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 “16 岁中学生获正高职称” 的消息迅速上了热搜。一份简历声称 16 岁的何某有着诸多耀眼头衔,像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正高级负责人”,还身兼多个学会会员等。
乍一看,这简直就是个神童啊,如此年轻便有这般成就,任谁都会惊叹。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很快,中国科协相关工作人员站出来明确表态,旗下根本就没有这个所谓的工作室,何某和科协毫无关联。
这就像是一盆冷水,直接浇灭了那看似华丽的光环。随后的发展更是让人诧异,“科技工作者之家” 网站发布何某简历的网页先是被删除,后来整个网站都无法打开了。而那个宣扬何某事迹的 “荔省青少年科研活动小喇叭” 微信公众号相关信息也被删得干干净净。
从这些举动不难看出,这份简历大概率是虚构的。一个中学生,即便再有天赋,要达到正高职称的水平,且有着如此多高大上的科研经历,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这件事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深思。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为了博眼球、造噱头,有些人似乎无所不用其极。就拿这件事来说,虚构这样一份简历去宣扬,究竟是想达到什么目的呢?是满足虚荣心,还是企图从中谋取某些利益呢?
相关的运营平台审核机制何在?“科技工作者之家” 网站由正规公司运营,却能出现这样离谱的简历内容,公众号也是随意发布这样未经核实的信息。这无疑暴露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些平台缺乏应有的严谨性和责任感,让虚假信息有了可乘之机,误导了大众。
这也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现在家长们本就容易陷入教育焦虑之中,看到这样所谓 “牛娃” 的例子,难免会更加焦虑,想着自家孩子怎么就比不上呢。可殊不知,这很可能就是一场虚假的闹剧啊。
对于职称评定这件严肃的事儿,那是有着严格要求和规范流程的。广州市人社局负责职称工作的人员也说了,高级职称评定难度大、要求苛刻,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一个 16 岁的学生获评呢?这分明是对职称评定权威性的一种亵渎。
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也回应了,称推送发布是学生个人行为,已与家长沟通更正信息。可这也说明,在学生和家长层面,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发布的规范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场 “16 岁中学生正高职称” 的闹剧,不仅让大家看到了虚假信息的危害,更让我们意识到在信息传播、审核以及人们对待各类光环头衔时,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追捧,别让这样的闹剧再次上演,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