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葬礼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下午结束的。那天,天色阴沉,低垂的天空像罩着一层厚重的灰纱,冷风夹着寒意,让人倍感压抑。我站在灵堂外,手里攥着一根快燃尽的香,脑子里空空荡荡,隐约听见灵堂内传来的争吵声。
“妈生前说过,房子留给大哥,地也归大哥。我们姐妹嫁出去的人,凭什么还惦记这些东西?”大姑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愤怒,语调却透着颤抖。
“是啊!我们不争房子,但连一点存款都不给,是不是太过分了?”二姑接过话,语气比大姑更尖锐。
父亲站在一旁,低头抽着烟,烟蒂的火星忽明忽暗。他的脸色有些沉重,却始终没有插话。我看向站在一旁的小叔,他双手插在口袋里,眼神闪躲,不发一言。
我忍不住走过去,轻声问:“爸,怎么了?”
父亲摆摆手,示意我别多问。他的沉默让我感到不安。奶奶的去世似乎不仅带来了悲伤,也引发了家里压抑已久的矛盾。我隐约觉得,这场葬礼之后,家里可能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奶奶去世的消息是我从外地赶回来时听到的。当时的我心情复杂,既有对长辈离世的悲痛,也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惆怅。作为家里的长孙,我和奶奶的关系一直很亲近。
奶奶是个性格强硬的女人,一辈子风风火火。年轻时靠着一双手,撑起了这个家。爷爷去世得早,奶奶独自一人操持着家里的地和小卖铺,拉扯大了两个姑姑、父亲和小叔。
可奶奶的“重男轻女”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她从小就偏爱两个儿子,尤其是小叔。两个姑姑因为是女儿,从小吃了不少苦。
村里人常说:“老太太什么好的都留给儿子,两个姑娘从小到大没落过好。”
长大后,我渐渐明白,奶奶的偏心不仅仅是出于感情上的倾向,更是她那个年代观念的体现。她总说:“女儿是别人家的,嫁出去泼出去的水,只有儿子才能撑起这个家。”
然而,这种偏心却让两个姑姑受尽了委屈。大姑早早出嫁,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但每次回娘家都会带点东西孝敬奶奶;二姑嫁得更远,逢年过节赶不回来,就托人捎礼物,或给奶奶汇点钱。
可即便如此,奶奶对她们依然冷淡,甚至在村里人面前多次说:“我这辈子只管儿子,女儿有本事就靠自己。”
这种话刺痛了姑姑们的心。大姑有一次实在忍不住,回家和奶奶吵了一架:“妈,咱们姐妹不是你生的?为什么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弟弟们?”
奶奶却冷着脸说:“你们嫁人了,家里还有你们的份?儿子才是传家的人。”
从那以后,两个姑姑和奶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逢年过节也很少回来,只有父亲和小叔依然留在奶奶身边。
奶奶去世后,家里人聚在一起商量遗产分配。
奶奶留下的财产并不复杂:一套老宅子,一块地,还有五十万存款。然而,当父亲说明奶奶的遗嘱时,气氛瞬间冷了下来。
“妈生前说得很清楚,房子和地归我,存款留给小叔,两个妹妹什么都没有。”父亲的声音很低,却清晰地传达了奶奶的意思。
“什么都没有?”大姑的语气里透着不敢置信,“我们是奶奶的女儿,凭什么一点都不给?”
“对啊,妈生前没少让我们尽孝,现在人都没了,就这么算了?”二姑显然有些激动,声音提高了几分。
小叔在一旁低声咕哝:“妈说了,家里的东西就留给儿子,女儿早就嫁人了,还回来分什么财产。”
听到这话,大姑的眼眶瞬间红了:“小弟,你这话说得轻巧!妈养你们是对的,可我们就不是妈生的?这些年我和二妹没少孝敬妈,难道这些都不算数?”
父亲看着眼前的情景,脸色阴沉了下去。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妈的想法确实过分了些。我知道她重男轻女,但咱们兄弟姐妹是一个家的人,这样分配太不公平了。”
小叔有些不满:“哥,你怎么能这么说?妈的意思不就是咱们家一直的规矩吗?女儿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财产自然是留给咱们兄弟的。”
父亲摇了摇头,语气变得坚定:“小弟,妈的规矩是她那个年代的想法,但咱们不能这么做。你想想,大姐和二姐这些年为家里做了多少?妈生病的时候,大姐不是没少过问吗?二姐每年逢年过节都会捎东西回来。她们是咱们的姐妹,这个家不能寒了她们的心!”
小叔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话来。
父亲继续说道:“房子和地姑且不论,但存款我决定平分。大姐和二姐各拿十五万,我和你一人十万。咱们兄妹四个,谁也不能厚此薄彼。”
大姑听到这话,眼眶一下湿了。二姑也低下头,默默拭去眼角的泪水。
“哥,这样分,你自己不觉得委屈吗?”大姑哽咽着问,“妈最偏心的是小弟,这些年你照顾她最多,现在分家还要平分,凭什么啊?”
父亲苦笑了一下:“我当然委屈,但家是咱们的家,不能让这点东西把咱们兄妹的感情分没了。妈的观念是那个年代的产物,我们这一辈不能再这么糊涂。”
父亲的话让小叔沉默了许久,最后他终于点了点头:“哥,你说得对。钱是身外之物,大姐二姐确实不容易,平分就平分吧。”
分家的事情最终定了下来。两个姑姑一人分得十五万,父亲和小叔各分得十万,老宅子归小叔叔,地归我爸,毕竟两个姑姑已经嫁人了,这些东西不好分。
“哥,谢谢你。”大姑握着父亲的手,眼里满是感激,“如果不是你,可能我们这辈子都得不到公平。”
“是啊,哥,你是真明事理。妈虽然偏心,但你却能替我们姐妹着想。这样的兄弟,我们心里佩服。”二姑也红着眼睛说道。
父亲摆摆手:“咱们是一家人,不该为这些东西伤了感情。钱和房子都是身外之物,兄妹之间的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分家之后,两个姑姑的态度缓和了许多。春节的时候,她们带着孩子回来看望父亲,甚至主动帮忙收拾家务。小叔也变得成熟起来,偶尔带些礼物回来,陪父亲喝酒聊天。
奶奶的去世虽然带走了一些东西,但也让家里重新找回了久违的平衡。
很多年后,我回想起奶奶的葬礼和那场分家风波,才真正明白父亲的深明大义。他不是不委屈,只是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维系住了这个家。
家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父亲的选择,为我们这一代人上了最宝贵的一课:家,永远是讲情分的地方,而不是争斗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