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铁腕改革:蔚来开启“算账模式”,这次要动真格了?
3月11日,蔚来股价大涨10%,背后是李斌推动的一场“刮骨疗毒”式变革。这位一向以“用户企业”形象示人的创始人,最近在内部会议上频频发火,甚至直接打断高管汇报:“别扯价值观,先讲清楚今年能卖多少车、赚多少钱!”

变革核心:从“烧钱扩张”到“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蔚来此次改革有三大重点:
1. 全员算细账:推行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把公司拆成300多个独立核算的小单元,每个部门都得算清楚投入产出比。比如门店试驾车数量、员工工时甚至打印纸用量,都要换算成成本。有店长算账后发现,砍掉3台试驾车一年能省40万,精简5名员工也不影响销量。

2. 供应链抠成本:李斌亲自下场和供应商砍价,要求按“小数点后四位”抠细节。比如座椅骨架从每车单独设计改为平台通用,成本直降10%;车内接口从200种砍到50种,单车省下1000元。

3. 砍掉“赔钱货”:手机团队并入车机部门,非核心岗位裁撤30%;牛屋(用户中心)关闭部分亏损门店,转租黄金地段节省租金;乐道与蔚来交付渠道合并,偏远地区由区域总经理兼任销售负责人。
数据背后的焦虑:销量涨了,亏得更多了
2024年蔚来卖了22.2万辆车,同比增38.7%,但亏损却扩大到224亿,平均每卖一辆车亏10万。对比同行,理想2024年三季度净利润28亿,零跑也在四季度首次盈利,蔚来成了“新势力亏损王”。

李斌把问题归结为“不会算账”:过去各部门只管要预算,不管赚钱。比如手机业务烧钱3年,用户渗透率不到5%;牛屋单店年运营成本超500万,但八成车主一年去不了一次。
改革能救蔚来吗?三个关键挑战
1. 交付能力拖后腿:乐道L60上市时订单火爆,但因产能不足,50%客户因等不到车退单。2025年计划推出的ET9、萤火虫等新车,若再重蹈覆辙,可能错失市场窗口。

2. 换电包袱难甩:全国3147座换电站每年烧钱超30亿,但利用率不足20%。李斌坚持不放弃,称“换电是长期战略”,但投资人更关心何时止损。
3. 多品牌内耗:蔚来主品牌定位高端(均价35万),乐道瞄准20万级家庭市场,萤火虫主攻15万以下小车。三个品牌共用销售渠道,可能导致资源争夺和定位模糊。

普通人怎么看?
这次改革像极了2019年的特斯拉——马斯克当年亲自睡工厂、砍预算,最终扭亏为盈。李斌现在也喊出“一百万倍成本思维”:省100块看似不多,但乘以100万辆车就是一个亿。
对消费者来说,蔚来降价空间可能变大。比如ET5新款搭载自研芯片,成本降1万;乐道L90若用通用零件,起售价或下探至18万。但隐患在于,成本控制是否会影响质量?蔚来的服务缩水了吗?

说句大实话: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活下去才能谈理想。蔚来这波改革算是被市场逼到墙角后的自救,但效果还得看执行力。普通人买车不必操心这些,记住一条:车企打架越凶,买家砍价越容易。(全文完)
(数据来源:蔚来2024年财报、36氪报道、内部人士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