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天晚上,小米举办了手机、智能家居和汽车系列的产品发布会,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由雷军亲自主持发布的小米新车SU7 Ultra。

当雷军报出“52.99万”的价格,各种评论、弹幕惊呼“便宜”的时候,让人不得不佩服雷军的营销能力,以及小米坚定的品牌升级之路。
当然,从我们后续的研究来看,小米和雷军,还是高兴得太早了。
02
第一个“高兴得太早”,是这辆车的市场反应超出了预期。
在之前的直播中,雷军非常乐观地说,新车2025年的销量任务定在1万辆就行,有9成可能性能够完成。
但实际上,新车发布上市2小时,大定就超过了1万台,已经完成今年一年的成绩,让雷军都意想不到。

假设大定都不退,那么,这辆车上市2小时就创造了53亿的销售额,在50万以上的汽车市场,不管哪个品牌,这样的成绩从来没有出现过。
那么,为什么用户反映这么强烈,甚至会有一种53万的汽车很便宜的感觉?
回顾新车的整个发布历程,要归功于三点。
第一、定价策略的“心理战”。
SU7 Ultra从去年就透露了81万的预售价,给大家埋下了一个伏笔,最终上市价格定在了52.99万,28.5万的降幅制造了“捡漏”的错觉。
同时,搭配赠送的碳纤维套件、终身智驾这些权益,又进一步降低决策门槛,这种“先锚定高价,再暴力降价”的营销手段,在发布会的情绪调动下,容易刺激用户进行冲动消费。
当然,这样的策略和营销方法看上去不难,但难的是制造话题的同时,不惹人生厌,觉得你不配;抬高预期的时候,不让用户觉得耍猴。
这就要靠雷军本人的魅力了,他就是小米汽车最大的品牌铠甲。
第二、对标传统豪车的产品超越。
值得称赞的一点在于,同样是对标,比起租二手车做测评的行为来说,小米的对标更有说服力,更尊重用户的智商。

小米包括雷军本人视频账号,在去年下半年借助于大量的短视频,反复传播新车在全球各个顶级赛道进行性能测试的内容。
这些内容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在用户心智中形成了“小米新车是目前最快的四门量产车”的概念。
1.98秒破百、1548马力、350km/h极速,在性能参数和赛道速度上,小米已经超越了百万级的燃油跑车。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就是保时捷也给小米的纪录发去了祝贺。
比起需要自己去宣传的成绩来说,来自对手的认可,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背书。

这也是雷军在发布会上说,自己把保时捷的祝贺看了10遍,这种背书非常难得,但也确实是小米靠自己创造的纪录。
这些原本属于百万传统豪车的配置,如今被小米压缩到了50万级的汽车身上,在满足性能跑车的同时,又符合日常使用的需要,还添加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个性化需求。
这同样属于产品的胜利。
第三、就是雷军本人的IP背书。
跟其他车企营销方式不同,小米一直在塑造雷军的创始人IP,雷军也坚持用视频化的大众语言和内容去跟大众互动。在雷军的视频账号上,我们能看到他从产品、工厂、技术、行业、产业、企业各种维度和活动,全方位地用视频向大众表达观点,展示过去难以用文字传递感受的产品卖点和用户价值。同时,雷军也都保持了高强度的更新和全域矩阵平台的布局和分发。
在2024年,雷军抖音一共发布255个视频,近20场直播,平均1-2天就要拍一条,基本上做到了日更。
其中,绝大多数都跟汽车有关,甚至在2024年的跨年夜,雷军高强度直播了4.5个小时,硬生生陪着用户跨年。
雷军身体力行了如何在视播时代,从用户的角度去做全域营销。
在过去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雷军抖音账号从500万粉丝,一路涨粉超过4000万,在全平台各个账号上,雷军成为了现象级的创始人IP,大众对于雷军的认可度越高,就越容易接受小米各个产品。
所以,创始人IP是企业获得用户,展示产品,完成品牌升级的最大助力。

这也深刻诠释了视播时代的一个特征,谁能借助于全域矩阵的系统方法和视频内容的表达,带动产品展示和品牌宣传。
谁就能有机会获得用户,甚至是夺取用户心智中原来归属于某个传统品牌的认知和好感,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从上面这三点总结小米的方法论,拥有匹配行业顶级的技术,创造用户独特的体验,提供行业内具备性价比的价格,搭配雷军本人出色的创始人IP和营销能力,共同推动小米各个品类的销售增长和品牌力攀升。
当然,在汽车这个品类里,我们还要加上一条,那就是小米选择了“轿跑”这个小众的细分赛道,避开了竞争更加激烈,对手更加强大的赛道,比如说SUV。
03
当然,第二个“高兴得太早”,就是小米新车未来的销售前景。
2小时1万的大定成绩固然可贺,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定7天内未锁定可退,所以。最终的销量成绩需要看真正的交付量。
那么,在整个中国汽车销量当中,50万以上汽车销量情况如何呢?
我们查阅了中汽协以及政府官方统计报告,2024年,在去掉出口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的汽车总销量(含乘用和商用)是2557.7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突破了40%,增长非常明显。

但是,没有很权威的数据去专门统计50万以上的汽车销售。
我们找到报告网的一份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50万以上的销量大约是在150万。
如果去掉出口,这个占比在总销量只占5%,甚至更低。

并且,榜单的前十名基本上都是以SUV、MPV和豪华轿车为主,几乎看不到轿跑和跑车的影子。

我们也去统计了一下轿跑和跑车品牌的销量。
奔驰AMG和宝马M Power,2024年在中国的总销量加起来16000多台。
保时捷2024年在中国卖了56887辆,同比下滑28%,其中的保时捷718、911加起来销量在8000辆左右。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情况。
第一、50万以上汽车市场,目前仍然以传统豪华品牌的轿车、SUV、MPV为主,但新能源汽车占比提高到了25%左右,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精英人群正在选择国产新能源汽车。
第二、小米所选择的赛道虽然细分,而且对手非常少,市场相对空白,但是,轿跑几乎是一个连机构都懒得去统计的细分领域,占比太少。
这就有了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少用户愿意花53万的真金白银,选择小米的轿跑?
我们保守预测,小米新车今年的真实销量大约是2万辆。
04
同时,我们也从资本市场和财报的角度来做个分析。
小米2024年上半年,汽车以及创新业务营收64亿,占总收入比重3.9%,平均汽车销售价格是22.8万,交付了27367台新车(su7),也就是绝大部分用户选的是最低配,最终录得亏损40亿。

在第三季度,汽车业务营收增长到了97亿,单季度交付39790辆新车(su7),录得亏损15亿。

那么,根据小米官方说的数据,su 7累计订单突破30万辆,从第四季度连续4个月交付量超2万,我们认为,在四季度,小米有可能实现规模效应,达到汽车业务的盈亏平衡,
但同样,小米su 7的订单上涨和交付压力,也会影响到定位相同,但价格更贵的SU7 Ultra,毕竟,已经购买过su 7的用户,不可能再去买一台更贵的Ultra。
所以,我们更加认为,新车的意义其实不在于销售结果,因为对于Ultra来说,跟su7同出一源,它的生产和更换成本更低,卖的越多,赚得更多,卖的少了,也能接受。
新车最大的意义,是在于完成小米的战略目标“品牌升级”。
把品牌拉到一个更高的纬度,证明小米有能力、有资格进入到中高端市场,卖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摆脱身上的低端标签,完成用户心智的认知升级。
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目的。
最后,我额外提醒一下,要小心因为新车发布的情绪,就贸然进入资本市场。

从我们的经验以及专业机构的分析来说,必须要看到,小米股价的上升是一个综合因素。
其中固然有小米汽车业务的蒸蒸日上,但也要看到,小米的核心业务,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增长。
特别是智能手机,根据海关总署统计,在2024年,中国手机出口在连降8年之后首次取得增长,国内手机出货量3.14亿部,同比增长8.7%,小米排名国内第二。
同时,受益于国补,智能家居市场也出现了强劲的上升需求。
中信里昂预测,小米智能手机预计按年增长12%,达到495亿;AIoT收入按年增长45%,达到300亿,汽车销量预计35万辆,但存在上行风险。
同时,小米也一直在AI方面进行投入,小米预计在2025年投入300亿进行研发,其中四分之一,也就是75亿属于AI。
我们横向去对比一下整体财务指标和投入数据,其实心里就能有一个底了,特别是对经营者和创业者来说,除了学习小米的营销,更要看到接下来AI时代的方向和机会。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