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川人蔡翁,曾在滁州做过官,遂定居在滁州。
他娶妻胡氏,只生有一个女儿。
没儿子的蔡翁,就立侄子蔡冬为嗣子,但这个蔡冬不是安分的孩子,负气自豪,因和人闹纠纷而奋起杀人,逃亡在外,多年不知所终。
为了避免蔡氏绝后的问题,蔡翁就考虑招赘。他相中来安人许清。
许清字士廉,“读书有贤行”,蔡翁很喜欢许清,认为这孩子“类我者也”,就把闺女嫁给他。
入赘蔡家的许清就变成蔡清——第一代赘婿。
让人没想到的是,蔡(许)清和岳父一样悲剧,婚后多年也没能生出儿子,只有独生女蔡妙静。
无奈的蔡清只好效法岳父,考虑招赘,开始悄悄的考察、挑选女婿。
却说句容龙潭,有个人叫孔善,字国宝,幼年就遭遇父母双亡,而两个成年的哥哥又不做人,小孔善只能依靠叔叔生活,但叔叔家的生活也比较拮据,因此,等他稍微大点,就想离开叔父独自谋生,以求减轻叔父的负担。
孔二叔舍不得孔善,孔善就说他已经长大,不能再连累叔叔,如果他不离开,别人也会非议他的哥哥们无情无义,虽然哥哥不顾兄弟情义,他作为弟弟的却不能不考虑老孔家的名声。孔二叔只能含泪目送侄子离开。
孔善流浪到滁州,就被蔡清相中,熟悉了解孔善的情况后,蔡清认为孔善很通彝伦之理,是个有情义的好孩子,就把闺女妙静,许配给孔善为妻,招其为赘婿,孔善同意了。
结婚那天,蔡清大摆宴席,当着宾朋之面,焚香祝天:
我蔡氏两代无嗣,传承眼看就要式微,幸而孔郎能够承担我蔡氏,从今天开始,他就是我蔡家之后。
孔善就此变成蔡善——第二代赘婿。
他和妻子蔡妙静在婚后连生四子一女,总算不用害怕蔡家再绝后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逢元朝末年,兵锋四起,蔡家的平静生活也没有保持多久。
至正十四年(1354)三月二十九,滁州失陷,城内大乱,小康之家的蔡氏,在大兵的蹂躏下,也瞬间支离破碎。
女主人蔡妙静和女儿蔡素英投水而死,次子玄童、三子寿童、幼子庆真在乱兵中不知所终。
只有蔡(孔)善和长子蔡彝逃出生天,但爷俩在辗转逃难中,蔡善也因忧愤而成疾,于当年八月十八日病死在逃亡途中。
半年不到,昔日和乐融融的一家七口,就剩蔡彝一人。
历尽艰辛的蔡彝逃亡到金陵,才停下脚步。由于他出身小康,有良好的教养,很快就被无子的富户王时中看上,穷困局促的蔡彝,就和父、祖一样,做了王家的赘婿。
蔡彝就变成王彝——第三代赘婿。
王彝和妻子王氏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王继宗。
后来,老岳父王时中居然生出亲儿子来。
既然王氏有了继承人,王彝就谋求复姓归宗,获得官府允许。因此,王彝又变成蔡彝。
但随着天长日久,蔡彝想起父亲的孔氏、祖父的许氏,心里过意不去,他姓了曾祖父的蔡氏,那父亲的孔氏和祖父的许氏怎么办?
如果复姓孔氏,显然对不起老蔡家和老许家,要是复姓许,又对不起另外两家。
他家三代都做赘婿,都是以异姓为后,所以,他该以哪个姓氏为主呢?
到底是该姓孔?姓许?还是姓蔡呢?
纠结之余,蔡彝就去咨询朋友宋濂的意见,想谋求一个解决的万全之法。
视蔡彝为异姓兄弟的大儒宋濂认为:
蔡氏出自姬姓,许氏出自姜姓,而孔氏出自子姓,这三家本源是毫无关联,现在却因为情义成为一家。如今之计,蔡彝应该复姓孔氏,才是礼法之正。
但对蔡、许二氏,也不能忘记先辈们的托付,让他们成为若敖氏之鬼,所以,等到他日子孙众多时,再各择一人继承蔡氏、许氏之祀,如此,是为礼法之变。
蔡彝遂改回父亲的孔姓。
宋濂在孔彝为蔡氏、许氏先祖立碑时,还为之撰写墓表,详细叙述这一家子姓氏演变的原因和经过,以备后世有考。
猴格看到这篇表文时,心里就想:这一家子可真够复杂的,俺读书少,还真从没见过像蔡家这样,几代人都是赘婿的情况。
结果却着实让人意难平,不论是许氏,还是孔氏,都是入赘到蔡氏,你蔡彝本来就该以蔡氏为主,但却偏偏复姓归宗,恢复其父的孔氏。
你爹本家明明有两个哥哥,还有叔叔,大概率是不会让孔氏绝嗣,但你却偏偏抛弃已经绝嗣的蔡氏,去归宗有嗣的孔氏,实在是没有道理。
还有宋濂,出的什么鬼主意,还准备让孔彝以后再过继子孙给蔡氏、许氏,现在你都要复父姓归父宗,就不怕你过继出去的子孙再谋求复姓归宗?
只能说,古代男性对父系姓氏,实在是太执着了,不管父系本宗稀罕不稀罕他们,反正就要复姓归宗。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宋濂《文宪集·滁阳蔡氏道山阡表》
我从不试图说服别人,只不过诉说自己的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