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一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不,许多家庭随着年关将至,“火药”味也渐渐浓了起来,尤其是日子不怎么富足的中年夫妻,往往也是年关“火药”味骤升的高发地带。
按理说,年味十足的传统节日是亲戚朋友互道祝福的祥瑞时刻,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童年时期对春节的无限期盼。人到中年,生命旅程无疑已至正午时分,怎么还会在人生的戏台上呈现出如此不合时宜的凄凉剧情呢?
一、家庭亲情界限分外鲜明
虽说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但事实上,进了一家门,内心深处的“楚河汉界”依旧会十分鲜明。
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间尽管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交流中的意见分歧,但大都呈现出兼容并蓄的极大包容度;姻亲关系的家庭成员间,除了极少数富裕家庭能用金钱财富抹平“芥蒂”表相之外,大多数夫妻、婆媳之间都很难达到“爱屋及乌”的精神状态。
当代现实生活中,媳妇常年四季很少“回家”、爹妈除了辅佐儿媳“托管”孙辈几乎与“儿子家”“老死不相往来”等现象可谓是比比皆是!至于亲情间的人情世故、礼尚往来,则通常是“各亲各的亲戚,各孝各的长辈”,姻亲血亲间似乎永远竖着一堵难以逾越的无形碍障!受眼下子女与父母间地域距离普遍拉大的原因影响,隔代亲情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淡化。
二、亲情维系与夫妻关系因钱失衡
一方面,每个人的生命旅途无不是沐浴着血缘关系的阳光雨露逐渐成长起来的,婚前二三十年的风霜雪雨无不饱含着父母、手足及原生家庭血亲间无微不至爱的关怀。
自打从原生家庭体系中独立出来、重塑爱之小巢的那一刻起,缔造小家的温馨浪漫并兼顾原有血缘亲情的维系就无疑成了该类群体理应直面的人生课题。
然而,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交织在一起,却俨然成为无数中年人挥之不去的精神压力!子女教育、住房、赡养双方老人及子女成婚等现实问题犹如一座座经济大山,压得人们几乎没有任何喘息之机!
许多家庭长期被困在入不敷出的债务泥潭中难以自拔,小家庭的艰难维继与夫妻各自原生家庭人情世故的亲情维系几乎不可能完美平衡,顾此失彼似乎已是常态剧情!
综上所述,每每节日临近,如何摆弄亲情间的“面子”势必成为无数中年夫妻速涌心头的难言隐忧!对原生家庭亲情的大方得体难免引发配偶油然而生丝丝不悦。任何出于“大爱”的抱怨、辩解必然极易衍生无端滋长的浓浓“火药”味。
三、面子、实力不搭度关乎“火药”味强弱
反哺原生家庭本无可厚非,但一边要让配偶无期“共赴”债台高筑的“惨淡”剧情,一边又想在原生家庭亲情方面保持“粉饰面具”的光鲜亮丽,难免给对方一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极不“务实”之感,又怎能不“气不打一处来”呢?
再看看眼下较为泛化的“年”消费场景,七八十年代一角一元的压岁钱如今少说也得一二百;过去聚家“共餐”的年饭如今也被各种“华而不实”的酒店套餐全然替代,五百至千元已是最低水准;拜年礼品每家少说也得数百元起步。另外,许多打工人年前返乡加上年后返“工”的交通费用平均下来也得一千有余。据传,许多未赚多少钱的打工人因此已下定决心要断舍离“回家过年”了!
平日里捉襟见肘的窘迫本己“苦挨”良久,随年而至的大额“支出”又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火气迸发?
结语
一方面,经济窘境下的姻血亲情试图面面俱到撑起心中理想的光鲜“面子”,无疑是随年而至“火药”味渐浓的背后根由之一。另一方面,无论承受怎样的经济不堪,无数中年夫妻还是在为“家有大龄剩子女”而万分焦虑!也难怪不少年轻人呼出“难道要让上一代的无解困顿继续往下传承”的扎心呐喊!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弥漫家中的浓烈“火药”味对未成年子女潜移默化的负面心理影响绝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