶尔敲拐杖的声音。我抬头看了看他,他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握着拐杖,眼神里满是复杂和恳求。最终,我还是咬了咬牙,低声说:“爷爷,我听您的。”
父亲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看着爷爷苍老的面容,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跑到田埂上坐了很久。月光洒在稻田里,映出一片银白色的光。我点燃了一支烟,却怎么也抽不下去,呛得眼泪直流。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的人生要改道了。
第二天,父亲带着我去镇上的学校报了名,我开始了复读的生活。
家里没多余的钱供我住校,每天早上,我骑着那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颠簸着走五六公里的泥泞小路去学校。
夏天的太阳毒辣,晒得我后背生疼;冬天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冻得我手指僵硬,握笔都在发抖。但不管路再难走,我从来没有迟到,因为我知道,这一次的机会来之不易。
复读班的老师是老张,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总是穿着一件旧中山装,眼神却格外锐利。他似乎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事。
有一天,放学后,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递给我一杯热水,语重心长地问:“文昌,你是不是觉得委屈?”
我低着头,不敢看他的眼睛,半天才点了点头。
老张叹了口气,说:“孩子,人生的路有很多条。进厂不是唯一的出路,你有读书的脑子,只要肯拼,未来一定会比现在好得多。”
他的这句话像是一盏灯,点亮了我心里的希望。从那天起,我开始拼命地学习。教室里的灯灭了,我就点着煤油灯继续看书;同学们回家吃饭了,我就啃着馒头在教室里做题。
那段日子,我几乎没有一天睡够五个小时,但是我不敢停下来,因为我知道,只有考上大学,我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有时候,我听说堂弟文强进了厂,日子过得不错,心里也会有些不平衡。可每当这种情绪涌上来,我就告诉自己,不能停下脚步。我要走的路,注定比他更远。
1987年的夏天,我终于迎来了高考。
考场外,蝉声依旧聒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燥热的味道。我坐在考场里,手心里全是汗,但脑子却格外清醒。试卷上的每一道题,我都答得格外认真,因为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更是我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成绩出来的那天,我的名字出现在了县里的光荣榜上——我考上了师范大学。我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消息传回村子,父亲激动得直掉眼泪,扛着一袋大米送我去省城报到。他一路上不停地念叨:“文昌啊,咱家供你这么多年,总算没白费。以后你可得好好读书,争口气。”
爷爷站在家门口,依旧拄着那根拐杖,叮嘱我:“文昌啊,咱家指望你了。好好读书,将来当个有出息的人。”
大学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为了省钱,我经常啃馒头喝白开水;为了赚生活费,我在图书馆当管理员,寒暑假去工地搬砖。
每当我累得快撑不下去时,我就想起爷爷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想起他说的那句“咱家指望你了”,心里就像被注满了力量。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重点中学当老师。第一次站上讲台的那天,我穿着一件干净的白衬衫,看着台下那些充满希望的眼睛,心里满是骄傲。
多年后,堂弟文强因为工厂裁员下了岗,回到村里种地、打零工,日子过得很艰难。有一次,我带着妻子和孩子回老家,文强在村口看见我,主动跑过来笑着说:“哥,你现在可是咱家的骄傲啊!当年爷爷的决定真是对的。”
我看着他,心里五味杂陈。小时候,我们一起在田埂上抓泥鳅、在河边跳水,可如今,他的手满是老茧,眼角布满皱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
那天晚上,我和爷爷坐在院子里,他抽着旱烟,突然问我:“文昌啊,你怪过我没有?”
我愣住了,沉默了很久,才摇头说:“爷爷,没有怪过。我知道,您是为了这个家好。”
爷爷点了点头,长长地叹了口气:“现在看来,你这条路,比进厂强多了。”
回头想想,那一年我曾怨过爷爷,怨过命运的不公,但正是因为那次选择,我才有机会走到今天。
我在一本书里看到过一句话:“命运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只要你坚持,总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这句话送给当年的自己,也送给所有正在命运中挣扎的人。
如今,我已经是县里的教研组长,带着一群年轻老师,做着我热爱的事业。每次回老家,村里人都会感叹:“文昌啊,你真有出息,咱村里就数你过得最好。”
每当听到这句话,我总会回答:“不是我有出息,是当年爷爷和父亲的决定对了。”
岁月如梭,那个在泥泞小路上骑车的少年早已成为过去,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青春。人这一生,能改变的,永远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