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故事(一)

君达看文物 2025-01-18 04:10:14

李白斗酒诗百篇

历史上,酒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也许酒是激发文人灵感的妙药,也许酒是他们遁世消愁的法宝。历朝历代,酒与文人之间演绎了数不清的故事。唐代,许多文人以酒自命,王绩自称“五斗先生”;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自称“醉司马”,迁河南尹时自称“醉尹”,又称自己是“醉吟先生”;皮日休称自己是“醉士”;和尚诗人可朋自号“醉髡”,也就是“醉秃”。有些文人经常聚饮,成了著名的酒友集团,如因杜甫《饮中八仙歌》而著名的“酒中八仙”,即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还有在山东徂徕山隐居的李白、孔巢父、裴政、陶沔、韩准、张叙明、被称为“竹溪六逸”。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诗人,其中李白是最具个性色彩的一位。他的诗作充满了丰富、浪漫的想象力,成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酒星魂”、“酒圣”、“酒仙”。酒的确为李白和他的诗作增色不少。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生动地描述出李白才气横溢、狂放不羁的性格。在李白作品中,关于酒的诗句随处可见,如“举杯潜明月,对影成三人”;“将进酒,杯莫停,但愿长

不复醒。”李白写酒的气势大,前无古人,后无来“会须一伙三百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百杯。虽然他在古代著名的酒人中,酒量不算很大,吉人伙酒超过一石的大有人在,李白不过数斗,但李白旁酒的豪气却无人能及。

他在《陪侍郎叔游洞庭》中说“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他要把湘水和洞庭湖化为巴陵大地上的无限美酒,当李白看到汉水时,想把一江汉水也都化为美酒,“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叠曲便筑糟邱台”。李白这样豪气凌云而又满脑子酒意的诗人,古今中外,难有望其项背者。李白过湖北松滋时,泛舟洞庭湖,饮酒吟诗:“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写酒不仅仅是气魄大,他也很讲究意境,如“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对酒的领悟也是常人难及的,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如不是常与杯中物打交道,那是难有这样传神精辟的见解历史上的文人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于是他们纵情山水之余,酒也成了不可或缺的饮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当然,真正“饮者留其名”的毕竟很少见,李白能留名千古,靠的是诗名,酒名只是增色而已。

郭沫若说李白是生于酒而死于酒。这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酒咏酒,最后又死于酒。据说他是在醉酒以后到采石矶的江中捞月亮,结果落水而死。关于李白醉酒的故事,在后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有相当多的表现。如昆剧中《太白醉写》,京剧、川剧、秦腔中也有李白佯醉痛骂安禄山的故事。美术作品中有“李白脱靴图”、“李白捉月图”、“李白醉酒图”等等。至于后来歌颂李白醉酒傲世、藐视权贵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旧时,一些酒店的酒旗或者匾额上有“太白世家”、“太白遗风”的字样,可见,李白酒名与诗名同样得到了后人

的景仰。唐诗人中善咏酒的人很多,如元稹曾创作《咏醉》十二首,遍咏各种醉态及对醉酒的态度。名目有:先醉、独醉、宿醉、惧醉、羡醉、忆醉、病醉、拟醉、劝醉、任醉、同醉、狂醉等。其中《拟醉》以下五首是醉后赋诗,如《劝醉》一诗:“窦家能酿销愁酒,但是愁人便与销。愿我共君同寂寞,只应连夜复连朝。”诗人聂夷中也有咏酒的佳句,“草木犹须老,人生得无愁”“一饮解百结,再饮破百忧”、“我愿东海水,尽向杯中

唐代文人中,诗名、文名能及李白的凤毛麟角,而流”。嗜酒如李白者,倒是大有人在。诗人孟浩然曾一心想入仕途,向朝廷的重臣张九龄写诗求荐:“俗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后来,荆州刺史韩朝宗约他一同去长安,准备把他引荐给朝廷。但动身那天,他却与几个朋友痛饮。有人提醒他:“你不是和韩公约好一道走的吗?”孟浩然怒斥说:“现在喝得正痛快,还管得了那么多吗!”初唐的王绩,自号“方斗先生”,可见酒量不小。

他常在酒店里打发时间,自叹生不逢时,没能遇见像刘伶那样饮酒的豪客,如能与刘伶在一起闭门“痛饮”,才是人生一大快事。唐高祖武德(618-626年)年间,他待诏门下省,他弟弟王静问他,在门下省待诏舒服吗?他说:“待诏门下省薪水很低,但一天能发三升好酒,倒是让人留恋的很哪。后来,高祖知道了这件事,每天给他发酒一斗,当时人叫他“斗酒学士”。王绩还写过《醉乡记》,说醉乡是真正的大同世界。此人确是酒中痴人。

曲江宴

以集体进餐为形式的社会活动称饮宴,饮宴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剩余产品,为宴会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人们在祭祀时由部落首领将食物分发给部族成员,这可能是宴会的雏形。从虞舜至周代,我国的饮宴制度逐渐成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菜肴更加丰盛,尊卑秩序也有了严格的规定。南北朝以前,宴中人往往席地而坐,贵贱秩序也不分明。隋唐时,进餐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席面由地面升高为桌吃饭的人要坐在椅凳上,靠近桌子,与现代宴席类似。古代宴席种类很多,朝廷的宴会有:庆贺宴会,如庆加冕、册封、庆功、祝寿、重大节日等,臣接驾宴会,还有娱乐性宴会。

依时令而设的,如唐代扬州“角春宴”、长安夏季的“避暑宴”。以设宴场地命名的,有秦末“鸿门宴”、汉武帝在柏梁台宴群臣的称“柏梁宴”、唐代皇帝每年在曲江园林宴请百官及新进士,称“曲江宴”。以宴席上食品命名的,如齐文宣帝曾用香菌设宴,称“凌虚宴”,“曲江宴”因用樱桃,又被称为“樱桃宴”。还有以席间所奏乐歌命名的,如“鹿鸣宴”以餐具命名的,如“琥珀宴”、“玳瑁宴”。按规模大小,

有“正宴”、“曲宴”、“便宴”之分。通过唐代最著名的曲江宴,或许可以了解到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代的宴饮情况,进而认识酒文化在古代社

会生活中的影响。曲江池位于今西安市郊的曲江村。秦汉时是“上林苑”中的“宜春苑”和“宜春宫”所在地。汉武帝时凿池西地下泉,名为“汉武泉”。隋文帝时引黄渠水入池,水域扩大,池中芙蓉较盛,名为“芙蓉园”。唐玄宗开元年间,曲江池得以扩建,皇室及亲贵大臣均在曲江建亭台楼榭,曲江成为长安最优美的游宴场所。

唐朝新进士的曲江宴,始于中宗神龙年间,至僖宗时黄巢攻陷长安止,历时一百七十余年。该宴有许多别称:因设宴在关试(吏部考试)之后,称为“关宴”;因宴会地点在曲江池西杏园,又称“杏宴”;因同榜进士共聚曲江,又称“曲江大会”;因宴后,众进士各奔东西,相聚短暂,还有“离筵”之称。

播乐工舞妓,登彩舟听歌观舞的;也有留恋在仕女中调黎嬉戏、卖弄风流的;还有些嗜酒的新进士在草地脱掉

衣帽,狂饮酣醉。从流传下来的一些诗歌中也能了解到曲江宴的盛况。如姚合的“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王涯的“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刘仓有诗“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霁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坠芳州。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

流”。许多昔日进士,多年之后还会想起曲江游乐的情景,恐怕此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春日,看到古寺中两株杏花开放,想起曲江杏园游乐的盛况“邻居北郊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诗人刘禹锡被贬十年后,回到长安,在独游曲江后,写成《曲江春望》“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醉后人狂倒,花时天似醉。三春车马客,一代繁花地。何事独化怀,少年曾得意”。不知是对已逝青春的追忆,还是对当下失意的自怜。

酒税

随着酿酒业的发展,以及民间对酒需要量的增大,古代统治者们意识到政府垄断酒的销售有利可图。西汉武帝采纳子桑弘羊的建议对酒实行官卖制度,政府只收人。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废除了酒品》类,政为民间每卖一升酒,抽四文钱的税,这是酒税开始。

两晋六朝饮酒风气很盛,有些朝代在一定时期内旁行过酒类专卖。据《陈书·世祖本纪》记载,陈文帝嘉二年(561年),大臣虞荔、孔免以国家收人不足奏请抽盐税和实行酒类专卖。

唐朝即抽酒税,又实行地方性的官卖制度。安史乱后,肃宗以粮食紧张为由禁止京师卖酒,对外地卖酒者提高税率。文宗时实行官府专卖。唐代还实行过酒曲专卖,政府垄断酒曲,依照民间买曲数目收税,另外官府还酿酒出卖取利。

宋初酒税收入不多,真宗时酒税有所增加,仁宗时对西夏、辽的战争费用较大,提高酒税成了政府扩大收人的重要来源。后来,索性通过提高酒价来增加收入南宋时酒价比其他物价涨幅都大。

北宋政府对未经官府允许私造酒、曲的,要处以严刑。北宋政府对酒类专卖规定有:城镇地区由官府酿酒出售,乡村百姓买扑酒坊。所谓买扑,就是官府将某一地域造酒卖酒的专利给予某人,由某人按官府规定的数额、时间,缴纳买名钱和净利钱。买名钱可能是购买专利所需的钱,净利钱可能是卖酒所得的净利,要缴一部分给官府。这种买扑制度避免了官办商业的一些弊病此外,在四京(今河南省开封、洛阳、商丘、河北大名)等处实行官府卖曲,民间用官曲造酒之法。另外,广东、福建等地山区有瘴雾,当地人有以酒为药的习俗,政府准许民间自酿,但要缴税。

北宋官府造酒一般用三种人:士兵、罪徒和雇差百姓,其中以轮差士兵为主。有些地方专设厢军清酒指挥。官府所造酒曲除自己卖以外,还批发给一些乡村酒

店向百姓出售。南宋初年,金兵南下,军情紧急,军民各自为战,急需筹款。各地方政府纷纷造酒、曲出售。宋金和议后,南宋政府加以整顿,仿北宋实行万户酒法,即将酒税分摊,由百姓分担而允许民间私酿。

总体来看,宋朝酒法弊端很多,一是官府造酒低劣,百姓不愿购买,从而百姓因私酿犯法者很多。二是官府想通过酒税增加收人,就会以获利多少为官员升降的标准,官吏们就会设法多售,以致有的官府招娼妓为酒保诱人酗酒。雄

元朝设专官办理酒税,官府每酿一石输钞五两、私人每酿一石缴十两。元代酒税有民族歧视的特点。如汉人酒税“息十取一”,色目人(元时主要指在元政权范围内生活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地区的人种)是“三十

取一”。明清两代大致是允许私酿的,政府直接向酿酒者征税。酒税并人商税,无专门管理酒税的机构。明代,酒按商税标准,三十取一。清代规定酒户向政府按月、按季缴纳税钞。对贩酒人专门设关卡查税,如发现酒坛上没有税官贴的“烧锅发票”,以漏税重罚。

从看类官卖和酒税在历代的沿革来看,起初政府在实行酒类官卖,但一方面由于官办商业端很李,酒质低劣,官吏舞弊等,另一方面民间私酿风气难禁所以常常官卖与酒税双管齐下,或以酒税为主。再有就是每朝之初酒税一般较轻,随后慢慢加重,以致百姓不堪重负。如宋朝时,酒税仅次于粮税(分夏秋两季征收的税)、盐税,居政府税收的第三位,可见酒税之重酒税成为历代政府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政府求利心切,酒税往往成为封建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0 阅读:0

君达看文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