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今河北邯郸人,赵国第六代国君,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话说公元前455年,执政晋国国政的智伯瑶率领韩家和魏家攻打赵家,前后二年而不成。赵襄子派张孟谈力劝韩、魏两家反戈一击,打败智家后平分了智家的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分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之后八十年,赵国屡遭秦国入侵,被强占蔺地、离石等地;赵国与齐国、魏国、卫国的战争也不断,连年征战消耗了赵国的国力。
赵雍是赵肃侯唯一的儿子。少年赵雍亲见父亲为了赵国的生存而南征北战,期间有包围魏国、修筑长城、水淹联军的骄傲,也有战败而失地的痛苦。少年赵雍明白,在群雄逐鹿、弱肉强食的时代,赵国要想生存,除了结盟,更重要的就是武力。
公元前326年,戎马一生的赵肃侯去世,年方十五岁的赵雍即位,是为赵武灵王。赵肃侯临终前给儿子留下的顾命大臣是肥义,一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
少年赵武灵王初涉君位就不得不经受严峻的考验。事后各方评价都是给的高分。
魏惠王称王后,抛弃“联韩赵”的战略,屡屡向同为三晋的韩赵发难。赵肃侯去世后,魏惠王立即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一万军队参加会葬,情况十分凶险,搞不好赵国就会被五国联军所灭。赵武灵王和肥义商议,决定采取强硬措施应对,并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首先,赵武灵王命令全境戒严,代郡、太原郡和邯郸的赵军随时准备战斗。
其次是联合韩、宋和越国。韩和宋再加上赵国就形成了品字型阵势,将秦、魏等四国置于两面受敌的被动局面;而越王派兵攻楚,使楚国的注意力不得不回转;再重金贿赂楼烦王使之击燕,燕易王也无暇顾及对赵国的趁火打劫了。摆平了燕和楚,魏、秦和齐对赵、韩、宋三国集团就没有绝对优势了。
第三是重兵待客。赵武灵王令五国使者直接到邯郸,使者们沿途见到赵国戒备森严,精锐更是云集邯郸,心头不免发怵,在参加完葬礼后便匆匆离去,不敢建议君王攻打赵国。
魏惠王的阴谋就这样被挫败了。
赵武灵王亲政后,为了正确决策,其继承先君遗策,又任命三位贤德之士为“博闻师”,负责处理国家事务,除了重臣肥义之外,也定期向“博闻师”送礼致意。赵武灵王还设立了“左司过”和“右司过”,专门负责查察政令之过失。
赵武灵王的头脑是清醒的,其认为多弱对一强的合纵并不可靠,基于此的“敦睦邦交”之策就包括:与小邻尽力保持友好,与恶邻以斗争求和平,通过参与诸侯间的混战以提高赵国的软硬实力。
公元前323年,赵国主动在与中山国的边境筑城,一则防范中山国的进攻,二则以示弱的姿态求得睦邻友好。
同年,在魏国纵横家公孙衍的斡旋下,魏国和韩、赵、燕、中山等四国国君互尊为王,史称“五国相王”。赵武灵王表面应承,内心认为凭赵国的实力远远达不到称王的程度,于是主动去掉王号,命国人仍称自己为“君”。
次年,年满十八岁的赵武灵王与韩宣王进行区鼠会晤,并迎娶了韩国公主为夫人。这是一个典型的政治联姻,最重要的是利用韩国牵制了居于中间的魏国。
几年后,赵国渐渐具备了一些实力,也开始亮出了“獠牙”,其势必拿小国练手。
话说赵国的北边是中山国,是北方少数民族狄族建立的国家;全境只有东北角与齐国相连,其余被赵国包围。中山国就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中山国在公元前406年被魏国所灭,但三十年后又复国;公元前377年前后,赵国两次进攻中山国,但“万乘之国”怎么也打不过“千乘之国”,中山国甚至一度攻陷赵国都城邯郸,还毁坏了赵国的祭坛。
赵武灵王见时机已经成熟,就下令进攻中山国,攻取了中山国一大片土地,使赵国的疆域推进到北至沙漠,西至黄河的区域。这是攻灭中山国的前奏。
公元前316年,赵国的近邻燕国因燕王哙禅让给子之而发生内乱,燕太子平不敌子之集团,数月的内战导致燕国死亡了数万人,太子平战死,燕国上下离心离德,齐国军队乘机进入燕国烧杀抢掠。
次年,赵武灵王把在韩国当人质的燕公子职护送回燕国,并拥立为王,是为燕昭王。燕昭王对赵国感恩,两国遂结为联盟,至此,韩燕联盟被彻底拆解。
赵武灵王君臣称自己的国家为“四战之地”以示警醒。所谓“四战之地”是指赵国北部有燕国、娄烦,西部有秦国,东部有齐国,南部有韩国、魏国,腹部还有一个中山国。这样的地理位置就需要赵国足够强大。
当时各国都以改革图强,秦国的商鞅变法就使秦国得以迅速崛起。赵武灵王毕竟年轻,接受新鲜事物快,敢于冲破思想的束缚,其想实行的变革只要有利于国家富强就敢大胆地干,由帝王推动的变革遇到的阻力就大大的减轻。
赵国与游牧民族交流接触频繁,赵武灵王通过观察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后突然来了灵感,认为应该学习游牧民族灵活的作战方式。一天,赵王和肥义在王宫散步,肥义看到赵王似有所思,知道赵王是想光大祖宗的荣耀。赵王谈及想学“胡服骑射”,但是担心会“恐天下笑之”、“世必议寡人”。赵王的担心不无道理,当时“华夷之辩”依旧激烈,赵国“学夷之长”就是一种反叛。
肥义郑重地回答说:臣闻疑事无功。肥义进而说,成就伟业的人不受大众的影响。
赵武灵王这才下定决心开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