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75岁的前外交部长钱其琛正式退休。
退休后,他笔耕不辍,用《外交十记》这本回忆录总结了自己外交生涯中祖国所经历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这本书出版后获广泛关注,被译成英、俄、日、韩等语言版本,好评如潮。《外交十记》中最精彩的部分,我个人认为是第五章《通往汉城》。在这一章里,钱外长以细腻的笔触,写下了中韩建交期间发生的种种隐秘故事,认真品读,我们能看出很多有趣而曲折的外交细节。下面,我们就以钱外长的视角,打开这条“通往汉城”之路:中韩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关系渊源流长,无论是明末的万历朝鲜战争,还是清末的甲午海战,两国都是并肩作战,共抗外敌的伙伴。更不要说,韩国曾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a1bb07a932e39c33066b6caf62880536.webp)
但是,自从1945年之后,中韩之间就基本断绝了官方和民间往来,老百姓们视“韩国”这个名词为禁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更习惯称之为“南朝鲜”。然而,在1991年11月,中韩关系突然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插曲。这一年,时任中国外长的钱其琛率领代表,乘坐飞机抵达了汉城(即首尔)的金浦机场。这是1945年以来,中国外长第一次踏足韩国。钱外长此次前来,是为了参加即将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但是,韩国方面却对此次来访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一下飞机,中国代表团就被各国记者围了个水泄不通,下榻酒店后,楼道里都是“长枪大炮”,各种记者拥挤在一起。他们迫切地想知道,中韩关系会不会迎来突破。果不其然,钱其琛到达汉城的当天下午,一位韩国总统府的礼宾官就悄悄走了上来,告诉钱其琛,总统卢泰愚希望能和钱外长单独会见。此时,卢泰愚的任期只剩一年了,他迫切地想完成中韩建交的历史使命,为自己留下政治遗产。会谈中,卢泰愚对两国互相隔绝几十年表示了遗憾,并真诚地提出与中国改善关系,早日建交。钱其琛并没有直接回答卢泰愚抛出的问题,而是说希望南北双方能和平共处,中韩的贸易关系能继续发展下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6a1c8df3aabfed81d8ae9a57dac166a7.webp)
第二天,钱其琛受邀和时任韩国外长的李相玉共进早餐。此前在联合国,韩国外长多次提出希望安排双方会面,我方都没有同意。这一次,两人却共进早餐了。谈话中,李相玉坦诚地说道:“我们理解韩中建交,需要根据中国的准备情况来进行,但我们希望能早日实现这一点。”但钱其琛还是没有直接回答。韩方的态度如此积极,钱其琛为什么不正面回应呢?钱外长晚年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国要同韩国建交,难点并不在于双边关系方面,而在于中国与朝鲜的关系。即如何让与中国有着传统友谊的朝鲜,能够逐步理解和接受这种外交政策的调整。”读懂了这句话,我们就会明白钱外长当时的处境:我们不是没有诚意,而是这件事确实急不得,需要从长计议。事实上,据钱外长回忆,早在多年之前,中央就对恢复中韩关系进行了长远的规划和部署:1985年,小平同志在谈到中韩关系是就说过,我们需要和韩国发展关系,第一可以和他们做生意,经济上有好处;第二,可以使他们和台湾割断关系。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上看,这对我们都有利无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9285070bf9b37f0e469cc0ac18c503be.webp)
1986年和1988年,中国代表团先后参加了汉城亚运会和汉城运动会。1990年,北京亚运会召开的时候,朝韩代表团都前来参加,朝韩两国的国旗第一次在官方场合同时出现。1991年5月,也就是钱其琛到达汉城半年前,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期间主动向朝方提及:今年联合国大会期间,如果韩方再次提出入联,“中国将难以持反对态度”。而如果韩国单独入联,朝鲜再想加入,可能就会遇到困难。据钱外长回忆:“此后,朝鲜报纸发表一篇评论称,朝鲜不反对南北朝鲜同时加入联合国。”1991年9月17日,两国同时成为了联合国的正式会员国。正是有了以上的这些铺垫,才有了钱外长的这次到访汉城。从汉城回来之后,中韩建交的事情进一步得到了推动,双方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3次谈判,很快就敲定大部分流程,就等着正式签署《建交公报》了。不过,在正式签署公报前,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就是向朝鲜方面通报这一情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b0c020f4b5a0215cdfcade7258f6d9e0.webp)
1992年7月,中央“经过反复权衡,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对朝方的尊重”,决定让钱其琛亲自到平壤一趟,通报我们的立场。“这不是一次轻松的外交访问。在专机上,我心里一直不太踏实,不知道朝鲜方面是否能充分理解我们的立场。”钱其琛多年之后还记得他当时的心情。“以前每次到朝鲜访问,朝方都在机场组织群众欢迎,气氛热烈。这次,飞机停在机场的偏僻之处 ,来迎接我们的只有金永南外长。”下飞机后,金永南带着钱外长上了一架直升机,当时正是酷暑,直升机里“如同蒸笼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飞机降落在金正日的别墅前。在这次会面中表示:“我们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平等地对决定自己的外交政策。我们仍将继续努力增进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继续自主地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bc2fd303d1645167debdc8ca3b75825f.webp)
这次见面让钱外长难忘,因为“在我的记忆中,这次会见,是金主席历次会见中国代表团中时间最短的。”而且,“金日成主席着眼于中朝关系大局和朝鲜半岛的局势,理解了中方的立场,做出积极而明智的决定,表现出了老一代领导人的胸怀和眼光,不能不让人钦佩。”在完成了这次外交访问后,当那天钱其琛就率领代表团返回了北京。下午5点,钱外长在中南海向中央领导同志详细汇报了出访的情况。至此,中韩建交终于水到渠成。2017年5月9日,钱其琛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斯人虽已离去,但他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早已载入史册,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