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国民党里谁最害怕?别人不好说,戴笠肯定是其中一个。
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出,戴笠家里的电话就没有停过,很多黄埔的学生都打来电话质问戴笠:“你肩负特种工作的责任,怎能使校长陷入如此险境?校长如有不测,我们一定找你算账!”这些话给了戴笠巨大的压力,因为从工作职责上说,戴笠对西安事变的发生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戴笠也很冤枉,也很委屈。史料记载,在西安事变发生前,戴笠潜伏在东北军内部的特务、67军某连副连长张华先就给戴笠送去了情报,说张杨二人已经和红军达成了“君子协定”。戴笠从北京宪兵司令部也得到了类似的情报,于是他立刻就把此事向蒋介石做了汇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b57f54399872009bd27cd964ef16eec.webp)
蒋介石收到汇报后,并不重视。因为军阀自保是民国的常态,谁愿意为了蒋介石的中央去和强悍的红军打仗,损兵折将呢?当年红军长征之初,途径广州,广州的地方首领陈济棠不也和红军达成秘密协定了吗?红军穿越第四道封锁线时,李宗仁的桂军不也撤出湘江防线,放开口子了吗?所以,对于张学良的和红军私下联系,蒋介石是可以“理解”的。况且,将来蒋介石还要倚重张学良和东北军,这种事不能点破。西安事变前,蒋介石、戴笠对张学良秘密联系红军的情况已经非常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知道张学良会发动西安事变,毕竟陈济棠、李宗仁和蒋介石的矛盾再大,至少在表面上还是服从蒋介石的。所以,在收到戴笠的情报后,蒋介石还是去了西安,而戴笠也没有积极劝阻。蒋介石到了西安之后,还和以前一样,毫无顾忌地训斥张学良。他们两人都掉以轻心了,蒋介石这个上级的责任显然更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最后背锅的一定的下级,而不是上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7381b0e5415ea0b558d1a04b5efb8c4.webp)
收到西安事变的消息,戴笠立刻纠集了手下的余乐醒、郑介民等人,说蒋介石眼下生死未卜,自己想前去营救却不知如何入手,众人讨论了一番都找不到答案,说着说着,戴笠就哭了起来。12月21日,宋美龄决定亲自到西安找张学良谈判,戴笠得知后立刻要求一同前往,以弥补自己的失察之责。郑介民等人劝他,他和红军、东北军素有恩怨,小心到了西安有生命危险。但戴笠已经无路可走,只能拼着一死冒险尝试。据章微寒在《戴笠与“军统局”》一文中回忆,戴笠在前往西安前曾召集手下训话,涕泪交流地说道:“此去凶多吉少,我到西安和校长共生死。”果不其然,来到西安后,宋美龄、宋子文成了张学良的座上宾,戴笠却成了张学良的阶下囚。他一到西安,就被东北军扣押了起来,关在了张学良公寓的地下室。在地下室里,戴笠想到了自己的各种结局,并留下了一封遗书,其中还是不忘对蒋介石表白忠诚:“……来此殉难,固志所愿也,惟未见领袖,死不甘心……”在被关押了两天之后,戴笠终于见到了张学良。一见面,张学良就给戴笠出示了部下给他的写的信,要他“速杀戴笠,以绝后患”,以此警诫戴笠,给戴笠吓得够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56b3be1ab671dd722afc0693c4bb3d8.webp)
张学良后来在《张学良口述历史》(唐德刚)中回忆:“和戴先生我们头一次见面,他说我真没想到你会这样。我说,你那些特务净做些扯淡的事,你‘特务’不了了。”张学良还说:“在事变之前,我已经跟共产党有联系了。现在事情过去了,我说出来也不怕了——中央糊里糊涂,就不知道我跟共产党已经有联系了。”事实上,张少帅还是年轻了,他直到晚年都不知道,蒋介石和戴笠在就知道了他和共产党有了联系,只是他们“真没想到你会这样”,所以没有出手。后来好不容易见到蒋介石,戴笠立刻“跪在蒋的面前,抱住脚痛哭失声,臭骂自己失职”。在把蒋介石弄出西安后,戴笠几次自请处分,还展示了自己被囚期间的遗书,由此蒋介石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对他更加信任了。有学者认为,1936年的西安事变是戴笠强化和蒋介石关系的重要事件。这一事件就好比1922年孙中山遭陈炯明炮击,跑到永丰舰上避难,蒋介石从上海跑到永丰舰上向孙中山表示,愿意与他共存亡,从此骗取了孙中山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