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对应英文单词是——“capital”。
剑桥英语词典中,关于“capital”的英文注释是这样阐述的,“money and possessions, especially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used for producing more wealth or for starting a new business”。由此可见,资本一词的原始释义是“用于钱生钱或开启新的商业活动的金钱财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生意”本金。
基于上述逻辑,金钱唯有以获利为目的时才可以称之为资本。而广义地讲,所有以获利为目的的本金“下注”者都可以称之为“资本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阐述了资本家的逐利行为。他指出,“10%的利润时,资本家会蠢蠢欲动;20%的利润时,资本家会活跃起来;50%的利润时,资本家会铤而走险;100%的利润时,资本家会践踏法律;300%的利润时,资本家甚至敢犯任何罪行。”
换句话说,“10%的利润时,交易者厌恶和惧怕风险;20%的利润时,交易者已开始愿意承担一定风险;50%的利润时,交易者已甘愿去冒较大风险;100%的利润时,交易者已能把本金风险抛至九霄之外;300%的利润时,交易者甚至敢冒着倾家荡产、万劫不复的巨大风险,不计后果地铤而走险!
一、短线博弈的投机心理
买入前通常满眼都是机会,遍地都是黄金。急于交易获利的冲动“激情澎湃”、片刻也不能自抑;
左挑右拣,终于在万“花”丛中锁定某一“绝佳良机”,又择得一系列正面消息层层“助力”,欣然动手、买定离手;
谁料买入后情绪却屡屡呈现180度截然反转,映入眼帘的总是各种持仓个股的负面新闻。恐惧裹挟着的忐忑惶恐迅速飙升,任何风吹草动撩起的波澜起伏都极力助推着“快速做出止盈亦或割肉的艰难决择”。
一旦账户中空出可调用的“兵力”,伺机而动的鼓燥情绪定会如同百爪挠心般心急火燎!于是,在人性的挟持下又重蹈覆辙,不知不觉中跨入下一个交易循环之中……。
日复一日的“颠沛流离”并未换来理想中的财富增值,倒是累积中的交易次数蹭蹭上窜!大多数人心中的交易执念岿然未动,极少人会启动理性的逻辑思考,并尝试着去改变、优化和调整。
相比之下,热衷追涨杀跌的短线博弈者似乎更愿意沉溺于怨天怨地怨生态的花样积怨中,乐此不疲地固守原有的交易方向!
扪心自问,诸如此类的交易行为又怎能轻易脱亏趋盈呢?
二、长线价投的交易特征
股神巴菲特说过,“如果你不想持有某只个股十年,就不要持有它十分钟”。
靠坚定秉持长线价投理念数十年,巴菲特以平均复利年化收益超20%的骄人战绩,累积堆起了超万亿人民币的个人财富巨塔,碾压世间无数交易者,成为令世人仰视的业界翘楚!
巴老爷子1976年投资盖可保险,到1995年增值50倍,获利23亿美元,并收编为全资子公司;1988年起买可口可乐,持仓时间超过30年,带来223亿美元的净利;1990年买入富国银行,持仓超27年,斩获了约174亿美元的巨利;2001买入穆迪,持仓21年获利超93亿美元;2016年开始入驻苹果,截止2023年就创造了1300亿美元的利润……。
笔者在昨天条文《股权锵锵侃(7)快乐投资》中也提及投资大咖任俊杰,16年的累积持股数量仅仅10只。其中,茅台、双汇、华侨城、张裕等几只个股的持有时间均超过10年;尤其是2005年开仓交易茅台股票至今,任先生中途始终加持从未减仓……。
许多交易者在交易实操过程中,一方面受困于自身无比浅薄的认知茧房;一方面又盲从于坊间喧嚣鼓噪的“止盈建议”的怂恿和鼓惑,持股时间长期锁定在年内、月内,甚至是几日之内,除了贡献成交量之外,几乎是一无所获!
反观上述长线价投的真实案例,在耐心挨过无数次的短期波动之后,却无一不大获成功、收益非凡!
首先,长线价投交易前的个股甄选无不潜心于精挑细选。任何消息面或盘面中人为释放的“绚丽烟雾弹”都不足以令长线价投者心生动念。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绝不会轻而易举地从众而行!
其次,一旦选定标的个股,长线价投的持股期限少说也在5到10年以上。对于卖点的选择,长线价投者的实操逻辑通常有三:“一是股价过分反映了公司价值;二是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三是出现了更好的标的。”除此之外,任何口吐莲花的“谗言媚语”根本无法撼动他们对价值标的个股坚定持有的既定“初心”!
最后,从交易认知的维度上看,长线价投者通常极具厚积薄发的个性化特征。对股票市场上纷繁复杂的各类具象变化无不具备深入浅出的独到见解,一切的一切在交易实操过程中都将化作空仓或持股途中超乎寻常的定力和耐心,这也是长线价投者能够超然于众并大获成功的致胜法宝之一。
三、本金安全是资本逐利的必修第一课
相信大多数交易者都曾屡屡有过这样的交易体验:“受臆想中的利润诱导,下注买入前,极少有人会定心琢磨即将落实的交易行为中究竟会潜藏怎样的本金风险!”缺失稳、准的交易决策倒是下手极“狠”,常常恨不得一分不留地把全部本金砸入“股权”,仿佛跃入“法眼”的标的个股机会难得,瞬间就能“一飞冲天”!却总是眼瞅着盘面股价在入手之后“疑是银河落九天”、万丈深渊底难见!
“这山望着那山高”滋生出的强烈交易冲动是本金持续缩水尤为致命的罪魁祸首。整日聚焦盘面的“涨幅榜”前,选择性地搜罗并吸收云里雾里的利好传闻,很难不陷入追涨杀跌的万劫不复深渊。
云集市场的交易大众几乎无人不晓,“折损50%的本金实属容易之极,但反过来要想获利100%以上才能全然回本,个中难度不言而喻、非同一般!”
放眼股票市场,有一种令人纠心的交易怪象,“本金越大往往越注重本金的安全,本金越小却常常无视本金的折损”,“穷大方”的陋习竟然是如此的根深蒂固?
结语
3.7亿朝上的交易户头,有人发力学习思考、夯实内功;有人沉溺于天马行空般随心所欲;也有人终日系心思于市场生态的种种不堪、怨气冲天!有道是“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不同的交易者,资本的交易实效必然是千差万别、各有洞天。
世间事皆因果轮回,盈亏终是必然,重在日常修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